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和西方社会在法律发展史上具有较大历史落差。西方社会具有较清晰的法治线索,法治思想、立法活动、司法过程等诸多方面的启蒙和发展均早于中国,形成了较为发达的现代法治体系。中国法治思想数千年来一直纠缠于礼与法的斗争之中,立法粗疏,诉讼过程专横,使现代法治的形成具有诸多先天不足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国情特徵,不可类比西方,更不可模仿或全盘照搬英美,必须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2.
对于涉外法治,必须采用系统思维,结合全球法治思想和实践发展的大背景、法治中国的大趋势进行研讨,同时根据“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这三大规律构建涉外法治的辩证思维,即在全球变局中的中国发展、民族复兴这一奋斗进程中把握其地位与意义,在历史的波浪式前进中看到涉外法治概念的提出是法治中国的阶段性总结、反思、升华,看到涉外法治在法律制度、法律观念、法律知识、法律能力、法治人才等方面持续不断的量的积累基础上达成的质的飞跃,将涉外法治的目标、形式、内容通过中国特色与全球共识、斗争模式与合作模式、物质富足与精神富足、民族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语言与行动、安全与发展等方面的对立统一而予以辩证理解。只有将涉外法治置于国际关系和国家发展、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动态发展的时空系统中辩证认知,才能更加明晰涉外法治的战略价值,确立涉外法治的建设目标与步调,贡献于法治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府法制》2012,(17):10-10
历史经验表明,政府官员主动、自觉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自然会促进相应国家、地区的法治实践;而一个国家、地区的法治实践又会给相应同家、地区执政者更主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的动力。一旦形成了这种良性互动,即可认为其已步人了法治运作和科学发展的正轨,进入了法治社会的常态。因此,“法治思维”应是对政府官员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2013年,全国检察官朋友们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之法治梦而努力奋斗、辛勤耕耘!这一年.从法治发展的角度而言.无疑是司法公正与文明再一次大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法治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安徽省迎来了千载难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心城市(以下简称皖江示范区中心城市)建设这一全新时代,这是我市乃至安徽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围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如何研究编制好“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寻求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等工作与中心任务的结合点,优化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6.
苗勇 《江淮法治》2011,(24):20-20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本质上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因此,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工作和事业.都是紧紧围绕中心实践,都必须切实抓紧抓好。而法治对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极为显著的,甚至可以说,在当代社会,经济繁荣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7.
《政府法制》2012,(35):11-11
我国法治转型的公平正义取向是南法治的本质和我同经济社会所处历史方位决定的。第一,“法是公正的艺术”,法律的产生和存在就在于合理地调整利益关系,维护社会正义。法治如果没有公平正义的内涵.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第二。在正义问题上,西方近代功利主义奉行“正义即效用”的正义观,这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发展,也造成了社会的严重分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区域科学的兴起与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区域法治发展成为法治国家建设领域中一个全新的论题,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区域法治发展理论是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也是在形成基础上构建的。加强区域法治发展理论研究具有促进法学理论发展与推动现实问题解决之双重意义。在基础理论研究层面上,区域法治发展的研究应当从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三个维度进行。区域法治发展理论将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和法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的医药卫生改革之所以没有事如人愿.有当初改革者高估市场调节作用的思路问题,也存在缺乏法治保障的问题。新医改方案在总结十余年卫生改革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好的改进措施,但这些措施需要通过强化医药卫生法治保障.才能起到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增进我国公民健康的作用。本文作者指出了新医改方案对医药卫生法治建设重视不够.并为此提出了须强化医药卫生法治保障所包含的七方面内容和近期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10.
褚福民 《证据科学》2011,19(5):637-640
法治的发展需要立法、执法、司法实务和法学理论研究等多方面人士的关注和推进,证据法治的发展也不例外。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为推动证据法治发展,近期又推出一重要举措——张保生、常林主编的《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正式出版。2011年5月20日《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1978—2008)》和《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09...  相似文献   

