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生产工具的创新为标志的技术革命,不仅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且也带来了人类生存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在当代,伴随着虚拟技术的出现,人的生存方式也呈现出“非现实性存在”的虚拟化特征,这不仅表现于在计算机网络中,人以数字化的方式出现,而且也表现于人的现实的角色及其关系在网络社会中发生虚拟变化,这预示了一种有别于现实生存的虚拟生存这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的确立。从本质上说,虚拟生存是对现实生存的虚拟性超越。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虚拟社区一般是指一群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彼此沟通的人,他们通过互联网彼此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一定虚拟范围内如同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形成网络虚拟的团体。这样的虚拟社区有社区通讯、沟通服务、发表意见、网络交易等现实社会的功能,人员交往具有超时空性、匿名性和符号性,人员流动较为频繁。但是,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日益深刻地影响人类生活,人们在网络空间里的虚拟化生存及其所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成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虚拟社会呈现出与现实社会的巨大差异,但本质上仍是现实社会的拓展和延伸,是形式上的虚拟性和本质上的现实性的结合。这是虚拟社会意识形态整合的理论前提。从实践看,当前我国虚拟社会意识形态承西化之压、呈分化之势、显弱化之态,构成了我们探讨虚拟社会意识形态整合的实践基础。为此,要以舆情引领为抓手、以沟通对话为前提、以制度治理为依托,加强虚拟社会意识形态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引领人之生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就要对人进行精神的牵引和生存的关怀,构筑人的精神世界,引领并提升人之生存。在生存的个体性与社会性层面,导入超越“单子式”的生存;在生存的物质性与精神性层面,导入超越“物化”的占有生存;在生存的群体性与人类性层面,协调群体生存与人类生存;在生存的现实性与虚拟性层面,弥合现实生存与虚拟生存;在生存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层面,领航人的风险生存。  相似文献   

5.
生存与发展是人的存在的永恒主题。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当代人的生存凸显出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并存、个体生存与类生存并存、理性生存与非理性生存并存的特点,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面临着诸多困境。这既是由于人自身生存的悖论性,也有社会发展以及文化方面的原因。超越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就要树立起科学的生存和发展理念,坚持四个方面的"统一",建设和形成文明高雅的休闲生活。  相似文献   

6.
社会生存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现实的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是生存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生存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的个人"为基础,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和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中始终强调个体的首要地位,认为只有充分尊重"现实的个人"的主体性,服从与服务于"现实的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校园网BBS这一特殊的虚拟社区,一定程度上存在虚拟失范现象:一方面,网络规范还没有完全建构起来,使青年网民群体无所适从;另一方面,青年群体的网络越轨行为时有发生,破坏着网络和谐。而对BBS的“过度控制”与“欠度控制”,又为虚拟失范埋下了隐患。要实现网络虚拟社区的和谐,我们必须培养网民的内在控制意识,综合运用各种外在控制手段,潜移默化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正在引发一场影响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变革,形成了"虚拟的世界".文章通过运用引证法、比较分析法等,分析数字化时代的虚拟的界定及其与现实的关系等问题,探讨了虚拟对未来人类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虚拟生存作为当代信息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情况下从人类现实生存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它的出现,既有发生学意义上的生成性前提,也有着赖以产生的技术支持,还有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基础,正是这三个方面构成决定虚拟生存作为人类当代一种新的生存形式“是否可能”这一前提性问题.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社区与虚拟社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丹婷 《探索》2000,(Z1):110-112
网络社会生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社会结构而言,就是网络虚拟社区的形成。关于“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的研究,已有许多争论,但笔者拟通过社区与虚拟社区内涵及基本特征的比较,来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虚拟现实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分支技术 ,是近几年在相关领域惹人注目的话题。文章就虚拟现实展开的争论问题进行综述。主要有何为“虚拟” ,虚拟与现实的关系 ,虚拟现实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形式 ,以及如何在哲学层面上理解虚拟现实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唐绍欣 《理论学刊》2004,(11):82-8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传统企业已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企业组织模式亟需创新。虚拟企业就是在信息化程度提高、知识资本日益重要的今天出现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模式 ,它是指功能专门化、运行合作化和结构分散化的企业形态。目前 ,理论界已有虚拟企业的专著和论文问世 ,但多集中于特征描述和实务探讨 ,鲜见全面详细的论证 ,尤其是对虚拟企业的利弊缺乏透彻的理论分析。由于虚拟企业建立在第三产业发达、金融市场完善的基础之上 ,必须有物质生产的保障 ,中国不宜过分张扬虚拟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虚拟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但是人们对它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片面认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正确认识和掌握虚拟经济的运动规律越来越显得重要,特别是它自身的虚拟性经常表现出来的两面性,对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的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构建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合力的现实诉求。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对于人才创新、学术繁荣、实践推进,最终形成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巩固党的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5.
移动政务是政府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模式,如何使移动政务平台被公众接受并持续使用是政府在数字时代应关注的一个重点。采用虚拟社区意识理论(SOVC)以及技术采纳与利用整合模型(UTAUT2),利用一项上海市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虚拟社区意识在移动政务平台使用行为与持续使用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社区意识与移动政务平台使用行为之间的直接联系是显著的,虚拟社区意识与移动政务平台持续使用意愿之间呈正相关,而移动政务平台的使用行为与持续使用意愿没有显著相关性。基于研究结果与现有的理论基础,探讨对我国移动政务建设的启示与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重视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不仅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衡量社会公正与文明进步程度的基本指标。目前我国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存在着低保对象的核定与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最低生活保障线单一,救助倾斜不够和低保覆盖面窄等问题。为此,要更新对残疾人救助理念,实现救助社会化,提供综合性救助和完善分类救助,提高对重度残疾人的救助标准,以残疾人保障与残疾人服务为重点,推进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空间的虚拟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体现数字化生存特征的网络“连线”居民———赛博族(Cybernation)也随之诞生。作为生活于网络空间的后现代主体,赛博族的生存状态具有虚拟性、身体不在场、超越时空限制、拟像化等多重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是一个高瞻远瞩的重大政治论断,同时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判断。新时代同“国家与民族”“人民”“世界”与“个人”的四重关系维度内蕴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首先,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中国梦的实现是从现实性指向可能性的超越过程,蕴含了一种和现实的必然性共存的可能性;其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然发生转化,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是对历史唯物主义需要观的新诠释;第三,新时代是基于“利益相关、命运相连”的世界历史背景下的共赢主义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最后,新时代是奋斗者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时代,以实践为原则、劳动为基础的奋斗幸福观为每一位成员提供了价值指引与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网络言论自由是公民言论自由在虚拟空间的延伸,网络背景在为言论自由提供更大实现空间的同时,也可能加剧现实中言论自由与其他合法权益的冲突,必须根据网络及网络言论的特点,按照限制慎行、区别对待、明确网络服务商责任、倚重技术等原则和方法进行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限制。  相似文献   

20.
美国经济的三大失衡指物品市场的供求失衡、货币市场的供求失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失衡。这三大失衡是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物品市场的供求失衡加大了供给与现期有效需求之间的矛盾;货币市场的供求失衡影响到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稳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失衡影响到整个经济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