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谏制度宋以前就有,秦汉唐宋历代相承,号称天子耳目。宋代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下设三院:台院、殿院、察院。御史台的长官有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知杂事。其中御史大夫是名义上的最高长官,向无实任,御史中丞乃实际上的最高长官,俗称“台长”。所属官员有:殿中侍御史二人,监察御史六人,检法一人,主簿一人,推直官二人。其主要职责是:纠  相似文献   

2.
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从宋代的"中书门下""枢密院"到明清时期的"四辅官""内阁"制,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大部制"曾几经变迁。在古代中国,宰相(隋之前称为"丞相"或"相国")是"百官之长"。历朝历代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一般都是围绕这个位置展开的。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在先秦时期,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三公"的办公场所称为"府"。丞相府掌管行政,太尉府掌握军权,御史府负责监察兼皇帝的秘书办。"三府"是当时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3.
《天津支部生活》2014,(10):53-53
李蔡:第一位因贪腐被查处的丞相 李蔡是汉武帝刘彻当皇帝时任用的第二位丞相,也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堂兄弟。汉文帝时,李蔡随李广参加汉军,同为汉文帝的侍从。到汉景帝初年,李蔡已有军功赐2000石禄。汉武帝即位后,李蔡任轻骑将军,后与卫青一同出兵朔方击败匈奴右贤王,立下了显赫战功,被汉武帝封为安乐侯,不久升任御史大夫。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4,(7):78-78
西汉名相申屠嘉(?-公元前155年),梁郡(今河南商丘市)人。他早年以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身份随刘邦起事,到汉文帝时,已位居御史大夫,后任丞相。申屠嘉为人正直、疾恶如仇,在家中从不接受私事拜访。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刚正名相,对西汉朝廷的“人情关”却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2,(17):78-78
汉代御史大夫倪宽,又名儿宽,字仲文,在我国历史上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监察官员,而且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经学家和水利专家。他童年时曾经在细阳(今安徽省太和县)生活、学习,从政后还亲自处理过细阳的经济案件,其清正廉洁给当地百姓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监察制度是比较完备而又独具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家政治运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有代表性的朝代,其监察制度发展水平较商,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相对独立而强大的监察权宋代中央设有专司监察的御史台与谏院,下置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史(知杂事),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和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司谏、正言、拾遗、补阙等监察官.门下省给事中与中书省中书舍人则是兼职的监察官.在地方上还有路一级的监司(转运使、提点刑狱使、提举常平使),州一级的通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监督政府官员,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设立的监督制度。古代监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律、法令的统一,参与并监督中央和地方司法机关对重大案件的审理活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甚早。战国时,执掌文献史籍的御史就已有明显的监察职能,自秦开始形成制度以来,历朝历代都把监察制度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不断加以改革完善。秦时,中央设立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在地方,皇帝派“监察御史”常驻郡县,负责监察郡内官员。汉承秦制,西汉时中央仍设御史大夫为长官,…  相似文献   

8.
王蒨 《共产党人》2007,(4):35-35
黄霸(?-公元前51年),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西汉名臣,曾任廷尉正、丞相长史、扬州刺史、颍川太守、京兆尹、太子太傅、御史大夫,官至丞相。黄霸思维敏捷,精明强干,擅长治理地方,在任上劝民躬耕,推行教化,令乡官畜养鸡豚,用以赡养鳏寡贫穷者。为政外宽内明,户口岁增,盗贼日少,治为天下第一。为官廉洁公正,所到之处,深受官吏百姓敬重,后世把他与龚遂作为循吏代表,并称“龚黄”。  相似文献   

