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华(1916-1985),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7岁担任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22岁时已是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他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被誉为“娃娃司令”. 智斗沈鸿烈 1938年,萧华率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在冀鲁边区坚持抗日.  相似文献   

2.
正开辟五指山根据地为了迎接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1945年6月,海南岛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根据党中央指示,将纵队下辖的第一、第二和第四共3个支队,组编成挺进支队,深入五指山腹地去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挺进支队下辖3个大队,支队长由原纵队参谋长李振亚兼任,支队政委由符鼎荣担任。在挺进支队全体官兵经过短期整训,正准备向五指山腹地进发时,国民党守备二团后勤人员吴清芬前来投诚,带来了守备二团布防的情  相似文献   

3.
一双军鞋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公然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盘踞在大别山地区重镇安徽省立煌县桂系集团军司令李品先,纠集鄂东反共头子游击总指挥程汝怀,疯狂地进攻我新四军鄂豫边区纵队.李先念司令派遣纵队参谋长江岳洪率领一团支援兄弟部队,坚持(黄)陂、(黄)安南抗日根据地.我当时是一团卫生队看护长,兼支部组织委员和军人俱乐部主任.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肖华将军的大名可说是如雷贯耳。这位14岁就参军入党的将军,曾经是少共国际师的政治委员,长征中彝海结盟是他一手安排,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的司令员兼政委——赫赫有名的“娃娃司令”,转战冀鲁边和鲁西。解放战争时期又受命率部进军东北,驰骋辽东南满。解放后又出任空军政委,总干部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他能文能武,堪称全才,一曲《长征组歌》令世人倾倒……  相似文献   

5.
1940年夏天,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陈毅、副司令粟裕,率领部队分批渡江,北上开辟敌后抗日战场。7月29日,新四军挺进纵队一举攻占了南控长江,北接苏北平原的重镇——黄桥,使这座人间地狱,获得解放。陈毅、粟裕、钟期光(政治部副主任)等首长,已进驻黄桥,政治部管在离黄桥10里左右的一个村庄里,待命进镇。上午约10点多钟,哨兵突然发现一股敌人,向我驻地进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父亲名叫张玉甲,平原县王凤楼镇前何寺村人,1924年8月生。1938年秋,肖华司令领导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路过我村时,只有14岁的父亲便参加了革命队伍,因年龄小被留在团部当警卫战士。在党组织和老战士的教育、培养、帮助下,他很快懂得了革命道理,掌握了投弹、射击、刺杀等战斗本领,成为一名特等射手。有一次,父亲所在的团转移时,  相似文献   

7.
正挺进纵队奉命增援,叶飞西进一马当先1940年3月22日,驻扎在苏中江都县吴家桥镇的新四军挺进纵队接到时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的电令,称皖东来安县半塔集遭到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围攻袭击,特令挺进纵队火速前往增援!接到紧急任务后,挺进纵队党委作战预备会立即决定,由纵队军政委员会书记、副司令员叶飞率第一团全部和第四团第二营驰援。  相似文献   

8.
1938年9月27日,肖华将军率领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来到冀鲁边,同当地抗日军民一起,给日、伪、顽军以沉重打击,为冀鲁边区的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冀鲁边区留下了他光辉的足迹,而肖华四下盐山的故事更为人们广为传诵。  相似文献   

9.
最近,《粤桂湘边纵队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由中共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负责组织编写。向广大读者展示了过去鲜为人知的粤桂湘边纵队的艰苦奋战、发展壮大的历程。 粤桂湘边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华南七支游击纵队之一,其前身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的一部分。1945年5月,为迎接王震、王首道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珠江纵队政委梁嘉等率领部分主力西渡北江,挺进到粤西北的广宁、四会地区。同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形势发生变化,八路军  相似文献   

