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4年前,在幽静的无锡汤巷,常有一位身穿淡灰色中山装的老人,戴着深度近视眼镜,颤巍巍地拄杖从赭红色的45号小楼走出,沿着运河岸边慢慢地散步。当时,多数的无锡市民都知道他是一位老资格的中共早期领导人,怎奈当时正值疯狂岁月,因此人们只能远远地向他投以崇敬...  相似文献   

2.
感悟生命     
我家隔壁住着一位老人,整天忙忙碌碌,侍弄自己的小菜园。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在城市工作,早就要接两位老人去过舒适的城市生活,可是老人却留恋生活了几十年的团场,不肯离开。很多人跟他开玩笑,说他老抠,不舍得  相似文献   

3.
1995年,中国老龄问题委员会和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等5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数百名全国健康老人,后又从这数百位SO岁以上、身体健康、事业卓有成就的健康老人中,速选出48位全国最佳健康老人。我们采访的原财政部文教司副司长、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正言老人即是这48位老人中的一位。~位跟随他学习书法、篆刻的IO岁小女孩曾说:“刘爷爷的眼睛真亮!”这位聪明的小姑娘算是抓住了刘正言老人最主要的特征了。老人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踏踏实实的人生之路,展示了一幅充满活力的生命图画。与他交谈,读他的人生,方知刘正言老人不仅…  相似文献   

4.
十多年来,我始终忘不了一位老人,一位为寻找遗失的党组织关系奔波了四十多年至会毫无结果仍在奔波的老人。 他是我的故乡新乐币木村人,叫王建国,但村里很少有人知道王建国这个名字,村里人叫他王黑货。  相似文献   

5.
在江南无锡城中心古运河旁,有一条幽静深远的青砖小巷.在这条巷子的拐角,伫立着一幢独特的二层红色西洋楼房.这是无锡张闻天旧居.作为我党历史上相当长时期的一位重要领导人,张闻天在无锡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历程.  相似文献   

6.
歪奖正着     
皮实 《当代工人》2011,(21):25-25
一位老人在小乡村里休养。他往所附近住着一群孩子,天天喊叫,追逐,打闹,这令老人无法休息。老人想出一个办法。他告诉孩子们,谁叫的声音最大,谁得的报酬就多。  相似文献   

7.
别忘小事     
《党建文汇》2013,(10):62-62
在一个土著居民保留地.住着一位贫穷的老人。你不会见过比这位老人更困难的人。他完全被人们遗忘,他的家零乱、肮脏。  相似文献   

8.
一位老大娘从吉林省长春回甘肃省平凉, 坐上了刘君安值乘的车。不经意间,催生了一段佳话。见老人一人带了好几件行李,行动不便, 西安客运段广州车队第二包乘组列车员刘君安三步并作两步,接过行李帮忙安置好。一路上, 他跑前跑后给老人送水买饭,乘客都以为他和老人是亲戚。想到老人一个人可能闷得慌,忙完工作他就凑到老人跟前聊天。当得知老人担心在西安转车不便时, 他安慰老人说:"这事包在我身上,您一百个放心好了。"到西安后, 他用自已的钱为老人买好了车票,发现发车时  相似文献   

9.
1969年1月17日,在北京西郊解放军总医院东侧病房里,一位老者躺在病床上。只见他银发稀疏,双目微闭,张大着嘴,急促的呼吸使整个病床在微微颤动。医生叫他,亲人唤他,他都没有反应,只顾一个劲地大口大口喘气。突然,病人的眼睛轻轻睁开,两手有力地比划着,嘴唇微动着似乎在说什么。病床周围的人凑过头去,却是什么也听不清。一位年轻的妇女拿来纸和笔,小心地将老人略略扶起,老人用索索发抖的手抓起笔,在纸上写下“我要见总理”5个字。片刻,一位军人跑了过来,告诉老人,总理因外事活动不在北京,无法安排见面,老人听了,瘫软在床…  相似文献   

10.
正一位79岁高龄的老人,居然预见未来十年是他一生中最关键最辉煌的十年。一般人乍听此言,估计即使不当面笑他老人家痴人说梦,内心恐怕多少也会有点不以为然吧。然而,这位信心满满的老人可是一位非常之人。他是开国元勋。他是一代伟人。他是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薄一波曾用三个字评价他:"大人物!"他就是叶剑英。  相似文献   

