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工业合作社协会(简称“工合”)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国际著名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美籍)和路易·艾黎(新西兰籍)倡导下,和国内爱国人士宋庆龄、胡愈之、沙千里、陈翰笙、王炳南、吴去非和卢广绵等响应支持下,组织创办的。路易·艾黎是一位同情中国革命的国际友人。他出生于新西兰一个农民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来华从事救灾工作,目睹了中国人民的悲惨生活,深表不安和同情。抗日战  相似文献   

2.
<正>"工合"是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简称,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和埃德加·斯诺(美籍)等倡导下,国内爱国人士宋庆龄、胡愈之、沙千里、陈翰笙、王炳南、吴去非、卢广绵等响应支持下组织创办的。对于创办"工合"的目的,艾黎明确地说:"是在中国城镇和农村,建立一条抗战时期的经济阵线,使受战争祸害影响从沦陷区转移来后方的农民和工人,发扬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并将抗战  相似文献   

3.
路易·艾黎(简称艾黎),新西兰人,1897年12月2日出生于新西兰坎特伯雷一个农村家庭,1927年4月21日到达上海。从此,他的命运与中国革命紧紧联系在一起。 身体力行 倡导工业合作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战前,我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由于日本的入侵,集中沿海的很多工业毁于战火。  相似文献   

4.
1939年5月4日,著名的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在福建长汀县创办“工合”长汀事务所,并亲自担任主任。事务所是"工合社"的组织领导机构,长汀"工合"开办了机器、炼铁、铸锅、榨糖、面粉、砖瓦、印刷、雨伞、斗笠、弹棉、油纸、文具、卷烟、缝纫、针织等行业。  相似文献   

5.
路易·艾黎与马海德,这两个外国人的名字,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严格地说,他们是外国血统的中国人,他们俩半个多世纪结下的友情已超出了血缘的关系。他们为旧中国的灭亡尽了一臂之力;又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上海相识 1934年,上海。来自新西兰的路易·艾黎与来自美国的乔治·海德姆(马海德的原名)相识了。 当时,艾黎37岁,公开身份是上海公共租界督察,他在上海已呆了5年,熟知各方面的情况,并有各界的中国朋友。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简称“工合”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一场经济救亡运动.它是在国际友好人士倡导下.在各种抗日进步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产生的.它对于组织人民大众、开展生产自救、克服经济困难、支援长期抗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抗战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曾有“经济国防线?誉.中国工合运动的发起人是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和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及其夫人尼姆·韦尔斯(原名海伦·福斯特).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艾黎和斯诺夫妇等人经过反复酝酿后。在一次“星一聚餐…  相似文献   

7.
为支援前方抗战,1938年8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以下简称“工合”),在武汉成立。从此,中国“工合”组织成了一支支援抗战的独特的经济力量。1939年5月,东南“工合”办事处主任路易·艾黎亲临福建组建“工合”事务所,在长汀、永安、南平、浦城、连城等5个县先后发展了“工合”组织。1939年夏东南“工合”(辖江西、福建、广东、浙江、安徽)办事处主任路易·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上,有一些外国友人被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所吸引,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献出毕生精力乃至生命。其中,新西兰的路易·艾黎是中国人民最为熟知的国际友人之一。1927年4月,即将三十而立的他来到中国,之后倡导工合运动,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新中国诞生后,艾黎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用一生书写了对中国的热爱。1987年12月27日,享年90岁高龄的艾黎在北京溘然长逝。  相似文献   

9.
30年前,在“文化大革命”这场悲剧性的历史灾难中苦苦鏖战了10年之久的周恩来总理,在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后与世长辞了。在悼念周总理的非常时期,人民心底积蓄已久的爱与憎像火一样喷发出来。在全国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以天安门事件为中心的反对“四人帮”、拥护邓小平的“四五”  相似文献   

10.
“三反”运动是建国初期中共中央发动的规模巨大的改造城市运动之一。其改造的对象直接针对新政权的各阶层干部,对于扫除旧社会遗毒、树立崭新的人民政权机关工作风气以及创造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运动在福建省开展全过程的描述,为大家提供一个对这次运动诸方面问题的更为详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当“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国际友人、中华志士的共同努力下,为抗战建国艰苦奋斗之时,在陪都的总会上层却发生了悄悄的变质……  相似文献   

12.
工合运动,即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的简称,从最初一个朴素的念头发展成为一场运动,实在“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业”。它不仅具有建设性,而且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即抗日战争时期,更带有自救性;同时,工合运动所特有的民主实践性,也使得参加者在生产中体验了全新的民主和全力的合作精神。 “工合”的历程 当日军入侵的战火从上海蔓延到长江流域时,中国工业的一半以上已被日军毁坏或强占,战线的背后只留下了工业废墟。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1月21日,中国—新西兰地方政府交流机制论坛在大洋彼岸新西兰美丽的奥克兰市举行,作为新西兰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第二故乡的山丹县也派主要负责同志随张掖代表团参加了此次论坛,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坛启动仪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并与新西兰的我省国际友好城市克赖斯特彻奇(俗称基督城),山丹县友好城市塞尔温区的政府官员、友好人士进行了座谈交流,进一步增进了友谊,形成了合作发展的新共识.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时期(1925年——1927年)福建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非基”运动(即非基督教运动的简称)。这一运动规模大、范围广、时间长,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政策,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民族觉醒意识,也锻炼了福建地方党团组织的战斗力。它在革命斗争史上的进步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浦城党史资料》1985年第4期刊载林涧清同志谈浦城“工合”的访问记录。林涧清同志说:“工合”,即“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简称,它是由宋庆龄同志和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路易·艾黎等于一九三七年冬在上海发起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支援抗日,支援解放区军民需要的物资等。那时,福建只有永安、浦城两县建立“工合”组织。  相似文献   

16.
工合运动是抗战时期由国际友人斯诺和艾黎一起,联合中国的进步人士,争取了中国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成立了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指导各地的工业协会合作社,采取工业合作的方式,进行适合各地特点的工业生产,生产战时急需的军需民用物品;同时积极争取世界上一切反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支持“工合”,各国进步力量捐资捐物以及贷款给“工合”,开展的一场有声有色的生产自救的“工合运动”。既解决了大量战时难民、技工的生计问题,又为战争时期的军需民用提供了保障。“工合”运动,创造  相似文献   

17.
"文革"时期红卫兵的形形色色的"革命造反"运动是从"破四旧"开始的.由于置身在全国"文革"大背景下,福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具有全国红卫兵"破四旧"的共同色彩.通过对福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的考察,探析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的一些典型特征,对中国国民具有深刻的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1958年出现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尝试。虽然遭到了严重的挫折,但也从反面教育了我们:办事不能单凭主观臆想,违反客观规律和经济法则。回顾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