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语惊人     
“钓鱼式“执法源于法治观念不强——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我们在实行有奖举报制度的时候,没有从法律的层面上,认真地加以审核,评估一下这种制度会导致什么样的局面。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法治观念不强。它是一种制度性的措施的错误,说明我们的同志们法治意识淡薄。  相似文献   

2.
高树 《中国律师》2015,(1):25-27
今日中国是一个社会治理深度转型、法治兴起的大时代,四中全会为此厘清了战略布局和目标方向。对于中国法律服务和中国律师行业来说,我们对于法治春天的来临和行业的发展充满了憧憬。笔者认为,在变革时代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单向思维,如果能把我们需要什么放在社会需要什么这个范畴内进行思考,既是对于变革较为客观理性的分析,也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一、四中全会对于法律服务会有怎样的影响1、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体系将全面提升作为法律  相似文献   

3.
李爱荣 《中国司法》2006,(10):78-81
一、问题的提出从1985年的“一五”普法教育开始,乡村的法律教育已进行了二十多年。在这一过程中,国家试图将统一的法律知识和观念推向农村,以此实现法治现代化。法治就其内容来说,包括两个方面,即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和对国家权力的限制,这一点不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不应有任何不同。就其内容来说,权利作为一种利益或是一种资格,能给当事人带来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认为乡村社会会对其加以抵制。因而在乡村社会的法律控制中,我们必须研究作为法治主体的一个部分,乡村社会,特别是普通的村民,他们对待法律的态度到底是什么,他们是不是总是处…  相似文献   

4.
论法官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一名法官,每次检视自己的形象、行为和内心,常常会感到一些困惑。法官以什么身份做事呢?法官能做些什么?法官如何做事才与其身份相符?综观古今中外,法官在社会与法治中所充当的角色既给过我们教训,也给过我们慰藉。古代的法官有为民作主者,近代的法官有因犯君...  相似文献   

5.
其实近100年来,我们在追求法治的过程中都已承受了太多的痛苦,经历了太多的煎熬,虽百折而不挠,却没有什么能比法治的愿景更让我们心驰神往的了!  相似文献   

6.
法理学的能与不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晖 《法学》2000,(12)
在法治发展进程中,法理学能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 ?这似乎是无需探讨的问题。然而,在实践中,我们还是不时地能够发现法理学在“忍受着”无法承担之重。今天,人们对法理学过高的、甚至使其立于某种霸权地位的期待,已经不是法学圈内的要求,同时也是法治实践 (特别是司法实践 )的要求。与这种热烈的期待和要求相比,法理学能满足他们的情形却是相当有限的,于是,它只能招致方方面面不客气的指责和误解。这就迫使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法理学的能与不能。   一、对法理学实用化的期待及其误导   法学是实用学科,这已成为学界共识。这…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关于法治与人治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法治”这一概念“不科学”,有“片面性”,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矛盾;我们既然有法制的提法,也用不着再讲什么法治了,因此主张抛弃“法治”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泰峰 《法学研究》2007,(4):143-144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这十年,对中国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今天,我们纪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十周年,可能不再像十年前那样,集中关注“什么是法治”、“为什么实行法治”之类的问题。目前中国的发展已经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提出后,我们需要更深层次地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治”以及“怎样建设法治”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从美学角度审视法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法学更为全面。在关注法律美的同时,于实践中融入美学思想,更能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在处理一些法律问题,以及面对诸多法学困境时,适当的从审美角度审视状况,也能为我们提供不小的帮助。当代法律的审美,是受当今建设"法治社会"总目标所领导的,在此基础上,法律美学必将为加快法治建设进程提供其特有的学科作用;为制定好的法律,改良司法机制体制提供指导;在完善法治体系,加强社会法治观念等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温辉 《中国检察官》2014,(13):21-2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持稳定能力。"那么,什么是法治思维,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检察官应具有怎样的法治思维,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一、法治的提出与发展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既意味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也意味着中国共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要求社会发展要满足人的需求,一切发展要以人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律已基本覆盖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时,受传统一些观念的影响,我们的法治观念并未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也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相符合,所以我们应该对现有的与时代不相适应的法治观念进行变革,树立正确的、合理的、与以人为本相适应的法治观念,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律》2014,(1):4-5,67,68
司法独立 容许我先谈法治。法治是大众公认的核心价值。在每个文明社会,法治能确保政府不会超越其法律权限。就律政司而言,我们将继续竭尽所能维护香港的法治.  相似文献   

13.
李荣刚  万莉 《政府法制》2009,(12):22-23
3年前,周强来到湖南,职务是湖南省代省长。当时,与笔者谈及周强,湖南人并不掩饰心中的疑问:“我们不知道这个全国最年轻的省长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能在湖南呆多久。”  相似文献   

14.
3年前,周强来到湖南,职务是湖南省代省长.当时,与笔者谈及周强,湖南人并不掩饰心中的疑问:"我们不知道这个全国最年轻的省长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能在湖南呆多久."  相似文献   

15.
“法治”在当代中国逐渐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概念.从中国具体法治实践看,无论在学界还是法律实践部门,尽管都在使用“法治”概念,但实际上是对大陆法系“法治国”或“法治主义”的继受,这对中国的法治建设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何实现走出继受,建构起拥有自己发展个性的法秩序模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义不容辞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未来法治的命运如何?现代法治深陷智能科技带来的未有之大变局。历史上法治曾面临多种危机,但智能科技将导致更为深刻的尊严危机——从根本上法治是否可能丧失保障人的尊严的基本能力?如果智能科技导致法治与人的尊严脱钩,我们是否还需要法治?我们是否还能守护人的尊严?不论是作为个人的内在价值还是个人自我发展的责任原则,个人尊严都是现代法律的最高价值。现代法律以权利和自由作为基本“语法”,通过法治这套“算法”,实现法律保护人的尊严的承诺。但是,一方面,权利可能被智能科技“架空”,无法成为个人内在价值的正当性基础;另一方面,智能科技可能使人陷入自主性危机,难以成为法律上期许的自由意志主体。智能科技的降临促使我们反思现代社会过度强调的以智性为单向度的个人尊严观,探索一种超越法律文明秩序的多维度文明秩序。  相似文献   

17.
陈金钊 《法律科学》2015,33(2):3-17
法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是法治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实践系统地位的极大提高,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修正与发展;意味着传统政治意识形态内容的改变,权力话语权将被抑制,而法律、权利话语权将要形成。法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法治发展的必然,对中国法治实践来说也具有必要性。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的理解和运用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面对法治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实,我们该如何理解、在什么意义上认同,这对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来说意义重大。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推进法治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还需要借助政治意识形态的引领与推进。  相似文献   

18.
徐显明 《法学研究》2014,36(6):8-12
正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定什么制,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综观世界各国的法治经验,凡是法治搞得比较成功的国家,无一不是走对了路,举对了旗,定对了制。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红线,就是我们要走自己的路,这条路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有三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这是对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表述的进一步升华.法治是法律之治,更是良法之治.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有法可依”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法治建设的重心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即从“有法可依”转向“法律可依”.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2月23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可见,未来的立法,无论是立、改、释,都应当注重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20.
民间法在现代法治体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一个角色。从法律理念上来看,民间法到底是什么性质、它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能发挥如此的作用、它在法治的进程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应该怎样看待村规民约?本文将从以上方面对这些问题做相关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