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作为一个个的“我”植根于人文世界 ;人文世界以一个个的“我”的生活为基点而成为具体的开放的世界。所以人文世界作为人的生活之根是“活”(具体而开放 )的。通达活的生活之根 ,并基此评判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构成了现代哲学的生活境界———人文境界 ,这也就是现代哲学的理论形态———人文哲学。人文哲学以“活”的生活之根为“活”的本体而同传统哲学相区别 ,它作为人文境界是生活的高境界、大境界。“根性语言”是人文哲学澄明“活”的生活之根的特有的哲学语言方式 ,根性语言以其“玄览”、“立体”、“主客合一”和“有情”等特质区别于科学语言。  相似文献   

2.
哲学源于现实生活世界,因现实生活世界中的问题而产生,可是在哲学发展的道路上,往往会出现"远离"生活世界的现象。无论是古代独断论的哲学本体论还是近代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哲学都陷入了一种历史和逻辑的困境。如何使哲学回归生活世界被公认是现代哲学的基本走向,其中以现代西方语言学转向为根本标志。胡塞尔首先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海德格尔的"生存共在"、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都在寻找哲学生活化道路的可能性。马克思虽没有直接提出"生活世界"这一命题,但其哲学观作为现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依据从现实社会本身出发这一主旨,并由此展开其研究的全部路径、方法和问题域。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反思西方哲学家对"生活世界"这一理论的探讨,在比较中发掘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生活世界"回归的理论旨趣,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及其理论以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后,意味着产品交易全球化、质量竞争国际化和组织管理世界化,意味着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加入全球经济大战。中国在这场经济大战中能否出奇制胜并屹立在世界东方,关键在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成效。为此,我们国人有必要来讨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问  相似文献   

4.
90年代前期,当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经济衰退时、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四小虎”的经济增长却势如破竹,令世界为之瞩目。而与东南亚经济奇迹相伴随的新兴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也成为许多国家的典范。然而,1997年下半年以来,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爆发,却反映出了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开放中的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开放理论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产生并随同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它又具有广阔的国际背景并鲜明地反映出全球化时代的特点。邓小平开放理论的时代特征在于它把开放视为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唯一发展道路,故开放是对全球范围内所有国家的开放,只有这种全方位的开放才能使中国参与世界体系以获得更快的发展。一、开放是全球化时代的唯一发展道路邓小平的开放理论与其改革理论一样,形成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其时,中国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人民生活非常贫困,对外关系亦…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包括满族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古老的满族文化如何应对时代变迁,将延续了几千年的满族历史文化、生活习俗、民族精神保存和传承下去成为我国民族文化事业管理中的一项课题。网络传媒的出现为挽救濒危的满族文化提供了契机。民族文化事业管理和有关方面应当正确依托和使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挖掘、涵养、增强健康的满族文化的生命力,以开放的视野融入全球化大潮,实现民族文化的振兴。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期,中国人的社会心态越来越理智和成熟、开放和多元、积极和主动。但也存在着某些与现代性不相容的消极社会心态,最典型地表现:压抑焦虑心态、仇官仇富心态、怨恨偏激心态、虚荣媚洋心态。这些不良的社会群体心态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形成健康的社会心态,需要超越物质中心主义的发展战略,重新确定以国民幸福为目标的社会发展理念,强调个人身心健康、事业满足感、知识精神需要和生态环境,尤其是需要营造公平正义的良好社会与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8.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是老大难问题。置身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中的民族学校教师,也程度不同地存在这样几种心态:一是对外部世界羡其精彩,又叹息无奈。教师们常为基层活跃的思想、大胆的举措、诱人的经济收益、现代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当代部分青年的生活呈现出悖论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他们的适度休闲实现度与效率提升有待协调、精神丰盈度与物质条件改善有待同频、价值意义感与受教育程度提高有待共振以及良好心态形塑与信息加速供给有待平衡。效率对欲望存在助推作用的可能性、物质与精神存在对冲效应的可能性、知识对信仰存在解构作用的可能性以及信息供给与接收存在张力的可能性,是造成“生活悖论”现象的主要原因。应对“生活悖论”现象,要区分效率导向的应用场景以保障青年的适度闲暇、提炼物质文明的意义内涵以丰富青年的精神世界、挖掘知识教育的价值意蕴以增强青年的信仰力量、加强信息供给与接收治理以培育青年的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的产生起源于人们认识现代世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要将经济生活事实纳入经济法律秩序,首先必须透过经济法语言的层次来达到。经济法语言在连接日常经济世界与经济法律世界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中介作用。在经济法语言中,其现代性的个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法语言与日常语言的近距离,一是经济法之规范性概念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