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解体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其长期坚持苏联模式的结果。苏联模式又叫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则突破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将市场经济灵活地运用于社会主义社会,重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逐步减少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干涉。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等方面采取"以人为本、开放包容"的态度,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2.
困扰人们多年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争论终于划上了句号。党的十四大以毫不含糊的科学语言申明: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蕴育、萌生和发展的过程,其间,留下了三代中共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的足迹。第一步: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之前,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国情实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没有照搬苏联经验,但从宏观上看,经济体制基本未脱离苏联的经济体制模式,其主要表现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占绝对优势,并试图成为唯一的经济成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对资本主义和个体经济改造的完成而扩大到全部经济生活中并实际上取消了市场经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前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尽管始终把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体制相联系,但是在探索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通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前期成果.这些成果虽然在当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但在后来为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搭建起了一个思维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一、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20年前,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把私有制同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例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大家都习惯了。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运行机制方面,普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即把社会主义公有制同计划经济结合在一起,这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根本性变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党的领导提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5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摆在毛泽东面前.对于缺乏大规模经济建设经验的共产党人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其时,一五计划时期许多方面照搬苏联经验的弊端逐步暴露;苏共二十大也揭露了苏联经济工作中的严重错误.以苏联为鉴戒,总结自己的经验,寻技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是当时客观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正是在  相似文献   

7.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迫切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必须实现五个转变,构筑党建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格局.一、党建工作的思路,由“封闭” 向“开放”转变  相似文献   

8.
现在有的外国朋友提出,中国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发展市场经济,二者似乎矛盾。 我们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一种社会制度的标志。社会主义经济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计划经济。在我看来,社会主义的经济本质主要有两点:一是高度的资源配置效率、高度的劳动生产率;二是维护社会公正、实现共同富裕。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相互比较,市场经济是比计划经济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这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而又选择了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 维护社会公正、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理想。公有制为主体和私有制…  相似文献   

9.
一、曲折的突破 关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中没有提及过,首次使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概念 的是列宁。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早期,曾多次提出要 消灭商品经济,认为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被实行计划经 济的社会主义所取代。到斯大林时期,形成了完全排斥商 品经济的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老大哥,苏联的经 济模式直接影响了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更是一个全新的问题,需要进行多方面艰苦、深入的探索。一、关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直要性与艰巨性从现在起到21世纪初,是我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历史时期,是中华民族自盛唐以来千年一遇的大振兴时期。党中央制定了跨世纪的宏伟蓝图,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关键在于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这两…  相似文献   

11.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的统称,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调节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我国改革开放前虽也存在商品经济和市场,但市场不起调节经济从而不起资源配置的作用.我国有一个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的过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南方谈话,突破了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制度的范畴,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一、如何使社会主义国有制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很困难的问题。十四届三中全会从理论上方针政策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近出版的一本书,叫《社会主义的回顾思考与展望》,书中认为苏联失败的首要原因是经济没有搞上去。苏联经济为什么没有搞上去?是不是社会主义没有优越性?我认为,从理论上说,从基本制度来说,社会主义是有优越性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没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而且一段时期内排斥市场经济,搞传统计划经济。 我国曾经有过社会主义能不能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争论,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尤其是国有制能不能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有的同志认为不能结合。党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前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尽管始终把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体制相联系,但是在探索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通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前期成果。这些成果虽然在当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但在后来为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搭建起了一个思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一.重大的突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新的重大突破,为我国深化改革提供了新的坚实理论基础。这一重大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属于基本制度范畴,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特征的传统观念。的确,这个传统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人们在社会主义经济能不能使用市场经济这一概念问题上的分歧,根源也在于此。党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告诉我们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不是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因而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都是经济手段。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6.
总结世界经济中信托业发展的历程,信托业均是伴随着各国市场经济大发展及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程度而发展的.我国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宏伟目标,根据这一目标我国将在今后15年内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达到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水平.可以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迫切地要求大力发展信托业,从而为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挑战.1.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信托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终济体制过渡这项历史重任,就必须强化各种  相似文献   

18.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长期以来,粮食企业在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桎梏下,对市场经济不敢探寻,仿佛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专利。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把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讲得非常明确,非常透彻,他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他的这些精辟论述,进一步突破了把计划和市场当作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丰富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9.
我国15年来的改革开放,确立了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些曲折,特别是某些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完全改变。当我们的经济由于新的宏观调控手段尚未完全形成,对经济工作有某些失控,导致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过大,结构不甚合理;消费增长过猛过快,出现了通货膨胀,尤其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苏联的动荡等等问题出现之后,人们提出疑问,市场经济能不能为社会主义所利用,实行市场经济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于是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又冒了出来。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改革就很  相似文献   

20.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了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建设列车终于艰难地驶上了市场经济的轨道。这一巨大的社会转变,把再塑人格这一艰巨的使命推到了每个中国人面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任务,也是中国能否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 市场人格——市场经济下一种普遍的人格类型,它是指以获得现实利益和经济利润为目标构建实惠性生活模式的个人行为特征。正如市场经济具有两重性一样,市场人格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功能也是两重性的。根据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对市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