9.
正春秋战国职掌文献史籍的御史官已有明显的监察职能。秦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御史府为其官署,掌握天下文书和监察;在地方上,皇帝派御史常驻郡县,称"监御史"。汉设御史台,归属办理宫中内务的少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门的监察机构。汉武帝时期将天下分为十三部监察区,由刺史代表皇帝对地方实行监察。京师长安附近七郡为司隶校尉部,司隶校尉除三公之外对朝廷百官都可弹劾。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未曾中断其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在几千年的政治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官吏监察机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监督百官,重振纲纪,设置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这套机构,既有纠察百官、举劾违失的监督作用,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杨向仁我国古代负责监察百官的"官"称"御史"。"御史"之名,在西周的官职中即己有之,这时的御史仅在君主左右掌管文书档案和记录等事务,并无监察职能。至秦朝,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原来在皇帝身边"掌赞书而受法令"的御吏。成为司纠察之...  相似文献   

12.
省纪委在2002年的工作安排中提出,要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举措,认真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尉健行同志4月11日至18日在福建省考察工作时指出,行政监察的主要手段是执法监察,它包括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两个方面。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发挥行政监察职能,在坚持以廉政监察为重点的同时,又要运用效能监察的手段,促进勤政建设,并注意从中发现和处理各种违法违纪问题。这对于我们搞好行政效能监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展行政效能监察,是行政监察工作的内在规律和市场经济的外在环境的双重要…  相似文献   

13.
贤子拒庸     
姜少勇 《求贤》2011,(2):53-53
西汉元帝时有个官吏叫陈万年,他从县令做起,仕途顺利.以至后来做到御史大夫。他的儿子陈咸因父亲的关系,被朝廷任命为宫廷的郎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经历了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及明清时期。由于古代监察制度本身的缺陷加之受“人治”的影响,尽管它在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其历史局限性在所难免。借鉴古代监察制度的经验,当今我国监察制度建设,必须保证监察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重视监察立法,健全监察的法律法规;严格选拔和考核监察官,不断完善监察职能。  相似文献   

15.
李剑钧  王瑾 《唯实》2010,(2):72-76
和谐监察模式是一般监察模式的演化体,基本框架内容可以概括为:“六个模块程序结构”、“三个协同配合”、“一个本质性目标”。和谐监察模式在局部区域的成功实践证明其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应完善立法,重新修订现有劳动法律法规,制订监察程序规则,加速和谐监察模式在全国的确立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13,(18):63-63
“四其御史” 武则天当政时,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武则天为了培植亲附势力,破格任命大批官吏.钻营之徒乘机表忠献媚.以求升迁。宁陵县丞郭弘霸就是最典型的一个。当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对抗武则天政权。郭弘霸在朝见武则天时便自告奋勇请求前去讨伐徐敬业,声称要捉住徐敬业:“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绝其髓。”武则天听了十分高兴,便授予他左台监察御史,时人称他为“四其御史”。可笑的是,这位御史没有吃到徐敬业的肉,却尝到了上司魏元忠的粪便。魏元忠当时任御史大夫,偶感风寒。 为  相似文献   

17.
在机关效能建设实践中,效能监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机关效能监察,能提升机关服务水平,促进机关工作效率,保证机关效能建设取得实效。但在实践过程中,机关效能监察仍有待于强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机关效能监察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气》1996,(11)
浅谈企业执法监察太原铁路分局纪委书记辛继生撰文认为,开展企业执法监察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和把握好三个着力点。首先,要处理好执法监察与企业廉洁经营的关系。其次,要处理好执法监察与执纪办案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执法监察与建章立制的关系。把握执法监察的着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做出了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决定,随后决定试点监察委员会。这既是反腐治本之路的新探索、新征程,也是撬动政治改革的新支点、新信号。如何在反腐败和政治改革两个层面认识这次监察体制改革,以及如何落实对监察委员会自身的监督,对于把握这次改革的内涵和推动反腐败与政治改革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效能监察是指纪检监察部门对其监察对象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过程中,是否恪尽职守、各司其职,高效能地履行职责等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和调查处理。即以监察对象是否勤政、高效为重点的执法监察。就农业银行内部来讲,各级监察 部门开展效能监察,既是自身全面履行职责的重要体现,也是农行监察工作为改善经营管理、实现农行最佳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要保证农业银行各项改革和业务发展的持续稳步进行,各级监察部门肩负着十分艰巨的作务。   一、农业银行内部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必要性   1.开展效能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