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风窗》2016,(21)
正朝鲜近年来的核导开发,给包括朝鲜自身在内的相关国家制造了一系列困局。这些困局突出表现在,各方都缺乏有效的手段,防止战略利益受损,更谈不上获得战略净收益。9月9日,朝鲜进行了今年第二次,2006年以来第五次核试验。虽然每次核试验朝鲜官方表态都是"成功"的,但从外界专业人士分析来看,这的确是朝鲜最成功的一次核试验。美国核武器专家杰弗里·刘易斯9月10日在《大西洋月刊》发表文章,通过分析现有五个核大国核武器开发的历史,称截至第五次核试验,这些国家基本都掌握了核弹头小型化技术,具备制造第一代核武器的能力。他由此得出  相似文献   

2.
陶短房 《南风窗》2013,(5):74-76
前两次核试爆,朝鲜曾成功完成了"威胁-承诺-受援-毁诺威胁-再承诺-再受援-再毁诺威胁"的循环,但同样的戏法变得太多便会失灵。2月12日当地时间上午11时57分50秒,朝鲜咸镜北道吉州郡发生5.0级"人工地震",并被外界认定系核试验所致,随后朝鲜官方通讯社—朝中社宣布,朝鲜当天成功进行了地下核试验,这是继2006年和2009年之后,朝鲜所进行的第三次核试验。朝鲜的核活动如何从无到有?它又  相似文献   

3.
2009年5月25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新闻公报,宣布当天再次“成功地进行了地下核试验”。境外媒体纷纷对朝鲜核试验的意图、影响及问题的解决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4.
国际     
《南风窗》2014,(10)
<正>周边∣Around美称朝鲜或进行核试验美智库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所(ISIS)4月30日称,新的卫星图片显示,朝鲜丰溪里核试验场的活动仍在继续,并与准备进行核试验的迹象相符。ISIS表示,核试验场南部两个已完工的坑道入口都出现活动迹象,通往其中一个坑道入口的路上出现了3辆疑似黑色车辆和一辆浅色的卡车。朝鲜4月29日表示,将继续沿着加强核遏制力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5.
龚克瑜 《当代世界》2009,(7):26-27,30
2009年的春夏之交,看来注定难以平静。人们还沉浸在无休无止的争论中,不明白朝鲜到底发射的是导弹还是卫星,日本是拦截还是炒作,联合国是制裁还是声明……朝鲜北部地下的一声巨响再次向世界宣告”核试验成功了”。很快,朝鲜又“顺理成章”地发射导弹、退出停战协定,7月2日,朝鲜发射了4枚地对舰短程导弹,  相似文献   

6.
美国正借助朝鲜核威胁将环西太平洋亚洲各国统合到自己的全球战略中来。2006年对于美国和亚洲都无疑是个朝鲜年,更是个核之年。美日的金融制裁、海上禁运,朝鲜的导弹试射,乃至地下核试验,都把亚洲搅得乌烟瘴气。朝鲜核问题影响深远,以至于连远在阿拉伯半岛的也门也嚷嚷着要求核武装。  相似文献   

7.
外刊论朝鲜核爆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朝鲜10月9日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此举立即在国际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各方强烈要求朝鲜停止一切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行动。中国从推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赞同安理会作出有力而适度的反应,今后将继续加强磋商,密切配合,冷静应对,希望朝鲜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推动半岛局势向缓和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6,(2)
正不论是否相信朝鲜拥有了氢弹,美、韩、日等国对朝鲜可能最终将突破核弹小型化门槛,从而在军事意义上构成对其安全的实质性核威胁,还是抱有一定警惕的。1月6日平壤时间上午10时,格林尼治时间1时30分,朝鲜在其东北部靠近朝中、朝俄边界处进行了继2006年10月、2009年5月和2013年2月后的第四次核试验。早在2015年12月中旬,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就曾公开宣称"已拥有氢弹",因此当美国地质调查局宣称,检  相似文献   

9.
自朝鲜核试验以来,关于朝鲜的新闻在日本媒体上就没有中断过.日本周刊杂志《AERA》曾披露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身边的重要助手,引起外界极大关注. 张成泽: 经济改革的关键人物 在朝鲜,提到张成泽的名字,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AERA》杂志披露,张成泽年轻时身材高挑,是个公认的美男子,而且品德优秀,善于歌舞,酒量过人.1972年,张成泽与金正日唯一的亲妹妹金敬姬结为伉俪,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10.
雷墨 《南风窗》2016,(4):63-65
正朴槿惠总统即将进入"跛鸭"状态,不太可能动用政治资源开启对朝缓和外交。朝鲜这次核试很可能给中韩关系制造张力,客观上也会增加美国对华的战略威慑。核试验与导弹试射相伴相随,几乎已成为朝鲜近年来的"规定动作"。韩国情报机构1月28日表示,朝鲜平安北道东仓里卫星发射场人、车活动频繁,或将随时发射导弹。此前,朝鲜1月6日宣布成功试验首颗"氢弹",外界普遍认为从当量上看很可能  相似文献   

