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秀平 《理论探索》2018,(2):111-115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保护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动能。国外传统汽车工业强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积极通过财税政策加以引导和帮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财税政策体系,收到良好效果。这些政策给我们以启示:建立新能源汽车财税激励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研发投入方式,提升共性技术创新能力;转变补贴方式,提高财政补贴效率;完善税收制度,引导新能源汽车消费;强化政府采购,充分发挥政采的示范引导作用;创新投资运营模式,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
臧永清 《民主》2014,(3):22-25
<正>加快改进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政策【提案背景】2009年以来,我国已经由政府主导开展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示范运行工作,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其中遇到了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偏短,电池价格昂贵、寿命偏短,充换电设施成本高、效率低等技术瓶颈。2013年9月13日,四部委发布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这将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走向千家万户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政策仍然存在如下问题:没有重点鼓励新能源汽车关键性核心技术创新,而是诱导汽车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阵痛     
宫超  张司钰 《瞭望》2020,(5):61-62
政府通过补贴支持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让新能源汽车企业对补贴产生严重依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根本还有赖于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上下足功夫,破解消费,者的购买忧虑。从产业层面汫,要更加注重整个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相似文献   

4.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选择。深圳作为先行者,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与困境。文章全面剖析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瓶颈与困境,从推广配套政策、充电设施建设、商业模式创新、产业发展扶持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南辰 《瞭望》2020,(16):58-58
近曰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汽车产业十分重要,当前受到疫情冲击比较大,迫切需要采取一些有力措施来促进汽车消费,从而推动汽车产业复工复产。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今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两年;工信部近日对之前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进行了十项增删和修改,初衷是给予新能源汽车行业更大发展空间;生态环境部有关人士近日表示,将考虑在全国尚未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地区适当延后实施;北京、山西、海南等多地出台政策,扩大汽车消费……  相似文献   

6.
《瞭望》2010,(34)
<正> 热衷于市场的企业,如果不能冷静看待消费者的需求,盲目跟进的结果是使自己陷入困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应当是多种技术路线兼顾由工信部牵头制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草案引起了多方关注。业内人士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该规划近期出台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保护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动能。国外传统汽车工业强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积极通过财税政策加以引导和帮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财税政策体系,收到良好效果。这些政策给我们以启示:建立新能源汽车财税激励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研发投入方式,提升共性技术创新能力;转变补贴方式,提高财政补贴效率;完善税收制度,引导新能源汽车消费;强化政府采购,充分发挥政采的示范引导作用;创新投资运营模式,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8.
新能源汽车的高成本是否会被市场接受,与之相关的社会系统能否建立,都是值得新能源汽车研发者考虑的问题 2008北京国际车展上,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氢动力概念跑车荣耀登场  相似文献   

9.
南辰 《瞭望》2020,(18):62-62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综合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因素,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加上此前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信部宣布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政策,国内新能源汽车今年以来出现的断崖式下滑态势有望在政策强干预下扭转。  相似文献   

10.
能源保证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但传统能源的日渐枯竭和其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使得新能源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为促进四川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作者在考察全国及四川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反思了新能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参照其他省市已有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同时,从基本原则、制度、激励措施和法律责任四个角度提出设立《四川新能源产业发展振兴政策法规》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能源产业越来越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深圳新能源产业虽然具备一定基础,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文章认为应形成深圳特色的新能源产业。并在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开发促进、应用拓展、产业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能源阵痛     
宫超  张司钰 《瞭望》2020,(5):56-60
中国建立起完整的现代汽车工业体系,实现了空前的汽车产销规模。但中国汽车产业尚未研发出引领性技术,创造出世界级产品,2018年,排名前12位的中国车企研发投入总额约为48.7亿欧元,相当于大众汽车研发投入的37%,相比于传统燃油车,电动汽车的零部件数量至少减少1/3。这减少的1/3当中,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等中国本土企业与跨国车企存在明显差距的零部件,汽车产业“四化”变革正引发汽车产业大洗牌,将彻底改写汽车产业发展,重塑汽车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3.
王辰阳  何宗渝 《瞭望》2020,(4):36-37
2019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产能利用率为77.2%、同比下滑3.8%,不少车企的产能利用率已低于60%的盈亏平衡点,行业“淘汰赛”已经打响.汽车产销量降幅收窄,部分地区“国五”“国六”排放标准切换,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汽车市场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刚刚过去的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再次下滑,汽车市场出现一系列变化,转型升级、优化产能成为行业共同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29)
广州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段,经济发达,其新能源产业一定程度代表着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广州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同时,不断开阔国内新市场,提升品牌的实力和竞争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的产品;在现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需求进行改革,同时再结合国内对于新能源的产业需求发展适合自身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后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的双重影响,抢占新能源产业制高点,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缓解能源紧缺状况、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而关键技术创新是降低发电成本、实现我国新能源应用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法定国债虽一再突破法定上限,但由于市场对新能源的需求、此前开始的投资、美国拥有的强大科技创新能力,美国债务危机问题不会对新能源行业发展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秦浩 《学理论》2013,(20):86-87
大庆具有丰富的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资源,更有勘探、开发、市场、产业基础等诸多方面的优势。抓住当前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应当是大庆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建议采取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完善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支持科技创新、搭建中介平台、鼓励对外交流合作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大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长期呈不合理态势,培育和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十分紧迫的战略问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诸如成本高,企、产能过剩以及需求薄弱等。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化发展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在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其根源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细化法律法规以及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云贺 《瞭望》2020,(18):42-43
从2016〜2018年的公示信息看,共有9086辆国产宝马品牌汽车申报国家补贴,但被核减车辆数量占总申报数量的94%。在2018年售出的8485辆国产宝马新能源汽车中,高达97%的车型配置,与此前上报给国家监管部门的信息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工业发展之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起步阶段、引进合资阶段、市场化发展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通过梳理不同历史阶段可以发现,中国汽车工业70年取得的成就巨大,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技术水平稳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中国汽车工业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制定系统完备的产业政策,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对于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将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