11.
沈宫轩  朱俊骏 《党建》2009,(7):38-38
一位老人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用尽最后的力气写下了一份遗嘱,把自己所有的家产留给了一位毫无血缘关系的民警。 这位民警叫徐兆华,13年来,他对待这位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  相似文献   

12.
杨从彪 《实践》2006,(1):47-48
1977年6月,万里出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后不久,到金寨县燕子河山区调查。他走进一户低矮残破的茅屋,见锅灶旁边的草堆里,坐着一位老人,便上前亲切地打招呼,想和老人握手。老人却麻木地看着他,不肯起身。万里很  相似文献   

13.
王琰  康曦 《党史纵横》2011,(4):46-48
2010年12月1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一位行医65年的老人安详地离去了。家人根据他生前的愿望,把遗体捐献给了济南市红十字会,他也因此成为成为山东省历史上第一位捐献遗体的外国友人。老人的后事没有隆重仪式,没有追悼会,甚至没有一个花圈,一束鲜花。家人希望用这种方式,送老人安静地离去。然而众多的济南市民闻讯后,自发到老人的家中吊唁。国内外的多家媒体也对老人的一生进行了报道。这位老人,就是被媒体称为"在中国的最后一个鬼子兵"的前侵华日军军医、济南人昵称的"鬼子大夫"山崎宏。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一位91岁的退休老领导火了。媒体报道,38年前,时任山东菏泽地委书记的周振兴到曹县韩集"红三村",看望83岁的伊巧云,一位曾为革命作出很大贡献的老人。当周书记询问重病在身的老人有什么要求时,老人犹豫了一下说:"就是想吃半碗肥中带瘦的猪肉。"周书记深感自责,掏出钱给乡镇书记,让他满足老人的心愿。回到县城汇报时,他眼含热泪说起这位老人。"现在,在我们领导下,生重病了,竟吃不  相似文献   

15.
正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基层连队的卫生员,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在生活中邻居们都知道他是一位孝敬老人、通情达理、知冷知热的好女婿、好丈夫、好父亲。1991年5月,母卫东和爱人苏建华相恋结婚,从那时起,他的一言一行就给岳父岳母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为人老实淳朴,勤快谦和。两位老人打心眼里喜欢这个万里挑一的好女婿。岳父岳母年事已高,儿媳、二姐都因老人脾气古怪无法和谐相处,先后离开老人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屋里留下了年迈的双亲和从小双目失明的残疾的大姨姐。儿女  相似文献   

16.
常道林 《党建文汇》2013,(12):53-53
毛泽东最后一位卫士李丙需老人。在他自己创办的红色教育展览馆里动情地说:“作为毛泽东主席的最后一位卫士,  相似文献   

17.
1979年12月3日,一个风雪交加的寒夜,天气异常寒冷.在加拿大多伦多一家老人病院的病床上,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忍受着严寒的侵袭.身边没有护士,也没有亲人.他身上盖的被子与毛毯掉了,他无力捡起来,最后冻死在异国他乡.  相似文献   

18.
他是我党历史上功不可没的伟大革命家、理论家,更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人。在一位警卫员眼里,他简直就是一位象祖辈一样的长者。如果你读了下面这篇摘自《党史博览》的文章,你一定会觉得伟人其实离你并不远。  相似文献   

19.
《江淮》2010,(9)
<正>5月24日早晨,抱儿山村颜湾居民组来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叫吕绍国,一位87岁的老人,为了偿还曾经欠下的一块五毛钱伙食费,多年来,四处寻找"债主"的下落。58年后的今天,在金寨县青山镇抱儿山村,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债主",了却了多年来的一桩心愿。  相似文献   

20.
安文斌,西宁市城北区司法局局长,他第一次见到老人,是在1991年,那时他刚调到马坊派出所担任管区民警,也就是片儿警。在辖区入户调查时,他时常看到一位年迈力衰的老人挑着沉重的水桶颤巍巍地向巷子深处走去。老人偶而外出散步的时候.依然孤身一人,陪伴在他左右的,是一只乖顺的小黄狗。居委会的人告诉他.这位孤寡老人名叫张德林.今年已经86岁.独自一人生活在省矿建公司家属院已有几十年了。望着老人孤独的背影.安文斌的心隐隐作痛,他陡然生出一个念头:帮助和照料张德林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