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7岁时,爸爸开始写《聋系我心》。记得爸爸成天坐在打字机前,桌上堆满了纸。有时他很烦躁,从打字机把纸扯下扔进废纸篓里。我想知道他在干啥,我们曾试图沟通,爸爸解释他在写一本有关我婴、幼儿时代我们家庭的回忆录,但这在当时对我来说似乎并不重要。 11岁上五年级时,我爸爸和吉  相似文献   

2.
去年9月,一位年仅39岁的新闻工作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以对党的新闻事业无限忠诚的敬业精神和优秀的新闻作品,给人们留下了亲切、永久的怀念。为缅怀因公殉职的“爱岗敬业的好记者”甘远志同志,新华社推出专题报道,回顾甘远志同志献身党的新闻事业的感人事迹,追忆他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本刊特分期转载。(下期:生活篇)  相似文献   

3.
<正>在盱眙县旧铺实验小学,有一位被亲切称为"代理家长"、"爱心爸爸"的好老师,他多年如一日热心帮助困难学生,被评为2013年"盱眙好人"。他就是盱眙县政协委员,旧铺实验小学寄宿部主任丁月明。关注寄宿孩子恪尽园丁之职2004年9月,丁月明任旧铺实验小学寄宿部主任。每天与孩子们打交道,他真切感受到"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寄宿后亲情缺失,容易产生孤独、压抑等不良心理"。看  相似文献   

4.
讲究儿女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抚养和教育子女又是父母应尽的法律义务。然而,近年来因子女抚育问题引发的纠纷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的抚育问题,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作为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理应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享受到童年的幸福与欢乐。小小的孩童走上法庭,与自己的亲生父母对簿公堂,这对于父母来说是可悲可叹的,而对于孩子来讲,无论案件处理的结果如何,都会给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1996年4月中旬的一天上午,一个小女孩在她妈妈的带领下来到法院,用她那童稚的声音告诉接待她们的法官:"我爸爸不管我,我要告他!"这个小女孩名叫芳芳,今年刚满10岁。在她6岁那年,父母因性格不  相似文献   

5.
一、关注学生的亲情教育尽管今天我们无须再去倡导古代的“孝道”,但在班级工作中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珍视亲情,学会善待家人,进而把爱心和责任感推及他人乃至社会,还是十分必要的。一次,我在翻阅班上一位男生的日记时,发现日记中写到:老师,我越来越讨厌我妈,不。应该说是母老虎,整天喋喋不休的……现在连她做的饭,我也觉得恶心啦……为了及时对其教育,在学校的后花园,我给他讲述了曾在报上看到的一则报道:杨澜去美国采访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籍华人崔琦,得知他出生在河南农村,父母都是一字不识的农民,他母亲是省吃俭用把12岁…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教学创新,就在我们师生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就在我们师生平凡的教学与学习生活中。一、妙引,让思维瞬时"井喷"【教学片段一】师(投影)小方兴冲冲地走进家门,对爸爸说"明天放假,同学邀我下午参加生日聚会,您看我买什么礼物好?"爸爸说"爷爷生病,明天我们得去看望他。"小方说"我们明天上午去爷爷家吧,上午我有空。"爸爸提醒他"明天上午你要参加培训班,那不是上个星期报的名吗?"  相似文献   

7.
萨茹拉的信     
张叔叔:您好!近来工作还忙吗?你们那儿的天气还是那么湿热吗?我们这儿的天气从现在开始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忽冷忽热,真让人受不了。我回来后特别想念你们。还记得吗?有一次您来我的房间里和我们谈心,您坐在那张椅子上的姿态特像我的爸爸,您和我的妈妈谈话时我便坐在一旁观察你的一举一动,有的动作像得不得了,好久没有看见过爸爸坐椅子的样子了,我真的好想爸爸呀!已有7年没有喊过“爸爸”这两个字了,我渴望在梦里梦见爸爸,想看看他现在是否还好,但我很少梦见爸爸,有时我梦见他背对着我,我使劲地喊爸爸,爸爸却始终不理我,…  相似文献   

