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2006年,是1970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最为强劲的四年。其中,2006年世界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增长率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美国、日本和欧盟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体.总体增长情况良好,继续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中国、印度、俄罗斯以及巴西(BRIC,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进力量。但在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2007年世界经济出现了新情况,2008年世界经济也将在增长中形成起伏、不确定性加剧的局面,从而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搜集了193个国家近50多年的经济增长数据和各种社会指标,通过对三个时段(1960—1980,1980—2000,2000—2010)的分析,证实了在第二个时段经济增长和社会指数的进步放缓之后,在第三阶段经济又恢复了增长,许多国家还出现了社会指标(包括人均寿命、成人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儿童死亡率和受教育水平)的反弹。本文认为,经济状况和政策的某些变化可能是增长放缓和反弹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陈和午 《南风窗》2012,(3):66-68
内忧外患之下,2012年中国经济减速已成定局,但换挡减速的中国经济,忧虑的不是增长数量而是质量,这需要产业升级和创新的突破,更需要体制改革的二次突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经济遭遇内优外患,在外部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和内部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中,中国经济增长换挡减速,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尽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不过并未出现高台跳水一幕,总体来看依然是领跑全球。  相似文献   

4.
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国际贸易与投资增长表现不佳,与此同时,主要经济体就业市场稳中向好、物价水平总体稳中有降,国际货币体系日益多元。特朗普政府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达经济体货币与财政政策效果减弱,全球总需求不足,发达经济体陷入持续低迷等因素制约全球经济增长。展望未来,负利率的出现与扩散、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与投资信心缺失、部分国家深陷社会动荡等因素将对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将在未来全球经济增长中继续扮演主引擎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多角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10年的增长使俄罗斯成为世界各国学者关注的焦点,有关增长质量和原因的探讨出现诸多分歧.本文在俄官方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基础上对最近两年俄经济发展的结构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追踪和梳理,从历史的纵向、地域的横向以及内、外部因素对增长的结构性贡献的角度阐释了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实质,并对最近两年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全球危机冲击下的俄经济状况进行了描述和解析.  相似文献   

6.
国是     
《南风窗》2012,(22):15-16
高层High Level温家宝把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与改革结合起来10月17日前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3场经济形势座谈会,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趋于稳定并继续出现积极变化。温家宝说,尽管面前的困难还不小,但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都有比较好的进展,甚至出现了一些转折。关于下一阶段的经济工作,温家宝表示要推进改革,把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与改革结合起来,并且每一个地方、部门、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7.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第43卷第1期(2011年)发表了朱安东与大卫.科茨合著的题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的文章,分析了1978—2007年间中国增长模式的变迁过程及其原因。文章认为,2001年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  相似文献   

8.
英刊《牛津经济学与统计学通报》(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11年第2期刊登了格拉斯哥大学经济学教授丁赛与牛津大学中国发展中心教授约翰·奈特题为《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如此迅速?实物资本形成和人力资本形成所起的作用》的文章。该文采用跨越30年的跨省数据来解释为什么整个中国的经济增长如此之快。研究发现:各省都存在条件收敛,实物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都促进了经济增长,其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依赖与可持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世界经济》杂志第19卷第1期(2011年)刊登了瑞士学者伊尔马兹·阿奇乌兹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依赖与可持续性》的文章。该文研究了最近10年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经济增长的1/3是靠出口拉动的。中国过度依赖外国市场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的消费不足,其中的原因不只是家庭储蓄占GDP的比例高,而且还有家庭收入占的比例低、企业利润占的比例高。文章认为,中国的出口不可能再保持如此高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当前台湾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非 《台湾研究》2006,(4):33-37
台湾经济在20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20年高速发展,80—90年代又保持了20年的中速增长.在经历了40年的“长盛期”后,21世纪初期发展形势出现逆转,进入了低速增长时期。由于台湾经济出现结构性障碍、财经政策不力和受大陆政策僵化等问题的困扰,以往景气循环明显复苏的情形可能不复存在,未来发展出路在于充分发挥己之所长,有效运用大陆的劳力、市场、资源等优势,与大陆经济形成互补互利、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1.
邢少文 《南风窗》2012,(1):16-16
如果不对过去的经济政策进行深刻的反省和做出实质性的改革,2012年稳增长的目标可能难以实现,而随着问题的累积,更大的危机将可能爆发。2011年,中国经济在全面抗击通胀中落下帷幕。并没有出现让人担忧的硬着陆。岁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定下了"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的调子,这样的调子与往年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新意。而从往年宏观调控的经历来看,稳  相似文献   

