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35年9月中旬,左、右两路军(右路军中的一、三军团除外)奉张国焘的命令,分别从阿坝和包座、班佑地区南下,向大金川流域的马塘、松岗、党坝一带集结。徐向前与陈昌浩率右路军的四军、三十军及红军大学部分人员,回头再次穿越草地。 张国焘在刷金寺红军总司令部正踌躇满志之时,忽接党中央自高吉发来的电令;“中央为贯彻自己的战略方针,再一次指令张总政委立刻率左路军向班佑、巴西开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胜利完成长征在长征中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中共中央和红军一方面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一方面面临着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同时又必须面临并战胜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活动。尽管中共中央一直坚持对张国焘采取团结、教育的方针,然而张国焘却一再拒绝中共中央苦口婆心的忠告,一意孤行,在给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电报中仍然坚持其“乘势南下”的错误主张。同时,他密电右路军的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企图分裂和危害中共中央。在右路军的叶剑英看到电报后,立即飞马报告毛泽东。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中共中…  相似文献   

3.
李伶 《湘潮》2014,(4):50-55
红军在长征途中,有一个读者关注的焦点故事:叶剑英北上献图。 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张国焘违抗党中央的北进命令,擅自率领已过草地的左路军返经草地,南下另求“发展”,并电令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右路军南下会合。在此关键时刻,右路军将领意见分歧,总参谋长叶剑英携图而去,跟随党中央毅然北进,将地图交给了毛泽东,交给了党中央。艺术家根据这个故事,写出了一部话剧《叶剑英北上:献图》。  相似文献   

4.
少华 《党史文苑》2014,(10):12-17
毛泽东拒绝彭德怀“抓扣”建议 张国焘违反中央决议,直接下令右路军南下,令陈昌浩大吃一惊。他找徐向前商量。  相似文献   

5.
《党课》2006,(12):90-91
毛儿盖会议后,1935年8月底,右路军(中央红军)穿过茫茫草地到达班佑、巴西一带,等待与左路军会合。但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后。不但拒不执行中央命令,反要挟右路军和党中央南下,企图危害党中央。针对这种博况,中共中央在驻地巴西,连夜召开了政治局紧急会议。会议分析了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  相似文献   

6.
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的懋功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确定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8月,两个方面军混编为左、右路军北上。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徐向前、陈昌浩等率中央机关和前敌指挥部随右路军行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红军总司令部随左路军行动。然而,张国焘对待北上方针是口头上拥护,实际上抵制。他不顾中央的一再劝告,顽固推行错误的南下方针,直至另立"中央",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7.
草地“设宴”—— 毛泽东夜请彭德怀 张国焘在接到徐、陈电报的当天,立刻致电徐向前与陈昌浩,以总政委的身份命令他们率右路军南下,措词相当激烈,没有丝毫考虑的余地。  相似文献   

8.
《党史天地》2007,(8):75-76
毛泽东交代警戒部队:红四方面军阻拦,要说服教育 徐向前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陈昌浩三条决议第一条就是红4军不能打 10日晨,张闻天、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率红3军和红军大学离开班佑、巴西等地,悄然北上,向红1军俄界进发,与红四方面军脱离接触。临出发前,张闻天代表党中央致电张国焘:阅致徐、陈调右路军南下电令,中央认为完全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9.
林伯渠同志是战士。也是诗人。在长征途中,他在战斗中写诗,又用诗进行战斗。1935年9月所作《巴西阿西》便是一首最早抨击野心家张国焘的战斗诗篇。1935年夏,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根据党中央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决定,红军分左右两路过草地北上。8月下旬,党中央、毛泽东率领右路军过草地到达巴西阿西地区,等待左路军的到来,共同北进。可是,张国焘率领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却按兵不动,拒绝北上。中央屡次电催,他不但不听,反而密电右路军政委陈昌浩率部南下,并企图危害中央。在此危急情况下,党中央、毛泽东不得不率领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脱离危险地区,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提起绑架张国焘之事,话还得从一、四方面军会师说起。1935年6月,红军一、四方面军在四川省西北部雪山深处的懋功地区会师,然后准备过草地北上。8月,两个方面军的红军又混编组成左路军和右路军,分路准备粮草北进。  相似文献   