8.
马迎 《中国保安》2005,(4):49-50
联系到刘明很不容易,因为他总没有固定的休息日,后来我索性就去他工作的超市找到了他。处理完手头的几件事,他终于能坐下来好好和我聊聊了。25岁的他,曾经是一名专业的美发技工,而今,又成了超市保卫部门的经理,回首这些年走过的打工路,他感慨万千。我是一个地道的北京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90年代初,父母单位不景气,双双下岗,那时我正上小学,家里生活很困难。后来爸爸在一个朋友开的饭馆里帮忙,妈妈找了一份临时工,勉强能维持家用、供我读书。小时候喜欢看战争类的电影,梦想当英雄,懂事了以后觉得当警察能为老百姓做很多事,十分威风…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张允一同志和赵惠敏同志都是久经考验的老革命,与自己的伴侣有共同的信念与追求,所以完全赞成和支持丈夫的遗愿,那么成长于和平时期的子女们的认识怎样呢?我与刘晋同志的一双儿女、旺午同志的一女三男,分别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文谈。旺午同志的女儿张杨林在梨园医院工作。她说,看了遗嘱以后我们都很赞成。父亲一辈子都是我们做人的榜样。他生活一贯俭朴,剩菜饭抢着吃,不让我们倒。他总教育我们,人生的路不能靠家庭,要靠自己走。我从小跟奶奶住在农村,回到父母身边不久就去外地读书。父亲常写信教育我,平民百姓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我写的信有错别字他就一一改正后原信寄回让我看。我小儿子高中毕业当了三年临时工,我没找过父母或组织的麻烦。一直到儿子考取大专文凭才找了工作。我没有怨言,共产党的干部都象爸爸这样就好了!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父亲,一个在北京做保安的父亲。因为儿子有一个做保安的父亲,所以他见到他父亲的时间还不如他每天早晨喝牛奶的时间多。因为“非典”的缘故,今年六月份的休假泡汤了。儿子在电话里说:“我想你。”一下子把我激动得眼泪汪汪。等我回过神,才有点明白,我想儿子是真的,儿子想我,怕是“别有用心”。儿子是很现实的,在他的眼里只有一个叫“叔叔”的爸爸对他不错。“叔叔”每年的六月份到家里一次,会给他带好吃的好玩的。叫“叔叔”的爸爸会抱着他出去玩儿,而且肯为他花钱。更重要的是,当妈妈向他动手挥舞鸡毛掸子的时候,这个人会很及时地…  相似文献   

11.
我爸爸是残疾人,他的职业是医生,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集邮,从他中学起,至今已有二十几个春秋了。每当新邮票发行,爸爸总是不辞辛苦地到邮局去排队,几十年如一日。爸爸有5本厚厚的老邮册,那是他多年的心血。其中有一本还是爸爸参加报刊征文比赛获奖得来的。可惜有些发黄。那是1994年的夏天,特大洪水淹了我们城市,爸爸单位也进了水,经爸爸及时抢救才保存下来的,上面留下了黄泥的痕迹。在这老邮册里,有两百多张邮  相似文献   

12.
合唱队员     
外婆的口袋太神秘了,它似乎是我童年生活中的一个迷。听话的时候,外婆会从口袋里为我掏出一个奖励;摔倒了,外婆会从口袋里掏出一颗安慰的糖。在外婆口袋的吸引下,在妈妈的歌谣中,在爸爸的膝盖上,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1968年的一个傍晚,身为总工程师的爸爸突然对我说:“我们要离开上海了。”我天真地拍着双手,欢天喜地地盼望着从未有过的旅行,坐火车、坐轮船,我们来到了北方的一个小镇,从此开始了一个没有糖果、没有笑容的少年时代。我渐渐长大了,我隐约地知道,爸爸被打成了什么“东西”。那是场政治运动,我就是在这样一…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父母带我去昆河旁的河西公园玩耍,爸爸指着不远处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高炉告诉我:"这就是包钢,爸爸妈妈就在那里上班,这里每年生产上百万吨的钢材,运到祖国的四面八方,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当我渐渐长大,走出校园,走进包钢,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座  相似文献   

