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咸丰(奕(?),1831~1861)皇帝在位凡11年。他幼时进书房读书,道光皇帝钦定的奕(?)的教师之一叫孙葆元。孙葆元是直隶盐山赵毛陶(今属海兴县)人,幼承父教,劬学笃行。嘉庆二十五年(1820)应府院试皆第一,遂为县学廪膳生。道光戊子、已丑联捷成进士,再应朝考,成庶吉士。四皇子奕(?)(咸丰帝)入上书房读书,道光帝饮定孙葆元为其经史老师。道、咸时,孙葆元先后署国子监祭酒、充内阁学士、提督江西和江苏学政,历任兵部、礼部、吏部侍郎。同治元年,署兵部尚书。供职翰林院期间,先后任国史馆总纂、武英殿总纂、咸安宫总裁。道、成二帝多次命其知贡举,曾为丙午福建乡试正主考,庚戊文会试大总裁,壬戌会试、复试、朝考阅卷大臣,癸亥会试、殿试、朝考阅卷大臣,武会试正总裁。  相似文献   

2.
肃顺为咸丰重臣,显赫一时。该集团的兴亡从一侧面反映了多歧而多变的晚清政治,但学术界对其整体而系统的探讨却比较薄弱。肃顺集团之所以兴起,与当时晚清政局内忧外患有极大关系。肃顺秉政后接连兴起几个大狱,如议约违旨案,顺天乡试舞弊案和户部宝钞处贪污案等,意在整顿吏治、抑制腐败;在整顿内政同时,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肃顺重用汉人和湘军将领,但对西方列强则持强硬态度;咸丰帝在热河病死,肃顺集团与慈禧太后和奕訢的矛盾日益尖锐,并最终在“辛酉政变”中覆灭。肃顺集团之所以失败,其原因一为在政治上与那拉氏和奕訢严重对立,积怨已深,那拉氏与奕訢在政变前充分酝酿,周密计划,而肃顺集团却疏于防范;二与肃顺集团领导成员的素养、能力、个人品性和工作作风密切相关;三为西方势力的插手。  相似文献   

3.
奕訢与晚清政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奕訢作为晚清政治史上一位重要人物,长期以来学术界却对其缺乏深入整体的研究。实际上,奕訢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密切关联:他发动了“辛酉政变”,建立了垂帘听政与亲王议政的联合体制,晚清政局为之一变;他主持创办了总理衙门,变革传统体制,倡导洋务,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积极镇压农民起义,却使皇权流失,地方督抚专权自重,其影响甚至及于民国一代;中法战争失败其被罢相,中日战争又复起,却毫无建树,并且思想保守,锐气全无,对戊戌变法也持反对态度。  相似文献   

4.
道光皇帝重视黄爵滋的《禁烟疏》,下令督抚大员讨论,29人中21人主张驰禁。道光力排众议,同意黄爵滋的严禁,并重用力主严禁曾在湖广禁烟有成效的林则徐去广东禁烟。道光帝是想消除鸦片灾害,有所作为。但作为战争统帅,他不明世界形势,既不知彼又不知己。战争打了一二年,竟不知英国在哪里。道光二十二年春一次上谕令奕经询俘虏查问英咭喇居哪里,离中国多远?克食米尔可通水路?魏源诗中写“岛夷通市二百载,茫茫昧昧竞安在”讲的正是道光皇上。原来,由于长期封建落后闭关锁国自我尊大,上书房师傅教的四书五经,仅四裔进贡,外夷来朝,缺少世界知识。这是道光的悲剧,也是招致失败的原因之一。魏源写当时“忽盟忽叛若棋枚”,忽战忽和像下棋放棋子一样,主事人胸无策略可知。史书说有三次大的和战。第一次英舰在  相似文献   

5.
道光皇帝旻宁是嘉庆帝颙琰的次子,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死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他的一生恰好与大清帝国由盛转衰,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相始终。道光帝38岁继位,此时“乾隆盛世”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清王朝由盛转衰。大清帝国已不再是壮歌长啸的雄狮,而成了遍体鳞伤的病狮。道光帝“继承了一个荒淫  相似文献   

