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火花点滴     
一古人云:"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做人为官,威信从何来?威信从美德来,德可立威;威信从公道采,公可树威;威信从廉洁来,廉可生成;威信从正气来,正可壮成;威信从能力来,能可显威;威信从务实来,实可增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有威信。”片面强调“权”,认为有了权,就可以使部属服从,结果就会出现不能服众,造成领导工作的被动。这说明,领导者应注意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和巩固自己的威信。 一、领导威信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高威信是每一个领导所追求的。除了权力、岗位之外,管理者的威信还包括管理者的品格、素质、知识、能力等因素。非权力性威信要靠柔姓管理手段来促成,以柔性化决策来提高威信。  相似文献   

4.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希望自己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这是十分自然的。现代行为科学认为,威信是一种最宝贵的精神力量,也是开展做人的思想工作必备的条件。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有较高威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做起人的思想工作来,往往得心应手,使人信服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一个没  相似文献   

5.
威信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道德水平的外在表现,是扎实开展工作的基础。一个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道德水平高,威信自然就高;反之,便会失去威信。那么,领导干部的威信从哪里来呢?一要以德立威。从道德与威信的关系看,威信靠道德来确立,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领导都非常重视自身的威信树立。的确,领导者的威信越高,其制定的决策指示执行起来也就越顺利,反之,执行效果则要大打折扣。那么,领导威信从何而来呢?从本质上说,领导者的威信应该建立在下级对自己的真诚信任的基础上,也就是说,领导者应该从思想、政治、品德、素质、业务、能力及领导方法等多方面加以努力,赢得下级的尊重和信任。从而确立自身的威信。然而,由于对  相似文献   

7.
浅谈政工干部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古毅华政工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能否得心应手、取得良好的效果,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他在受教育者中是否具有较高的威信。所谓威信,拉丁语antovius,意味权力和影响,汉语中的威信指声威信誉。政工干部的威信,是教育者与被...  相似文献   

8.
树立领导者的威信是年轻领导干部必备的条件。年轻领导干部必须从 “廉”、“勤”、“公”、“绩”方面树立领导威信,必须努力从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以及提高自身修养等方面提高领导的威信。  相似文献   

9.
<正>领导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领导者的威信通常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权力影响力;二是非权力影响力。权力影响力是组织授予的,具有法定的强制性,也称威信的"硬实力";而非权力影响力是指在领导职权以外由领导者的政治素养、道德人格、能力水平等因素而派生的影响力,也称威信的"软实力"。在领导活动中,威信的"软实力"是一种无形财富和潜在资源,较之权力影响力更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那么,领导者如何才能提升威信的"软实力"?笔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7,(1):58-60
党务干部的威信是一种精神感召力。威信越高,与党员、群众的心理距离就越短,影响力也越强。在工作中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树立威信呢?  相似文献   

11.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深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提出是对发展与代价进行反思的结果。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现代思维方式,就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目的地位与主体作用的肯定,把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的价值取向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以人为本”必然要求“能力本位”。从思维方式转变的视角研究以人为本,必须辩证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组织、人与他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大代表的党员身份与代表身份在本质上应该是统一的,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为此,应从讨论、决议的问题出发,确认其行使权利的身份;从行使权利主体出发,提高代表素质、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代表性”;从立法规范角度出发,建议立法明确党员人大代表的身份性质;从参政议政实效出发,逐步从兼职代表制向专职代表制过渡;从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谐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价值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是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的价值观是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的价值观。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是由我党的性质、根本宗旨以及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决定的。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必然要求以人民群众为评价主体,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评价标准。“三个有利于”价值标准,是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的价值标准,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评价标准的价值标准,也是科学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当前,党内腐败对党群关系危害最深,人民群众最痛恨。只有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决清除腐败,党才能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提出了培育“四有”公民的思想,并把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四有”公民的基本内容。江泽民继承了邓小平“四有”公民的思想,把培育“四有”公民确立为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还把这一任务提到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与命运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问题是一个长期的根本性的课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必须强化四种意识 ,即委托意识、公仆意识、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与非权力影响力意识。领导者的权力是人民群众委托、赋予的。领导者接受了人民群众的委托 ,就要代表人民群众行使权力 ,做人民群众忠实的公仆 ,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增强非权力影响力意识 ,树立真正的领导权威 ,为人民掌好权 ,用好权。  相似文献   

18.
论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的提出是有客观依据的 ,它是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社会进步的一般趋势 ;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 ;必须积极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选好用好人才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因而,选用人才一要遵循客观规律;二要看工作实绩;三要有科学评价;四要重视人才的专长;五要看发展变化;六要着眼于整体优化;七要敢于放开拓宽.  相似文献   

20.
人民群众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60年的基本经验.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已进入一个十分特殊、十分关键的历史阶段,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的根本性、决定性意义和要求更加突出.在当前形势下,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关键的是要高度关注民生,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最根本的就是要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真正解决好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执掌政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