11.
1949年中国人民大革命的胜利开启了旨在创设新型国家与法律制度的当代中国第一次法律革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之形成奠定了基础。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当代中国法治发展进入第二次法律革命的新时代,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经过30多年广泛而深刻的社会与法治变革,其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011年初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等标志意义的重大法治事件,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以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把握,精心谋划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方案,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成为当代中国法治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2.
姚辉  李怀志 《法制与社会》2010,(15):221-221
作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是法治建设的理论指导和思想基础。法治县建设是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成果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把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现行法制体系尚未完善,如何实现法制的良善化、精细化已成为深入转型发展时期的时代任务。在全球法治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世界正义项目和法治指数运动,给予人们许多启发。提出法治一体建设具有重大的制度建设和理论发展意义。建设法治国家是根本任务和远大目标,建设法治政府是核心任务和关键环节,建设法治社会是基础任务和普遍要求,它们的建设标准有同有异、互系互动、异曲同工。法治国家是现代社会中  相似文献   

14.
陆德生 《江淮法治》2013,(20):52-5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为了全而推进依法治国.进一步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必须“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里所说的法治思维,是一个新提法.新要求.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意义。为了增强法治思维.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必要探讨和弄清法治思维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从而自觉地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形成一种与推行法治相适应的运用自如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社会》2008,(5):10-11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是第一个从政治高度、历史深度和世界广度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白皮书。 它全面揭示了我国法治发展的历史进程、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展现了新时期从法制到法治和依法治国的观念转变和实践历程。 知古可以鉴今,就法治建设而言,知古更当惜今,站在二十一世纪初回望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法制历史,应思“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16.
吉玉泉 《河北法学》2004,22(3):16-20
对法治社会理想的分析是置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型期即 19世纪中叶至两次世界大战前后 ,资本主义主流社会发展进路中面临的困境及对困境的突破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认为西方资本主义主流社会的法治社会理想的出现和实践进路是社会矛盾的历史冲突中现实的选择。中国法治社会理想的建构和实践同样不能背离中国的国情和历史 ,而亟需解决的问题则是国家和法价值观念的重构。  相似文献   

17.
高领 《法制与社会》2012,(17):46-47
法律与法治的产生不能离开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同时由于社会发展和法治发展过程的历史继承性,法治建设就不能脱离本国历史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现实。司法独立,作为当今世界先进法治文明的一种制度,对我国的法治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这也必须结合我国的社会历史实际进行,否则将会对我国的法治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树立,因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置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法治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基点、区域、文化和性质四个方面来反思中国的现代法治,可以看到,一百多年来的中国现代法治,在有的时候,在有些方面,面对世界或西方却找不到自己的路;面对城乡二元结构却过度超前或者阻滞于后;面对传统与现代的选择却墨守陈规或者数典忘祖;面对革命与建设却误判当今法治发展的性质而谬以应对。其实,中国现代法治既应是世界的更应是中国的,必须立足中国并关注世界;中国现代法治既应是城市的,也应是农村的,必须同时关注城市与农村的现状与发展;中国现代法治既应以传统为基础也应以现代为目标,是经历革命后在现代的更新和发展;中国现代法治不是革命的,而是建设的,应是以革命作为历史前提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治的时空环境,决定了中国法律整合范围和难度高于地域辽阔的英美法系美国,更高于地域狭小的大陆法系国家,中国法治必然是中国大法治,研究中国大法治的中国法学必然是中国大法学。因此,中国法律整合技术,既要高于美国,更要高于大陆法系国家;既需要借鉴大历史的大历史视野,更需要借鉴大历史视野得以实现的技术角度。这是因为:“大历史”不仅强调技术角度,为法治在技术层面融合古今中外因素建立大法治提供了可能,而且突显中国本位,为法治在技术层面融合中国元素建立中国大法治提供了可能,“大历史”还强调“历史上的长期合理性”,为中国大法治向技术层面推进提供了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