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院留言簿     
《工友》2008,(6)
公司组织我们去医院体检,排队之际,我偶然发现大厅边摆着一醒目的意见簿。闲着无事,我便随手翻了翻。真是不翻不知道,医院真奇妙!留言一注射室的大眼美女,我敢肯定,你不是护士学校毕业的,而是射击学校毕业的吧!如果不是的话,那么你在为病人打针时为何总是像在投掷飞镖呢?如果你投掷得准的  相似文献   

2.
郑德伟 《重庆工运》2003,(11):29-31
他叫刘脱,现年35岁,重庆市丰都县某公司技术员。他叫伍玄,现年49岁,重庆市涪陵区某医院医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婚的刘脱和伍玄拈花惹草,先后分别与风采动人的晓芳有过一段恋情,而且有过性关系。可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事隔多年后,这些艳事竟给他们带来了厄运。  相似文献   

3.
《工友》2007,(3):48-48
网友岩石在主持人的博客上留言: 我是一名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的下岗女工,今年44岁,行走特别不方便,经过多方努力,却依旧找不到工作,请问:像我这种情况能否办理病退?  相似文献   

4.
求婚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但除了送玫瑰、送巧克力、送戒指这“老三套”,你还能想到什么好点子吗?其实想不出来也没关系,只要你愿意付策划费,就会有人专门为你打造一种别致的求婚方式。在襄漳,有一位年轻女子靠替人策划“求婚”竟能年赚10多万元!  相似文献   

5.
电话留言     
尤今 《工友》2012,(9):54-54
在网上读到一则以英文撰写的《电话答录机留言》,觉得它尖锐辛辣而又无奈惆怅地道出了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家庭问题。全文试译如下:早安!我们现在不在家,请听到“滴”声之后留言。如果你是我们的孩子,请在拨号之后,选择1到5,让我们知道你是排行第几的孩子。如果你需要我们去你家照顾孙儿,请按2。如果你需要借车子用,请按3。  相似文献   

6.
故乡土     
碗柜,伴随着人们的年代也算久远了,木的也罢,铝合金的也罢,甚或是不锈钢的,总觉得只不过是一件极其普通的家具罢了,谁曾想天保工棚中一个由几小块木板搭制的碗柜,竟使我久久难忘。  相似文献   

7.
交上桃花运。咖啡馆偶遇洋女生2011年11月的一天,在重庆一家公司当职员的廖鹏,带着几位外国朋友到一家咖啡馆玩。这位还没找到女朋友的农家小伙儿做梦也没想到,那天晚上缘分竟从天而降,而且还是位洋美女。  相似文献   

8.
孟亚生 《农村青年》2014,(10):14-16
看人燃放礼花被崩伤眼睛,该找谁赔?是燃放者、经销商还是厂家? 受害人孔令富找了一圈,谁也不愿承担责任。于是,他上法院讨说法。 一审判决,责任由礼花生产者承担。终审判决,礼花生产者“翻了身”,责任由燃放者、销售者承担。  相似文献   

9.
《时代风采》2008,(15):8-9
一位网友在网上发了一条留言后.却随即引起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的重视。他不仅肯定了这位网友的建议,明确要求“把重视一线教师意见作为高校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同时还就重视网上舆论、改进干部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10.
《时代风采》2011,(18):9-10
面积不大,但干净整洁,书的数量不多,但都是职工自己爱看的书。 没有借书证,没有管理员,只有普普通通的一本借书登记表,我们随意翻看一本从7月份到8月份的借书登记表,竟然登记整整有17个页码,而每个页码可以登记26人次,这样算下来这两个月的时间竟有442人次借阅图书。  相似文献   

11.
王山 《农村青年》2007,(7):23-26
“虫哥”赵雁秋迷恋昆虫标本的那种痴迷让人不理解。家里除了几千只装昆虫标本的盒子和捕虫工具,可以说一无所有了。没有彩电、没有冰箱、没有像样的家具、没有体面的衣服,却有一台电脑是专门为研究昆虫资料而买的。 “虫哥”有独特的魅力,娇妻爱子迷上了昆虫,老父老母也爱上了昆虫。父母竟让他的昆虫标本“住进”了两间大瓦房。 “虫哥”捕虫和制标本有许多绝招,他的工具和设备都是自制的。对于像他这样一个收入很少的人来说,爱上昆虫就意味着一生贫穷,因为他从未想用标本换钱。采访时我也感到,爱上昆虫也注定他能快乐一生。  相似文献   