14.
感悟父母为抚养我们所付出的辛劳,升华热爱父母的情感,是孝敬父母的感情基础与动力。父母对孩子伟大、无私的关爱,不仅易被孩子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忽视,而且常常被孩子认作烦人的唠叨,由此产生心理上的逆反。在思想品德课上如何创设情景,搭建感悟亲情的平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孝敬父母的教育落到实处,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马老师:您好!不知道您是否能看到我的信,听听我这远方姑娘的心声?我是个大专预科生,一个19岁的女孩。我从小就经历了很多磨难。爸爸一生沉迷于喝酒,那年因为喝酒差点让汽车撞死。他的世界里只有酒,没有我们这个家。现在家里很穷,爸爸还是不知道好好做事,只知道喝酒。我们这个家  相似文献   

16.
我以我泪写英雄杜先福我哭了,为一个逝去的灵魂!这一天,许许多多的人都在为一个逝去的灵魂而哭泣。他走得太匆忙了,只有24岁!他舍下了白发苍苍的父母,他舍下了年轻的爱妻,舍下了两岁的儿子!他儿子说:“我爸爸,出差差!爸爸公安局,出差差……”他妻子说:“都...  相似文献   

17.
杨玉华,原是长春拖拉机厂的工人,18年前一场意外的生产事故,使健全的她右手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一段时间里,身体的不适应,让她差点儿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是亲情、友情和爱情,是上至60多岁的父母,下至不到5岁的女儿那期盼的眼神留住了她。面对残酷的现实,怎样继续生活?十多年来,杨玉华不屈服,右手不行了,她说:“我还有一只左手!35岁时上天给我命运设的一道坎,但是我不怕。残我无奈,但废不属于我!”  相似文献   

18.
舅爷     
单位放假,谢绝了同事们搭伴去旅游的邀请,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想借机好好补偿一下长年在外工作不能尽孝床前的歉疚。父母高兴极了,妈妈整天颠前跑后算计着给我做好吃的,父亲脸上的皱纹也舒展了许多,晚上没事的时候,我就陪父母聊天,聊我的工作、聊家乡的变化和对过去的回忆。每到这时,父亲总要提起舅爷。舅爷是父亲的亲舅舅,说实话,我对舅爷印象并不好。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母拉扯着我们姐弟五个艰难度日。从母亲那儿,我知道舅爷生活在大城市里,家里住楼房、很有钱。每年腊月二十七八的时候,父亲都要进城看舅爷。那时过春…  相似文献   

19.
回家     
有一个方向叫回家,有一样博大叫亲情。有一种力量叫平静。“我要带儿子回家,不能把他丢在废墟里。”这位貌不惊人的父亲。突然间进发出一种平静的力量,“我只想,我每走一步。他就离家近一步。”  相似文献   

20.
从老家到县城到省会,再到北京,她几乎一路不停地奔跑着。她对自己说,我要出人头地;她对自己说,我要到北京拥有自己的位置和房子,我要成为一个北京人!因为远大的目标,她干得很辛苦,也曾付出不少——包括亲情、快乐,包括和色迷迷的上司约会,付出本不愿付出的东西。那天,她在西单一个面包店买完东西出来,听见一个男人对身边的女人说,今儿天多好,要是爸在就好了——他的臂上系着黑纱,眼睛里充满忧伤。她的心忽然震颤了,像被一件东西重重击打了一下。她想起她的父母,这些年,她只顾着在城市奋斗,和他们有过多少交流?温暖过他们多少?只除了每年过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