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林南  庞正 《现代法学》2007,29(3):69-71
“反思”下的“不思”——灯下黑苏格拉底在《卡尔米德》篇中明确提出一种非同寻常的知识,这种知识既是关于它自身的知识,同时又是关于无知或缺乏知识的知识。这种知识就如同人的眼睛中的瞳孔一样,可以通过它反观自己,这是视觉中最完善的地方[1]。同理,关于知识的知识应该是最具有奠基性的知识,它是其他知识存在的合法性理据。实际上这是一种反思性知识。按照我国著名的现象学者倪梁康先生的意见,“反思意识”是区别于“对象意识”、“自身意识”的一种意识形式。“反思意识”是“一种回顾的意识方式”,例如对刚才看见树的看之行为的反思,它…  相似文献   

2.
刘桂明 《法人》2010,(9):71-71
律师究竟是什么?是一种职业还是一种制度?是一个行业还是一个专业?对本文主人公冀祥德来说,所有这些问号既是问题又是答案,既是命题也是结论,既是课题还是成果。但是,真正从内心来讲,他更愿意认为,律师既是一种选择又是一种情结。  相似文献   

3.
企业活力的增强,企业运行的规范,都要求有一个完善的制度性环境。应当从计划与市场的本质规定出发,充分考虑国家既是调控主体、又是利益主体的双重现实,理顺国家与企业的财产关系,建立起一种能够促进企业既遵从市场规律,又充分考虑国家偏好的国民经济运行机制,杜绝“国家无处不在”与“市场无孔不入”的极端现象。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既是“教书匠” ,又不是一个简单的“教书匠” ,因为他 (她 )还是一个学术的传承者和文化的传播者。既然是一个学术的传承者和文化的传播 ,那么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就不是一个个人道德问题 ,而是一个关乎学校风貌的大问题 ;对高校教师坚守学术道德的要求也不单纯是对老师个人道德品质的要求 ,而是学校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既是重要的教育阵地 ,又是学术文化的传播场所和整个社会的知识高地。民族的前途所系 ,社会的良知注定 :高校必须高扬学术道德。一当下 ,高校中学术道德的“滑坡”和失落已是相当严重的问题。从做学问…  相似文献   

5.
当前,既是我国发展中的“黄金机遇期”,又是我国发展中的“矛盾凸显期”,信访工作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时期,做好信访工作有利于创新符合和谐社会构建要求的利益表达机制、社会管理体制、社会运行机制、群众工作方法,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为此,要实现信访观念的创新,树立为民观念、畅通信访渠道;要实现信访体制的创新,建立“大信访”、完善“责任制”;要实现工作机制的创新,实现标本兼治,完善信访功能;要实现信访方法的创新,注重情理兼顾、突出依法办访。  相似文献   

6.
公证在企业兼并中的□于荣双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鼓励兼并”作为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明确提了出来。企业兼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法律制度。企业兼并作为资本运营的一种方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7.
WTO与中国行政法制度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必将对国内法律制度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涉及贸易、投资等经济法律制度领域,而且涉及规范政府权力的公法制度。本文认为:就本质上看,WTO协议是一种契约,目的是约束各成员方政府将其贸易政策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建立一种鼓励公平与自由竞争的多边贸易体制。因此,WTO协议直接对政府行为提出了要求。这些要求集中表现为WTO协议所规定的“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法律统一实施原则”、“行政公平原则”以及“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审查原则”等方面。我们需要根据上述原则的要求,对规范政府行为的宪法和行政法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WTO背景下行政法制度的改革,对我国行政法学的发展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种机遇。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作为面向新世纪的党建总纲领,是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新要求,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深刻认识“三个代表”与反腐倡廉的辩证关系,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又是一个全新的实践起点。一、“三个代表”与反腐倡廉的内在统一“三个代表”和反腐倡廉首先统一在党的先进性之中。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源于其阶级基础即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革命性,源于其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文明制高点的科学性,源于其利益归宿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历史发展客观进程的一致性。“三个代表”作为一…  相似文献   

9.
实现“3个转变”实行依法治省冯忠文依法治省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云南省4000万各族人民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行依法治省,应该努力做到“3个转变”。一是思想认识要实现从“人治”观念向“法治”观念的转变。强化法治观念,摒弃人治思想,是实行...  相似文献   

10.
马宝成 《内蒙古检察》2003,(6):52-52,49
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这既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也是检察机关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加强队伍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就检察队伍的现状来说,近年来通过“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纪律作风教育整顿,  相似文献   

11.
邮票,作为一种独特的载体,它能够超越地理,调度时空,浓缩人文,再现历史,使人们得以方寸之间览古观今,透视世界。于是,季米特洛夫为其起了一个举世公认的雅号“国家的名片”。它既是以邮资凭证形式存在的有价证券,又是一种艺术品,而且还是一种特殊商品。于是,在这方寸之间,便引发了诸多故事,甚或打起了“官司”。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审判》2009,(5):103-103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司法机关,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职能。以和谐司法促进社会和谐是司法最基本的职能之一。“保稳定、保发展、保民生”既是科学发展在当前的实际需要,又是司法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任务,而司法实现自身和谐既是司法实现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又是司法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3.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社会管理创新与检察工作密切相关,既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领域,又是检察机关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检察建议具有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4.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具有权威性和不可替代性,它“既是一种制约,又是一种支持”。是人民法院不断改进审判工作,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确保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和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黄茂钦 《河北法学》2002,20(6):53-56
在法哲学的视界下 ,“经济审判庭的撤销”既是一个具体的法律事象 ,又是一种亟待考察的法意识。对此二者的“反思” ,有待我们直接深入观照现实的社会化的法律生活世界 ,同时给予“撤销”这一文本以解释学的诠释 ,由此获得对“撤销”事象思维与存在关系的体认。通过这样的理路 ,建构融时代性与民族性于一体的经济审判机制方才显出其必要与可能。  相似文献   

16.
周全民 《中国监察》2008,(22):63-63
人的一生中,会养成很多习惯。读书是一种好习惯。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每个人而言,既是智慧之源,又是道德之基。读书是提高修养、增长才干、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实践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鲜明地提出和不断丰富发展了依法治国方略,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法治理论。它既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国家治理学说与  相似文献   

18.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既是一种制约,又是一种支持和促进。其目的是实现“三个确保”,即确保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19.
Ⅰ科技法学是以研究科学技术法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对象的一门独立的法律科学,既是法学的一个部门,又是科学学的一个分支。 科技法学是不是法学的边缘学科?有论者认为:“科技法学是一种部门法学,是法学的新兴学科,而不是“脚踏两只船”的边缘学科。”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法学的边缘学科是指法学与自然科学或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之间的学科,就此定义来衡量科技法学,很显然它属于法学的边缘学科。这是因为,科技法的法律规范是以技术规范为基础而为法律所确认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既是民事主体,又是行政主体。高等学校在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中与教师形成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一、高校教师资格认定中的法律关系分析教师资格制度也称“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证书制度”,它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第十三条规定:“普通高等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