12.
回老家过年的小张。对一件事印象很深:两个邻居为乱倒垃圾翻了脸。同样回家过节的老徐。也为一件事揪心:从前清亮的水塘成了臭水坑。路旁、地头、沟沿,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随风飘舞。集镇、市场、人口密集地。垃圾暴露,浊气熏天。  相似文献   

13.
《时代风采》2008,(23):31-32
1990年,一脸憨厚的务志明带着父辈的嘱咐,从弥勒西洱山区来到矿山。在师傅的帮助下,他勤学苦练,虚心好问,别人休息他练习,就连下班后也还在认真琢磨……很快,他便掌握了打眼、放炮、翻碴、钉道等一个采掘工人应掌握的一整套技术,成为一名技术尖子,在生产上独挡一面.  相似文献   

14.
曹祖兴 《农村青年》2007,(10):39-39
编辑您好: 我是于1997年结识《农村青年》的,那时我刚刚走出校园,暂时还没有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村干部的父亲从村委会给我带回一本1997年第9期《农村青年》。随手翻了翻,我就被其中精彩的内容和贴近农民生活的文章吸引住了。记得那天中午,我都没顾上吃饭,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一口气就读完了。  相似文献   

15.
这是10多年前的事啦。刘新老汉傍晚顺着马路边散步,发现脚前有枚2分硬币,便弯腰捡起,到外散步回来竟捡了一把。当时钱币贬值,物价上升,硬币年轻人看不上眼,掉地上都不屑去捡。可钱丢地上多可惜,以后他便边散步边着路上有无散落的硬币.或多或少,每天都有收获。  相似文献   

16.
廖巧玲 《工友》2014,(9):8-12
近日,记者走访了5位新职业从业者:轮胎翻修工、超市防损员、游戏制作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网店装修工。从事这些“尖板眼”,人生也精彩。走进武汉江岸区岱家山一处生产车间内,几近报废的旧轮胎到了一群“魔术师”手里,经过8小时、近20道工序,立刻焕然一新,重新投入使用。世界翻胎业至今已走过一个多世纪,但轮胎翻修工在我国进入国家职业目录,却要晚得多,直到2006年,这群“魔术师”才有了一个正式称号——轮胎翻修工。  相似文献   

17.
到处是火炕     
王祥英 《工友》2009,(11):64-64
吴桐担任无名市市长的第一天,就接待了一名前来上访的农民工,反映自己干了半年活儿,却没有得到一分钱的工资;向老板讨要,老板不但不给,还派人将他打了。吴桐当即给市建委的主任打了个电话,那个农民工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之后前来上访的农民工越来越多。有一次,竟有二十几名光着上身的精壮汉子齐齐跪在市政府门前,打出条幅:我们要吃饭,我们要讨回血汗钱。  相似文献   

18.
她从农村嫁到城里,就没有打算当家庭妇女。 她应聘到一家街道办菜刀厂当工人,尽管每月工资低得可怜,她还是喜欢这份工作。不久,由于产品滞销,经营艰难,最后,厂里竟发给每个员工几十把菜刀抵工资。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运》有收藏价值白宇1996年3月,我在整理旧报刊时,无意中顺手掂起一本1993年12月份全总出版的《中国工运》。翻了一下,其中一篇《工会主席信箱办大事》的报导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篇株洲市车辆厂工会反映他们利用“工会主席信箱”,联系职工群...  相似文献   

20.
正处于事业谷底的煤矿老板任三军,在旅行中偶然邂逅一个大商机。为撬开这扇财富之门,他竟一头扎进四川贫困山区,大规模种植起了一种被誉为。绿色黄金”的神秘植物。历经数年风雨波折,他不仅让千亩荒山变得满眼器绿,也斩获了惊人财富!因带领数千名贫困农民成功奔小康,2014年6月,任三军还被评为当地。创业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