11.
正在美日韩三边关系中,美国居于主导地位,但由于日韩关系的脆弱与不确定性,以及美日韩三国在处理与应对外部危机时出于维护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等因素影响,事实上三边关系并不如美国所希望的那样和谐与稳定。近期,东北亚局势由于朝鲜进行核试验与发射卫星而显得愈发复杂多变、扑朔迷离。面对朝核问题的新一轮危机,地处东北亚地区的日本与韩国以及与日韩两国都分别保持  相似文献   

12.
5月25日,也就是美众议院"反华"议长佩洛西抵达中国的第二天,以及韩国"亲朝"前总统卢武铉自杀的第三天,久被冷落的朝鲜突然跳将起来,连扇了联合国几记耳光:上午进行了比2006年10月那次威力更大的地下核试验,午后则接连发射了多枚地对空短程导弹。朝鲜"核+导"双重挑衅行为,分别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第1718号和1695号决议,更与平壤在六方会谈机制中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974年和1998年印度核试验进行对比分析和论证,本文认为印度对自身实力的判断与外部对其实力的判断之间存在差距,这使得其实际国际地位与自身期望存在落差,印度对自身实力的高自信和不稳定国家自尊易引发攻击行为。印度通过核试验这种攻击行为向外界宣示实力,其目的在于获得国际认可和提高自身国际地位。在信号传递效果方面,核试验的技术水平和成本影响信号传递效果,技术水平体现国家实力,成本反映决心。印度在1998年核试验中的技术水平和对机会成本的承受能力反映出印度争做世界大国的决心和潜力,获得了国际体系主导国美国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第四次朝鲜核试验后,朝韩关系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但要维护朝鲜半岛和平,改善朝韩关系是必经之路。当前要改善朝韩关系,需双方做出"破格"举措。从影响国家关系的关键因素考察,实力优势方韩国需更积极地推动南北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对方的根本利益,以长期稳定的战略推动南北关系改善,同时要逐渐淡化"安保离不开美国"的固有认识,提高本国的自主性,不能把朝核问题与朝韩关系过度关联在一起,更不应出现既要求"改善关系"、又要求"吞并统一"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李琪 《当代世界》2009,(8):63-64
2009年5月25日,距发射“光明星2号”通信实验卫星仅仅50天,朝鲜再次进行核试爆,继而进行一系列短程导弹试射,国际社会一片哗然,联合国安理会随即发表公报表示“反对和谴责”。在世界各国的反应中,日本的动向令人关注:日本外务省声明中就直接指出朝鲜核试爆“对我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并提出“借此机会,我们再次强烈要求朝鲜能为一揽子解决绑架、核问题、导弹等悬而未决的问题采取具体行动”,朝核危机再度深化。回溯1998年第一次朝核危机以来日本在该问题上的相关反应,“重大威胁”说不免另有深意。纵观1998年第一次朝核危机以来日本的系列军事“动作”,日本借朝鲜发射导弹或进行核试验之机,发展自身军事力量,实现军事强国化的战略企图昭然若揭,而日本利用朝核危机发展自身军事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朝鲜战争是冷战开始之后第一个局部"热战",美国介入朝鲜战争被认为是冷战中的重大外交决策失误.为了擐究其决策形成的原因,笔者从领导人的认知、固内政治、小集团思维,国家特性与国家角色四个角度,浅析了1950年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朝鲜加入了核俱乐部,其他各国纷纷表达了它们的不快。它们果真如此吗?与这一事件真正相关的有五个国家:朝鲜、美国、韩国、中国和日本。它们实际上作出了非常不同的反应。在这些国家中,朝鲜无疑是最满意的。他们实施核爆出于几个明显的理由。他们深信,手上拥有核武器将杜绝美国  相似文献   

18.
朝鲜要求与美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这个目标合情合理:它把朝鲜的国家利益与普适的国际关系价值观结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9.
朝核问题的紧张情境中,中国对朝鲜的政策正面临着重大考验。朝鲜核问题再起波澜:2月10日,朝鲜外务省发表声明,宣布“无限期中止参加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声明还说,朝鲜“已经制造了用于自卫的核武器”,以应对美国的敌对政策。一年之计在于春。当东亚主要国家的国民沉浸于歌舞升平之际,朝鲜却宣称自己拥有了核弹。这反映了这个东亚小邦高超的议题设定能力,它比别的国家更懂得一年之季在于春这一箴言的含义。有关当事国不得不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20.
王勋 《当代世界》2014,(6):77-78
<正>一、奥巴马访亚洲四国,重返亚太未获预期效果4月23—29日,奥巴马访问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亚洲四国,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访问期间,奥巴马声明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与日本共同关注中国划设的东海防空识别区,与韩国就朝鲜可能进行的第四次核试验问题共同表示关切并延迟向韩国移交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