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引起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强烈的好奇心与表现欲、自我实现的需要、逆反心理、孤僻心理、冒险挑战、寻求刺激的心理、侥幸心理。应针对青少年的认知结构特点、个性倾向性因素、性格结构特征加强预防,加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矫正。  相似文献   

2.
大学时期是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于完善的重要阶段,但由于大学生心理尚未成熟等原因,容易出现自我意识的偏差。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在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当中常见的偏差,并提出了若干措施,培养大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一般是18—25岁的青年,其自我意识正处于成熟、定型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促使学生社团大量产生,实现学生社团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应该坚持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正处于性格和心理的塑造期,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青少年的现实需求主要表现在物质、精神和社会个体层面。这些现实需求的产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原因,而以社会工作途径来满足青少年的现实需求将是一种全新独特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时尚文化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在青少年自身因素和外来因素综合影响下产生、发展的一种亚文化。青少年时尚文化对于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选择等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本文探讨了青少年时尚文化与青少年行为选择的相互关系,辩证地分析了青少年时尚文化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并给出一些提升青少年时尚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乃至人生观初步形成和确立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影响对其今后生活道路的选择、个体的健康发展极为关键。然而,这一时期又往往被认为是一个人最难接受教育的时期,是人的“第二反抗期”,在思想品德教育中,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较之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更为强烈和突出。这种逆反心理常常阻碍着德育过程中师生间思想的交流、感情的沟通,导致学  相似文献   

7.
人的非理性因素诸如欲望、情感、意志等已经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力量直接渗透到个体的价值选择中,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情绪是个体活动的心理背景,了解青少年情绪的发展特点.对提升青少年工作实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意义重大。青少年的情绪发展,既体现在情绪波动、心境化、强自尊等内在体验方面,又可从情绪文饰、表情成熟等外在表现看出。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越轨行为,比如打架、偷窃、吸毒等等,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个体心理发展障碍、家庭的变迁、学校和同辈群体以及大众媒介等多方面的影响。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介入青少年的越轨行为,是矫正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一般是18~25岁的青年,其自我意识正处于成熟、定型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促使学生社团大量产生,实现学生社团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应该坚持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某些行为是由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处于这一阶段的未成年人由于思维不成熟、自我意识高涨、反抗心理强烈,再加上社会化不完整,常常导致道德发展滞后、人格存在缺陷,从而诱发了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相互配合、相互拟补,共同做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异化现象日益普遍,表现为自负与自卑、孤独与迷茫、逆反与顺从等矛盾心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异化植根于客观的生活世界,依附于个体自我意识的模糊,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消除大学生自我意识异化现象的途径,既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的外在疏导,更立足于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人的犯罪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在综合因素中生物性因素与社会性因素对青少年和成年人犯罪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对青少年犯罪所起的作用更大,后者对成年人犯罪所起的作用更大。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的犯罪是成长中的犯罪。青少年正处在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急剧变化时期,这一时期,上述两种因素交替变化是青少年生理发育的一种自然表现。基因遗传和突变特性以及激素旺盛分泌对情绪、情感、行为的影响强烈程度都大于成年人,所以,他们的犯罪往往带有生物性因素作用的本能色彩。对青少年犯罪的防治,不应忽视这些具有不良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挫折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学上讲的挫折主要是指个人在进行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致使目标没有达到,动机和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纵观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也有个体生理、心理因素。归结起来,大学生挫折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期望值的失落所带来的挫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渐扩大,尤其是在青少年亚文化领域其影响更为明显,产生了以“否定”、“破坏”、“颠覆”现存的一切价值观念的激进的后现代主义思想观念。具体表现为:“无厘头”式特征;网络恶搞;强烈的自我意识;偶像崇拜等。  相似文献   

16.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和中国作家林白的作品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对女性心理、欲望与命运的解读上,他们笔下的女性也一直被认为是有着女性意识觉醒表现的群体之一,但实际上,这些女性的所谓自我意识并非从根本上萌发,她们的自我意识在本质上或依附他人或被动接受,充其量是一种疑似觉醒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人格面具是荣格提出的一种原型,它位于精神结构要素的表层,是个体通过对自我人格的伪装向社会展示出来的。人格面具具有双重性,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能够促进社会对青少年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是青少年网络成瘾、自我认同危机等的重要促成因素之一。因而,引导青少年争取合理运用人格面具理论,建立全局观念,塑造和谐人格,适时采用"自我表露"等方式对促进青少年社会性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个体内因、同伴关系影响、家庭环境濡染及社会环境影响,无疑是青少年产生偏差行为基本的原因层面。从多学科视角看,在个体内因层面中,包含着行为遗传、生命意识缺失、归因偏差、应对方式偏颇等因素;在同伴关系层面中,核心的问题是青少年心理和行为上的二元性;在家庭环境层面中,主要有家庭功能缺失和家庭功能过度介入两方面因素;在社会环境层面中,应特别关注互动模式和传媒导向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中,对青少年学生社会化影响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但这些因素由于网络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其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元素.从而对青少年学生社会化产生了新的影响,这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外来务工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生成有其主体和环境两方面的原因。主体方面受错误的人生观、不健全的认知结构、较差的消极情绪控制能力、明显的个体矛盾性、法律意识淡薄、较低的犯罪感等因素的控制;环境方面受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全面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了解外来务工青少年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和演进过程,对防范外来务工青少年犯罪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