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公民政治意识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社会主义公民政治意识的强弱及进步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其本身的现代化也是政治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公民政治意识是政治现实的反映和对政治现实的理性把握公民政治意识是指公民在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下,对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理论、思想及期望的总和。公民政治意识的内容极为丰富,主要包括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民主参与意识以及自由平等意识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意识,它要求公民正…  相似文献   

2.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有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建 《人民政坛》2008,(8):43-43
答: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作为一种现代意识,它表现为人们对“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又体现为保障与促进公民权利。合理配置国家权力资源的各种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3.
试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司法监督及其权力界限徐功勋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政体下司法权的基本特征司法权同其他国家权力的关系,没有先验的固定模式。它是由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社会性质、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文化背景,以及一国公民参与政治的现实要求等因素决定的。在...  相似文献   

4.
代表多数公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议机关是一国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条件。从理论的角度,一个真正实行代议制民主的国家,其代议机关必须真正地由民所选、由民所授权、为民说话。代议机关在一国政体中的地位以及在实质政治运行中的效用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发展水平。也可以这么说,  相似文献   

5.
茁壮成长的民间NG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的政治治理表明,在国家和公民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中间地带。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总是处于两难之中:距离过近,国家会侵入公民生活,限制公民权利;距离过远,公民就会对国家无能为力,失去参与政治生活的兴趣。作为有组织的利益表达联盟,民间组织的崛起恰是公民社会填充这一空缺地带的最佳主体。  相似文献   

6.
“公民社会”概念与中国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丙中 《思想战线》2012,38(1):30-38
中国政治的民主发展水平与中国社会的公民性发育程度并不必然是同步的。"公民社会"的概念在翻译上逐渐从"市民社会"为主演变为以"公民社会"为主,在对象范围上逐渐从现代都市扩展到整个国家共同体,在行动主体上逐渐从城市居民的自愿结社和现代产业分工下的非营利组织,扩大到包含农民的各种结社的所有公民组织,在与国家的关系上逐渐从强调独立乃至对立转而强调非行政与非营利属性下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社团作为组织实体是公民社会的外显方面,而公民精神则是其内在品质。公民社会已然是中国的现实,这不仅是由中国的宪法所预设的,而且是由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和广泛的公民结社很现实地代表着的。  相似文献   

7.
一、公民权是人权的法律表现形式按照现代法学的观点,公民主要是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按照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一个人一旦取得了某个国家的国籍,就取得了这个国家的公民资格,也就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因此,在我国,不论民族、性别、年龄、居住地、健康状况和政治态度如何,只要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都是我国公民。因而,公民指的主要是个人而非群体的一种身份或资格,反映的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公民政治哲学是对公民政治生活方式的辩护或反思。古希腊罗马时期在探讨公民政治的本质、公民与国家(城邦)的关系等问题时产生了公民政治哲学思想。这一思想经历了一个有其内在逻辑的发展演绎过程,成为理解近现代西方公民政治哲学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设计中,影响一国全体国民和各个阶层、族群、地区统一与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家元首这一政治机关能否超越各种技术和政策层面的纷争。从世界各国比较来看,维护社会和国家统一性的一个重要制度设计,就是要保证一国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能够超越社会各集团、群体、阶层、部门、地区之间的利益和价值争夺,成为全社会和完整政治社群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法律常识教科书下册指出:“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论性别、年龄、肤色、职业、健康状况、财产状况、文化程度、政治态度如何,只要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就是我国公民。”由此可见,具有中国国籍是认定我国公民的惟一条件。一个人只要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就从法律上同国家产生了固定的法律联系,形成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论宪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宏观调控朱福惠,范毅一从宪法的内容及其特点来看,宪法有政治、经济、文化及法律四种功能。由于宪法在一国法律制度中处于根本法地位,其内容大多规定国家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故宪法的政治功能不可避免地受到各国学者和政治家的...  相似文献   

12.
朱文涛 《传承》2009,(20):132-133
公民社会作为民主政治的动力和重要保障之一,其政治学意义在于公民的公共参与和公民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在社会主义建设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把握住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公民社会与公民参与的关系,从而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选举制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运作机制,它是国家权力机构和政权的合法性来源。选举权是一项保证公民表达自己意愿的基本权利,通过选票,公民选举自己的政治代表行使国家权力。从代议制发展成熟的西方国家的历史来看,选举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挑选统治者,它还是一国政治现代化的动力机制。在选举制实施的过程中,国家的政治结构逐步分离,权力逐步世俗化和多元化,政治文化走向文明化,公民的政治生活从暴力革命、起义逐步走向用选票说话。  相似文献   

14.
公民社会作为民主政治的动力和重要保障之一,其政治学意义在于公民的公共参与和公民时国家权力的制约.在社会主义建设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把握住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公民社会与公民参与的关系,从而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健  卫琦 《传承》2013,(12):94-98
武德关系是军队、军人对各种社会客体所担负的伦理责任。国家意志是中美两国军队各自的制度伦理,由于两国的阶级实质不同,两军武德关系呈现出不同的政治属性,各自的内部武德关系和外部武德关系也呈现出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王健  卫琦 《传承》2013,(14)
武德关系是军队、军人对各种社会客体所担负的伦理责任。国家意志是中美两国军队各自的制度伦理,由于两国的阶级实质不同,两军武德关系呈现出不同的政治属性,各自的内部武德关系和外部武德关系也呈现出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有其鲜明特征,既是国家对公民成员的一种政治与道德原则要求,也是公民或民族共同体成员的一种道德品质;既是全民族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心理,又往往以大一统的政治疆界、统治、政策等作为实体依托;既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又有博大的世界情怀、协和万邦的大同理想。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为政治要求与道德义务的统一、文化认同与政治依托的统一、民族主义与协和万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小学的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在香港特区一般称为“公民与道德教育课”,其内容大体上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民教育,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重点放在个人与政府、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上;二是政治教育,旨在对学生进行政治知识、政治观点、政治意识及参政议政能力的教育;三是道德教育,着重点在于个人良好品德的培育。香港特区社会开放,经济繁荣,东西文化等草,多种思想自由交流,多元化价值长期共存。香港学校公民与道德教育在与多元社会的不同文化的磨合中,构建出独具特色的内容与博大的体系。认真研究和借鉴这…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09,(6):43-43
蒋传光在《求是学刊》2009年第1期载文《公民社会与社会转型中法治秩序的构建——以公民责任意识为视角》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是政治国家成员的一种资格,具有独立、自由、平等人格,在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中享有充分的权利。公民责任是公民基于选择的自由以及由此承担的有利或不利的后果。公民责任意识表现为人们对“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和理性自觉,其前提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该书是“剑桥学派思想史译丛”中的一册,其《译者后记》中介绍说:“面对‘民族国家的消亡即将来临’这样的话题,本书作者对至关重要的国家的历史、国家的理论基础和国家的前景进行了反思,并侧重探讨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时间横跨中世纪到20世纪后期,所涉及的话题涵盖了公民自由、国家权力、公民身份的概念、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史、市民传统、公民权利、同一性和公民身份的启蒙运动思想、妇女权利、法国公民身份、国家类型、当代国家的历史和前景等。作为剑桥学派政治思想史研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斯金纳以及其他作者在他们对国家与公民的历史描述和分析中仍然体现出对社会和知识背景、历史语境的_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