6.
作家刘心武在一篇文章中讲过“皇帝补裤子”的故事,说的是道光皇帝平常喜欢穿湖绉制的裤子,有一回裤腿上破了一块,他不肯再在做,便命内务府拿去补上破处再穿。后来裤子补好送回来了,做工精细,看上去天衣无缝,道光皇帝甚为欣悦,顺便问到费银几何,答曰:三千两白银。道光皇帝听了大怒,严责穷究。怒是可以理解的,就算湖绉御裤非同一般,每条新裤的成本铆劲算去,值三十两银子吧,而这补裤费却相当于一百条新裤所费。但内务府官员却不慌不忙地解释道:“皇上所穿裤腿,系属有花湖绉,剪过几百匹,鲜有花头恰合者,是以如是其贵。”道…  相似文献   

7.
作家刘心武在一篇文章中讲过“皇帝补裤子”的故事,说的是道光帝喜欢穿湖绉制的裤子,有一回裤腿上破了一块,他不肯再做,便命内务府拿去补好。裤子补好送回来了,看上去天衣无缝,道光皇帝甚为欣悦,顺便问到花了多少钱,答曰:三千两白银。道光皇帝听了大怒。怒是可以理解的。就算湖绉御裤非同一般,也花不了这么多钱。但内务府官员却不慌不忙地解释道:“皇上所穿裤腿,系属有花湖绉,剪过几百匹,鲜有花头恰合者,是以如是其贵。”道光皇帝听了也无可奈何。 裤子坏了怎么办 ?有钱的扔掉重做一件,没钱的打个补钉继续穿,这是再容易不…  相似文献   

8.
制止公款吃喝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群众听腻了 ,“公仆”听烦了 ,耳朵都磨出老茧了 ,但效果总不令人满意。公款吃喝已没有半点新闻价值 ,谁硬要老调重弹 ,由他自讨没趣好了。我这个人是很有点自知之明的 ,不谈乏味的 ,说些有趣的。先讲一个清朝的故事 ,说的是有一天道光皇帝接见某大学士 ,说到无话时 ,问起大学士早晨进宫前用什么早点 ,大学士回答 :“吃三个荷包蛋。”按当时价格 ,一个鸡蛋不过一两个小铜板 ,但道光听了之后却惊呼 :“你好阔气!”原来道光看到内务府的帐上 ,每个鸡蛋需30两银子!所谓御膳日耗万银 ,其实哪里都进了皇帝的…  相似文献   

9.
蔡建军 《北京观察》2013,(10):63-63
道光皇帝倡导勤俭治国,狠刹吃喝浪费之风,这对我们今天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仍有警示和反省作用,也蕴涵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月辉 《乡音》2013,(10):38-40
清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道光帝的第四子,他的三位兄长均夭折,他实际是皇长子,道光晚年秘密立为储君。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二十六即位,以明年为咸丰元年。在位11年(1850-1861年)。中英鸦片战争,清帝国这个自视天朝大国外强中干的庞然大物,被英夷打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1.
近日,拜读了郭剑波先生刊登于《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1期上的来信《历史观也要与时俱进》,对他高度赞扬该刊重新发起关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的争鸣,以打破当下学术界“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沉闷风气,深表同感。然而,郭先生在谈到中国近代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谁应负历史责任的问题时,将开创了中国近代历史先河的清朝第六代皇帝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和琦善相提并论,笔者对此不敢苛同。因为从历史事实看,琦善在鸦片战争中一贯力主求和,也即属于投降派(详见拙文《鸦片战争中的琦善》,载《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第2期);而道光则以主战为主、动…  相似文献   

