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马克思晚年探索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马克思晚年探索的几个问题启良近年来,随着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的公开出版,对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我国理论界的重视。这是因为,晚年马克思的研究兴趣发生了明显的变动,由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转到对古代东方社会的考察,尤其对俄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艰难的历史过程。如果取明万历说,到晚清,约330余年。研究这段历史,以及赋予这段历史以深刻的“中国”印记的中国古代社会之特质,长期以来成为探讨中国近代化,以及中国现代化过程的重要历史依据。最近几年,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再次成为我国学术界的持续热点,且众说众理,莫衷一是。例如:中国古代社会是否亚细亚社会?有的肯定,有的则否定。笔者认为,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马克思论中国社会,是探讨这一问题的关键。马克思关注中国社会缘起于鸦片战争。马克思认为,鸦片战争以…  相似文献   

3.
邵鹏 《理论月刊》2002,(7):38-40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关注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亚洲革命高潮,形成了古代东方社会理论,创立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阶段的学说。70年代到80年代是该理论的完善和成熟时期,他提出了东方社会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该理论为我们理解中国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武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对该理论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在晚年针对俄国提出来的,而且认为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关注是出于一种理解的同情。但是经过深度耕犁马克思的思想文本,其实东方社会理论在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中就有所体现且针对的也不仅仅是俄国。因此,本文认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不仅有早期和晚期之分而且更重要的是将从早期和晚期东方社会理论中蕴含的方法论变迁这一角度来说明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关注与其说是出于理解的同情还不如说是出于理论的建构更符合马克思的本意。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研究东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东方社会形态演进的理论。其中 ,马克思关于东方落后的农业大国可以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就” ,使自己在发展进程中避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 ,从而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 ,是其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本文从马克思系统考察东方社会的历史轨迹出发 ,试图揭示东方社会理论的内核。一众所周知 ,跨越“卡夫丁峡谷”就是跨越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一切苦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马克思为什么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 ?这一理论是否与马克思关于…  相似文献   

6.
欧永宁 《前沿》2011,(1):152-156
社会结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探索历史之谜、把握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重要视角和工具,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发展彼此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东方社会结构认识的广度、深度直接影响并制约着他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亚细亚生产方式若干问题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服 《湖湘论坛》2004,17(1):66-68
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形态、生产方式三者呈层级包容关系 ,亚细亚生产方式从属于社会经济形态 (即私有制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逻辑上独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在历史存在上附着于其他主宰性生产方式 ,与古代的、封建的和现实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一起处于存在对抗的社会经济形态中 ,贯穿于古代世界尤其是东方各国历史长河中。源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于当今社会实践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这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特征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实现社会发展阶段飞跃的理论,它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东方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具体体现。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和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生产形态的世界历史,为东方社会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特点,摆脱资本主义的痛苦,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一向关注东方社会的命运,他通过对东方传统社会结构的历史分析,辩证地指出了近代东方社会存在着的两种发展前途,一是走向资本主义,一是避开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向社会主义发展,晚年的马克思更预见到了东方国家率先开创社会主义进程的可能性.列宁开辟的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和邓小平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实践上证实了马克思关于东方国家社会主义进程思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谢双明 《理论月刊》2006,(11):15-18
西方学者中有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看到农民占优势的国家小生产者的集体努力、对农民问题采取一种“轻视的态度”、没有把“革命”的农民结合进自己的理论、轻视农民革命的作用等等。该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著述、通信等文本的挖掘和梳理,首次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理论的基本内容。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有:东方农民处于最底层的社会地位;东方农民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农民斗争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前进,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政治力量;东方农民应获得国家的帮助,才能走上正常的发展道路。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理论或观点至今仍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的新发展曹玉华符礼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亦称马克思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发表之后至他逝世前的若干年间,阐述东方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建设有...  相似文献   

12.
<正> 张奎良同志的《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一文,(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长期以来为学术界关注甚少的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特点及其发展道路的理论,读后颇受启发。但是,对张文关于对马克思理论中生产力尺度与道德尺度的论述和评价则不敢苟同,现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张奎良同志。一道德标准或人道主义标准在马克思的西方社会理论和东方社会理论中的地位是张文论及的中心问题之一。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以《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重要的理论成果,它是探讨东方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思考东方社会如何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用社会主义方式实现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产物。其中蕴含着宝贵的现代化思想,对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周月春 《湖湘论坛》2009,22(1):34-35
马克思提出了关于东方社会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即跨越论)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因此,试从马克思晚年致力于东方社会研究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思想“跨越论”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深刻影响进行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涂成林 《岭南学刊》2007,1(3):111-114
马克思创立的西方发展理论和东方发展理论,都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整体构想的一部分。西方社会理论是这一构想的主体部分,而东方社会理论则是这一构想的延伸与支架;两者不是截然不同的东西,而是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马克思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体解剖”和对东方社会的“猴体解剖,”两者不仅有近亲关系,而且后者还是前者的逻辑派生物,二者的问题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关于古代东方社会商品经济与城市发展的理论●傅兆君古代东方社会的商品经济与城市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学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详细地分析了古代东方的农村公社所有制的特点,而且还对...  相似文献   

17.
李杰 《前沿》2010,(19):34-37
马克思发展观面向的时代问题:把工人阶级从异化的生存境遇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历史任务。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并分析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马克思通过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以俄国为典型的东方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设想。马克思发展观中蕴含着理论与实践、真理与价值、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由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社、华中师范大学《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山东大学《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编辑部联合主办、襄樊学院承办的跨世纪中青年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东方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8月 10日至 12日在湖北省襄樊市举行 ,会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东方发展道路”为主要议题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与会者就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体系发表了意见。他们提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体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19世纪 80年代以后 ,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19.
和谐思想有古代与近代之分,东方与西方之分,各有其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以古代充当近代或把现代说成古代,就会造成混淆和混乱。一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首先表现为求神人的和谐。人类社会的原始期或进入文明时代的早期“,信仰”即是构成文化的要素。通过祭祀以求神的福祐,达到神人关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当代形式景中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不仅包括马克思对西方经济文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析,而且还包括对东方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的论述。前者称之为西方社会主义或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后者则称之为东方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