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灾害风险融资体系中,巨灾保险占有重要地位,保险赔偿占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平均可达30%。我国产险领域巨灾保险十分缺乏,人身保险中虽然覆盖巨灾风险,但由于保险密度很低,保险赔付的比例很小。巨灾保险面临的问题巨灾保险不仅在中国难以实践,在世界上也是巨灾风险管理领域的难  相似文献   

2.
今年年初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严重伤痛尚未平息.汶川大地震又以其巨大无比的破坏力震动了世界。这是两场真正意义上的巨灾.这两场巨灾的不同之处是.前者对建筑物的破坏较轻、人员伤亡较少.后者对建筑物的破坏和人员伤亡都十分惨重。其共同之处是这两场巨灾都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经济损失重,灾害造成了大范围的交通、通讯、电力中断,抢险救灾难度非常大,靠地方的、区域的和应付常规灾害的力量和办法难以应对.需要举全国之力应对.需要全民动员和多主体参与。汶川大地震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3.
张磊 《中国减灾》2008,(2):56-57
“巨灾”顾名思义就是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的灾害。有人认为,巨灾是指对世界范围内的保险业和再保险业造成冲击的灾害,相应的承保损失达到或者超过50亿美元;有人认为,一旦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本国GDP的1%即可视为巨灾。归纳起来,巨灾大致具有“发生概率低、造成损失重、不确定性强和承保危险性大”这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从南方冰雪灾害成因看巨灾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灾害链与巨灾的理论。综合分析了今年年初发生在我国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形成的原因和巨灾灾情特征。反思了我国对这场巨灾的应对,提出了我国巨灾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年感怀     
伴随着新年的第一缕曙光,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回望刚刚过去的2008年,我们心中充满了难以述说的复杂情感.从许多意义上说,2008年对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同寻常的一年,百年奥运、飞天梦圆、金融危机暗流涌动……太多的历史性事件赋予了2008年非同寻常的意义.当然,2008年的非同寻常,还因为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这两场举世震惊的巨灾的发生,以及两场巨灾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今年年初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地震撼了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在对这场灾害形成原因、应对措施以及方方面面的深入反思中,如何强化巨灾保险在自然灾害救助中的作用,再次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此次灾害中保险赔偿数额与灾害损失的极大反差.凸显了保险在整个自然灾害救助中的尴尬地位,同时也凸显了加强巨灾保险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7.
崔鹏 《中国减灾》2024,(1):12-13
<正>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巨灾和多灾种复合链生灾害多发频发,在全球范围屡屡造成大规模毁灭性灾难。巨灾和多灾种复合链生灾害的孕育、发生和演变十分复杂,灾害风险防范难度极大,这对国际社会灾害防范和应对提出巨大挑战。科学高效应对极端事件和跨境跨流域巨型灾害,是事关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减灾合作,深化灾害风险认知,提高灾害风险防范的科技支撑和社会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8.
孙燕娜 《中国减灾》2011,(12):60-60
2011年11月1-3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了地震快速反应和巨灾管理培训班,来自亚洲、非洲和欧洲等16个国家和两个组织的18位国家自然灾害管理人员和专家参加培训。本次培训班是落实《民政部与国际民防组织在华共同举办抗震救灾及巨灾管理培训班备忘录》的具体行动,旨在提高成员国灾害管理人员的巨灾风险防范意识和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促进成员国之间在减灾救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来自国内减灾救灾机构的官员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为学员介绍了中国巨灾应急管理的情况,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南方的冰雪正逐渐消融,中国保险业建立巨灾风险机制的呼声也日渐响亮。据悉,此次灾害过后,中国保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向国务院提出方案,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起我国的巨灾风险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干旱、洪涝、台风、地震……除现代火山活动外,几乎所有自然灾害都在我国出现过。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中华民族的各种灾害,近十年来又进入一个多发期。这十年,是中国经受巨灾磨砺的十年,是减灾救灾不断趋向高速高效发展的十年,是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的十年,更是防灾减灾事业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的十年。十年来,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的防灾减灾事业开始从灾害救助到灾害防御、从灾害防御到灾害风险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乌格 《中国减灾》2008,(5):4-17
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暴露了我国在灾害管理方面的许多问题,其中巨灾保险制度的缺失尤为突出。巨灾保险业如何发展。巨灾保险业如何更好地为减灾救灾服务。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为了有效防范风险,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以商业保险为基础、国家财政适度支持、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巨灾的演变及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表征之一是巨灾多,死亡人数多.经济发展长期受到阻挠。中国巨灾的定义是:死亡500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1990年价格标准)以上。符合其中一条.即成巨灾。减灾工作必须树立巨灾观.因为巨灾是关系全局的重大灾害,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巨灾发生后,必将严重干扰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所以.需要利用举国之力.才能解决巨灾发生后人民遭受的苦难.国家遭受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多处于自然条件恶劣、灾害类型繁多及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已成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从巨灾保险立法角度出发,在考察西部民族地区自然灾害实际情况基础上,探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巨灾保险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我国巨灾保险立法的若干建议,以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灾害,特别是重大灾害,自古以来就是影响经济社会乃至政权兴衰的重大问题。近50年来,虽然我国的防灾抗灾能力在不断增强,但建国后屡次发生的台风、地震等大灾害,不仅造成了数以千亿元计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还会造成成千上万的人员伤亡。在巨灾发生高频次、高损失的背后,国家一直对巨灾损  相似文献   

15.
<正>巨灾一般是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损失,对区域或国家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事件。巨灾发生频率很低,但影响范围广、损失程度大。我国是世界上受到灾害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巨灾发生的频率较高。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均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人。巨灾保险,是通过保险制度分散灾害风险的制度设计,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为此,党的十八  相似文献   

16.
蒋维 《中国减灾》1992,2(2):44-47
巨灾学是研究巨大灾害成因、预报和对策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各类灾害级别中最高级别和接近最高级别的灾害。特大火灾属于巨灾学研究内容的范畴。世界上发生的一些特大火灾,如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火灾,英国伦敦君王十字街地铁大火,我国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等。其后果都极为严重。因此,防止发生特大火灾是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7.
提到灾害或巨灾与保险的关系,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保险赔款。其实,保险并不单纯起到赔款的作用,它还可以在减灾,特别是预防灾害,减少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等方面起到特殊的作用。保险应该是减灾、特别是巨灾防灾减损中一个可以依靠的力量,而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力量。这也是保险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一个基本定何。  相似文献   

18.
减灾与发展灾害将要来临,到避难场所暂时躲避一下,等灾害过去后再安全回家。这是目前我国一种有效的避灾方式。2011年9月16-19日,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组织调研组赴福建南平、浙江舟山开展地方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情况、灾后恢复重建情况以及巨灾应对情况专题调研。福建、浙江两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两省内多丘陵和山  相似文献   

19.
在灾害应对过程中,法律凭借“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实现各种目标——公正与效率,秩序与自由之间的平衡。但是,非常规性灾害(巨灾)的冲击,使这一切重新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多地结合本区域自然灾害的特点纷纷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工作,不断寻找解决"因灾致贫"的新途径,积极探索救灾救助体制创新。巨灾保险提升了政府应对灾害事故的保障能力。各地的巨灾保险试点工作也推动了我国巨灾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