12.
爱新觉罗·毓半云是著名书画家爱新觉罗·溥佐的仲子,是清朝宣宗道光皇帝的五子淳亲王奕淙的曾孙。毓半云先生今年已五十多岁了,从他不紧不慢的略带八字的脚步中让人隐约感到他身上所蕴含的一种高雅气质,这是扮演皇族的演员演技所达不到的。老先生一生追求平淡,从不以得而喜以失而悲,但与其交往久了又能感触到他内心涌动着的执着和热情,他把对生活的挚爱注入画笔,绘出了他感情充沛的内心世界和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13.
鸦片烟毒害深入社会,当时督抚幕客中吸食的约占十之四五。将佐军中亦溺爱。苏州人贝青乔由于爱国投入奕经营中,以亲身见闻写: “癮到材官定若僧,当前一任泰山崩。铅丸如雨烟如墨,尸卧穹庐吸一灯。”此《咄咄吟》诗之一。道光二十一年九月,帝命侄奕经为扬威将军到浙江抵御。第二年,奕经门生前营经理张应云在反攻宁波镇海战事激烈时,鸦片烟瘾大发,像和尚打禅入定一样,不慌不忙。即使炮弹如雨,他还像死尸一  相似文献   

14.
东有 《传承》2009,(15):40-41
1840年9月28日,也就是在虎门销烟后的13个月,在英军的军事压力下,道光皇帝下旨将林则徐和邓廷桢交部议处。9个月后,即1841年6月28  相似文献   

15.
清朝统治者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尤其是资本主义世界,几乎一无所知。1842年,鸦片战争已经打了两年之久,道光皇帝旻宁还在询问:英国座落何方,周围几许,属国外  相似文献   

16.
何绍基     
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人,字子贞,号东洲,使蜀时曾写过一篇论书法的《蝯臂翁》诗示诸生,因又自号蝯(猨)叟。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恩科解元,十六年(1836)丙申恩科进士。历充国史馆、武英殿协修、纂修、总纂、国史馆提调及福建、贵州、广东等省乡试主考官。咸丰二年(1852),经侍郎张芾保举,简放四川学政,前后两次受到咸丰皇帝的召对。到任后,因为曾在向皇帝报告到任情形的奏折内,奉到皇帝批的“地方一切情形随时访察具奏”的诛谕,故将地方情形据实直陈皇帝。咸丰四年(1854),卸去四川学政。卸任的原因,据何绍基自述;“余科试潼州完竣回省,知于四月  相似文献   

17.
同治十三年三月(1874年5月),日军侵犯台湾,东南海疆出现危机,清政府受到很大震动。九月,中日双方签订《北京专条》,事件始告平息。接着总理各国事务奕訢等联衔上《海防亟宜切筹》一折,以日军侵台事件为戒,提出加强海防的六条意见。当日奉旨密谕滨海沿江各督抚、将军筹议,从此在清政府内部开始进行了一次关于海防问题的大讨论。通过讨论提出了加强海防的种种措施,突出了台湾在海防中的地位,对  相似文献   

18.
惜福     
《曾国藩家书》中,可以看到这位“手柄三军,声播八域”的清王朝重臣,在宦海沉浮中很注意“惜福”。道光二十四年,曾国藩在给祖父母的信中说:“我家气运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以为持盈保泰之道……好处太全,恐盈极生亏。”为此,他要求家人“讲求惜福二字之意”,  相似文献   

19.
《前进》2019,(12)
<正>祁寯藻(1793—1866年),字叔颖,一字淳甫,避讳改实甫,号春圃、息翁,山西省寿阳县平舒村人,是乾隆年间著名史地学家祁韵士的第五子。嘉庆十九年(1815年)进士。道光元年(1821年),入值南书房,受到道光皇帝的赏识,"由是由翰林以至宰辅未尝一日离南斋也"。祁寯藻是晚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期间的重臣,三代帝师,官至体仁阁大学  相似文献   

20.
张春燕 《长白学刊》2014,(5):101-105
清朝前期为维护封建统治,在对外关系中长期实行闭关政策,致使晚清近代化进程举步维艰,同西方国家差距逐渐拉大。为应对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为挽大清于即倒,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帝的奕訢在他实际掌管朝政期间,办洋务、办教育;派使团出国考察;引入自然科学课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拓宽大机器生产领域;在被动中迈出了对外开放的艰难步履,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