12.
岁末年初,国际社会热议2010年中国经济走势,主要观点如下: 一、认为中国经济往2010年仍将保持愠劲增长。世界银行认为,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9.0%至10.0%,高于其他国际机构的普遍预测。  相似文献   

13.
康帅 《当代世界》2008,(7):55-56
2007年底尤其是2008年以来,越南经济运行出现动荡,通货膨胀率一路走高,货币大幅贬值,股市和房市暴跌,贸易赤字恶化,经济增长放缓。2008年5月底,摩根斯坦利、惠誉等国际投资银行和机构纷纷发布报告唱衰越南经济,对越南的主权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到“负面”,警告说越南正走向类似于泰国1997年的货币危机,甚至会连累整个东南亚地区出现货币危机的情况。一时间,有关“越南出现金融危机”、“越南经济衰退将引发地区金融危机”的报道充斥媒体,数年来一直被世界普遍看好的越南经济仿佛一夜间褪去了耀眼的光环,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陡然放大。  相似文献   

14.
邢少文 《南风窗》2012,(9):12-12
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时代正在渐行渐远。一季度的各项经济发展数据都在下滑,8.1%的GDP增速创3年来新低,7.3%的进出口增速是金融危机以来最低,财政收入增长同比下滑18.4个百分点,为近年罕见。实际上,对于告别高增长的预测,原本出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但  相似文献   

15.
盛九元 《台湾研究》2010,(6):46-49,61
国际金融危机对台湾经济形成较大的冲击和影响,但随着全球景气的复苏、尤其两岸签署ECFA的有利情势等,推动台湾经济出现恢复性的高速增长,内需、出口等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8月20日,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公布今年第二季的经济成长率为12.53%,继续维持自一季度以来的高位运行态势,  相似文献   

16.
引言 中国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崛起,外界认为,中国的崛起将成为21世纪的重大事件之一,并将会改变世界原有的权力格局平衡.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的规模得到显著的增长,尤其是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尤为引人注目.仅仅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贸易增加了3倍,从2004年的1万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近3万亿美元.[2]据估计,如果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在2030年或更早些时候超越美国升至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经济与金融部门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中遭受重创,一改连续十年快速增长的势头,出现严重的下降。外部因素的冲击固然是危机发生的导火索,但是分析俄经济结构可以发现,根本原因在于俄自身经济发展未能摆脱惰性的能源型模式,从而对外部市场高度依赖,并由此导致国家经济增长存在严重的脆弱性。真正转变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这才是俄罗斯经济发展摆脱危机模式、保持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张燕生 《当代世界》2015,(10):24-27
<正>当前中国经济形势,长期增长的基本面是较为乐观的,但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积累也值得高度关注。对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判断,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的致辞中已经阐明,"中国经济的韧性很大"。对于中国经济出现的波动,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  相似文献   

19.
邢少文 《南风窗》2011,(25):44-46
着眼长远,全球化过程有些挫折和曲折,但全球化大的趋势没有变,我们的政策如果出现变化,就可能会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再次变为被边缘化。入世10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奇迹无需赘言,中国也正在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议程,开展双边和区域贸易关系的建立。但在全球化走到当下,欧美经济体出现经济衰退时,对于中国经济是否过于夸大和依赖外向型经济的反省也显得格外突出,在另一个层面上,也出现了从"弱者"向"强者"快速成长期间的心理膨胀,经济民族主义的声音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20.
陈和午 《南风窗》2014,(7):37-37
<正>2014年中国经济7.5%左右的增长从数字上是完全可能保住的,但更多的需要考虑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长数字背后的东西。中国政府确定了2014年经济增长目标为7.5%左右。目前国内外对中国经济下行的看法居多,但中国政府依然给外界释放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信号。7.5%左右的增长目标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会否"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从目前的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