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立 《台声》2007,(10):33-35
多年来,祖国大陆采取了很多措施,鼓励和支持两岸农业界进行交流,两岸农业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往来日益频繁,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大陆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台湾农业发展、惠及台湾农民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获得了两岸各界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特别是台湾农民从中直接获益。那么,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有着怎样的有利条件?目前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是怎样的?如何进一步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实现互惠互利、互补双赢的局面?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立 《台声》2007,(7):29-31
端午节,两岸包机往来穿梭.人们在享受着方便、快捷的航运时,不禁要问.直航之路还要等多久?两岸何时才能实现真正的直航?而最近国民党2008年台湾“大选”参选人马英九表示.如果当选“总统”,一年内就会推动两岸直航;民进党2008年“大选”参选人谢长廷也表示赞成两岸直航,似乎两岸直航的曙光已露.直航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3.
《两岸关系》2010,(8):5-6
在两岸政治互信和良性互动逐渐增强、两岸全面交流局面形成、两岸顺利签署ECFA的大背景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如何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特别是如何发展两岸政治关系?成为两岸有识之士普遍关注的话题。为了推动两岸学术界、舆论界进一步关注并思考这一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4.
《两岸关系》2010,(2):28-28
ECFA第一次两会专家组商谈达成多项共识 新华社记者提问,两岸两会已就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展开了第一次工作性商谈,请问发言人对这次商谈的初步共识有何评价?下一次商谈的时间和地点有没有确定?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3,(11):42-42
由两岸民间组织和学术机构共同举办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10月11日至12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以较为敏感的两岸政治关系、涉外事务、安全互信及和平架构4个议题,集两岸“红、蓝、绿”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展开了火花四溅的探讨。会上众多学者认为,这是两岸步入“深水区”的一次深入探讨。那么,两岸“深水区”到底有多深?  相似文献   

6.
朱磊 《两岸关系》2009,(4):34-35
两岸能否签署、何时签署经济合作协议?受到今年两会代表的关注与讨论,也是两岸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3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明确提到,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应该包括“三个适应”:第一是要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第二是要适应两岸经贸交流的需求,第三是要适应两岸经济结构的特点,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互利共赢,这更为建立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指明了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7.
ECFA的来龙去脉 今日中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海内外学者就开始探讨两岸经济合作的模式与路径,到两岸正式签署EGFA,其间起起落落。请您谈谈其中走过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8.
《两岸关系》2010,(3):27-27
积极开辟农业合作渠道实现两岸共同发展 新华社记者提问:“春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到福建漳浦的台湾农民创业园考察,他表示说,两岸农业合作有很多优势,完全可以发展得更好,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做。请问在新的一年当中,在两岸农业合作方面有哪些新的考虑和规划?”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1,(11):47-47
对话与对抗、开放与封锁、双赢与零和,两岸选哪个?选择对话、开放与双赢,坐下来面对面地协商是智慧的选择。目前,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协商是两岸最高层级的协商渠道。  相似文献   

10.
李立 《台声》2008,(4):46-47
民进党当局的“大陆委员会”发布新闻稿,杜撰所谓“2005年共识”,企图误导台湾民众。对此,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在例行发布会上明确指出:台“陆委会”新闻稿否定“九二共识”,攻击一个中国原则,却妄称唯有以它杜撰的所谓“2005年共识”为基础,“才能逐步建构两岸互信、互惠,稳健推进两岸和平发展进程”,为民进党在两岸协商、谈判问题上寻找出路。这无疑是自欺欺人,是根本办不到的。那么,“九二共识”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民进党当局为何要杜撰“2005年共识”?笔者以为,面对两岸同胞和国际舆论,确有必要还原历史,澄清事实,以供各方辨析。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1,(12):40-40
由于多年的隔绝,台胞乡亲对大陆不了解,大陆同胞对台湾也不了解,作为同乡会团体的全国台联应如何沟通台胞乡亲?如何去打通岛内与海外台胞的联谊渠道?如何让两岸同胞相互了解?如何去化解这经年的隔膜?  相似文献   