10.
光凤 《党史纵览》2015,(2):21-24
<正>廖运升,字中平,抗日爱国将领,安徽省凤台县廖湾村人(今属淮南市)。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抗战期间,他历任安徽省保安团第八团团长、省政府保安处参谋、省政府皖南行署警保处处长,鲁苏豫皖边区挺进第五纵队司令,国民党军第一一七师师长等职。在皖期间,他深明大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抗日,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600多名开国将帅中,叶飞上将和陶勇中将堪称特别能打仗的著名战将,尤以善打大仗、敢拼硬仗、会打恶仗而著称。挺进纵队西进火速增援,苏皖支队东返快速推进/叶飞率部4天连打3个胜仗1940年3月22日,驻扎在江苏中部江都县吴家桥镇的新四军挺进纵队,接到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的电令,称安徽东部来安县半塔集遭到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围攻袭击,特令挺进纵队火速前往增援。接到紧急任务后,挺进纵队党委立即召开作战预备会,最后确定,由纵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贺龙任八路军一二○师师长,率部长期战斗在晋西北抗日前线。但其中,1939年贺龙是在河北度过的。在这一年的年初,贺龙率一二○师主力挺进冀中平原,继而于9月转战到冀西,直到1940年1月才离开河北返回晋西北,胜利完成了中共中央军委赋予的三大任务:帮助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帮助八路军第三纵队进行整训,使其“八路军化”;扩大一二○师自身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贺龙威震冀中刘继堂受命延安挺进冀中1938年9月中旬,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期间,中央军委决定派贺龙一二○师到冀中平原,同吕正操一起开创新局面。中央赋予一二○师三大任务:一、巩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二、帮助冀中三纵队整训和发展;三、扩大自身力...  相似文献   

14.
在红二方面军长征的队列里,有一个身着国民党军服、骑着淡红色大骡子的特殊人物,他就是国民党中将纵队司令张振汉.  相似文献   

15.
陈翔 《党史文汇》2001,(4):32-33
1938年夏,我在表兄王星三的介绍下,参加了决死14纵队.后于1939年改编归入决死4纵队,参加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中.当时,交城山属于决死4纵队的根据地,我们的任务是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大扫荡",保卫交城山.  相似文献   

16.
1944年8月,中共广东省临委、军政委员会在宝安县大鹏半岛土洋村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以南番中顺指挥部为基础组建中区纵队并尽快挺进粤中。 经过紧张的筹备,10月1日南番中顺指挥部在中山召开干部大会,在内部宣布成立中区纵队。10月20日,中区纵队领导林锵云、罗范群、谢立全、谢斌、刘田夫等同志率领机关、主力大队近500人,从中山出发踏上挺进粤中的征途。 刚刚进入粤中区,我军即遭到粤中区的国民党反动武装袁带的挺进第三纵队、周汉铃的挺进第五纵队、李江的广阳守备区及其所属各县的团队,疯狂进攻围剿,妄图将我军消灭…  相似文献   

17.
拜将之时,多少将军风华正茂1988年,贺老总的儿子贺鹏飞作为总参军务装备部部长,44周岁被授予少将,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将军,然而与曾横戈马上,东拼西杀的老将军授衔时比,已经不年轻了。1955年,第一次授衔时,最年轻的大将许光达只47岁,大将粟裕、谭政也只48岁。最年轻的上将肖华当时才39岁,这位被誉为“娃娃司令”的儒将,12岁在老家江西兴国参加革命。17岁,还未脱离稚气,便担任红军“少共国际师”政委,22岁便被任命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除肖华外,上将年轻者依次为刘震、陈锡联,40岁,叶飞、李天佑、杨成…  相似文献   

18.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愈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是《长征组歌》中的一首,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萧华。萧华,江西兴国人。这位十四岁就参军、入党的将军,能文能武,堪称全才。他曾经是少共国际师的政治委员;红军长征中他直接和彝民领袖谈判,一手安排了著名的“彝海结盟”仪式;抗日战争时,他是赫赫有名的“娃娃司令”———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转战冀鲁边区和鲁西地区,当时,他还以其文韬…  相似文献   

19.
1939年10月,中共豫鄂边区党委机关干部和部分抗日武装600余人,在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朱理治、副书记任质斌的率领下,从豫西竹沟南下,到达豫南四望山脚下的龚家湾,与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胜利会合。 随后,在龚家湾召开了“四望山会议”,豫南、鄂中、鄂东党和部队的主要负责同志都出席了会议。会上,朱理治、陈少敏传达了中原局和刘少奇的指示,宣布建立新的豫鄂边区党委,将这些地区的抗日武装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  相似文献   

20.
方志明 《党史纵览》2004,(12):39-41
1948年10月中旬,根据斗争需要,华东野战军前委电令作者所在的四纵三十三团划归由谭启龙任政委、孙仲德任司令的先遣纵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