12.
水青山 《台声》2009,(5):49-56
峡谷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得人心;两岸交流全面推进,春江水暖。 春江水暖谁先知?回来也许是两岸旅游业者和大陆赴台游客。 冬去春来,低迷了近半年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突然加速,赴台旅游团、游客数量均呈暴增之势。  相似文献   

13.
6.海峡两岸试点直航的意义是什么?在两岸航运界人士共同努力推动下,1997年4月19日,厦门轮船公司的方便旗船“盛达轮”装载着祖国大陆的外贸货物直驶台湾的高雄港,揭开了福州、厦门港至高雄港的试点直航序幕,恢复了四十多年来台湾海峡两岸海上商船直达通航,为两岸全面直接“三通”迈出了第一步。但是,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目前两岸间的货物还不能直接运输,两岸注册资本的船舶仍不能直航,两岸挂方便旗的船舶只能中转运输祖国大陆的外贸货物,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岸直接通航。我们希望台湾当局继续取消各种限制,尽快实现两岸全面…  相似文献   

14.
赵子建 《台声》2009,(12):10-11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提出,得到了海峡两岸,包括世界各国的热烈欢迎,成为普遍共识。但对祖国大陆来说,和平发展是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一个过渡期,其目标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和平发展阶段的结束,必然要进入和平统一的阶段。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必然会带来两岸的和平统一吗?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会不会带来两岸的和平分裂或台湾的“和平独立”?这些成为了和平发展新阶段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5.
高旭  张亚静 《台声》2023,(2):70-72
<正>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两岸同胞相向而行,不断走亲走近。他们有的是深耕地方产业的台商代表,有的是两岸交流领域的资深人士,有的是初到大陆工作生活的台湾青年,还有两岸婚姻家庭中的台胞小朋友……2022年,他们过得怎么样?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讲述。  相似文献   

16.
“台独”的论调使两岸上空阴云密布,此后台湾社会乱象丛生,大陆保持着“听其言,观其行”的谨慎姿态,美国新总统上任.将要确定对台军售问题,两岸关系风云变幻。在上个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两岸关系问题再次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两岸统一再等十年?——访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曾重郎记者:从 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到民进党上台执政。两岸统独之争愈演愈烈。如今台湾社会政局动荡,股市下跌失业率上升,民众信心崩溃,陈水扁的支持率也大为下降。其中原因是什么? 曾重郎:这其中原因很多但陈水扁回…  相似文献   

17.
如果问,哪里的山有灵气?哪里的水有生命?相信很多人一定会说: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的所有精华尽在漓江及其两岸。可以说,漓江是桂林的山水之魂,漓江之美无人可以抗拒。  相似文献   

18.
《两岸关系》2010,(3):26-27
国台办回应台方军事互信谈判表态:赞成适时探讨 发会上有记者提问称,“台行政部门吴敦义日前表示在确保台湾安全的前提下,两岸军事互信谈判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对此发言人如何评论?”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杨毅表示,大陆方面赞成两岸适时就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筠 《两岸关系》2008,(2):19-21
前段时间,一个由大陆30多个房地产商组成的房地产考察团,在台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地产业住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那么,两岸地产的发展如何?其交流与合作将会有怎样的前景呢?——  相似文献   

20.
杨秀芬 《台声》2001,(1):13-13
陈水扁日前企图借由美国智岸人士向美国政府建言,希望在“三不”之外应加入“反对中共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第四不,然而,陈水扁的真正目的应是借由美国智库人士向中共当局建言,这种舍近求远希冀美国强权介入两岸问题的作法,对日益恶化的两岸关系能否产生效果?陈水扁若能反求诸己,是否将更为有效?  民进党执政后两岸关系紧绷,迄今未能建立一套“机制、说法、论述”,犹自不愿在“统一”与“独立”的选项中表态,使得两岸无法在平稳状态中逐步向前。  陈水扁自上任之初,即频频发表所谓“两岸关系会柳暗花明”、10月底两岸问题会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