11.
搞阴谋,张国焘野心膨胀解危难,毛泽东力挽狂澜陈昌浩见徐向前拒绝派兵去追毛泽东等人,在无可奈何中,他就派右路军总指挥部副参谋长李特(留苏学生)带着他的信,率一队骑兵去追赶“劝说”中央和三军团,并特别叮嘱,一定要把红军大学追过来。红军大学是得到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命令,动身出发的。  相似文献   

12.
1935年4月,张国焘擅自决定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向岷江以西进发,于6月12日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两军会师后,中央决定红一、四方面军分两路北上,并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可是,当两路红军刚过了草地,张国焘又擅自命令由他率领的左路军和右路军中的红四方面军部队掉头南下,重新越过草地向川康边退却,并于10月5日在卓木雕另立中央。结果,使红四方面军在不  相似文献   

13.
《党史天地》2007,(8):71-72
毛泽东和陈昌浩、徐向前商量:派一个团带马匹、粮食去接济 陈昌浩问:如果左路军北上不成,大家是否可以考虑南下 包座一战后,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的右路军各部散布于上、下包座附近地区,一边休整,一边等张国焘、朱德、刘伯承的左路军向班佑地区集中,然而左等右等,未见左路军动静。已是8月底了,毛泽东非常着急,与徐向前、陈昌浩商量后研究如何使张国焘带军北上。兵贵神速,继续耽误,敌以险设防,则会大大增加北上难度。  相似文献   

14.
正毛泽东拒绝彭德怀"抓扣"建议张国焘违反中央决议,直接下令右路军南下,令陈昌浩大吃一惊。他找徐向前商量。徐向前看过电报,长久不语。他注意到电报中没有提及转呈中央,觉得不妥,说:"这样重大的事情,不向中央报告不行,你还是跑一趟吧!"前敌总指挥部设在潘州(明置  相似文献   

15.
在张国焘晚年写的《我的回忆》中,对中共领导人多有诋毁。只对两个人始终保持敬意,大加赞赏。这两个人一个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另一个则是蔡申熙。徐向前的名字人们已经耳熟能详.而蔡申熙的名字对许多人来说还很陌生。 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这样写道: “蔡申熙同志是红十五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鄂豫皖红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仅具有战略家的胆识和气度,而且在历次战役战斗中机智果断,勇猛顽强,因而在红四方面军中有很高的威望。”  相似文献   

16.
包座之战     
《党史天地》2007,(8):65-66
毛泽东批准徐向前、陈昌浩的作战计划 李先念、程世才率30军打包座获胜 红军右路军越过茫茫草地,到达班佑后,李先念的红30军88师师长程世才,消灭了胡宗南部第二支队和千余若尔盖士兵,第二支队长张莱孝急电胡宗南派兵增援。  相似文献   

17.
《党史天地》2009,(6):94-94
为实现“川陕甘计划”。策应中央红军北上,1935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李先念受徐向前的命令,率部迎接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实现懋功会师:亲自指挥包座之战,为红军打开北上通道;坚决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积极支持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反对和抵制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率领第二次北上先遣军过草地.激战腊子口,为红二、四方面军开辟通道……经历了极其艰难而曲折的斗争。  相似文献   

18.
战友情深     
战友情深李安葆穿越川西北的松潘草地,是红军长征经历的最险恶的历程。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活动,正发生在草地,更加深了红军险恶的处境。1935年9月上旬,红九军参谋长陈伯钧随朱德、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到达草地阿坝。当时,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北上命令,并企...  相似文献   

19.
《先锋队》1996,(12)
叶剑英回忆长征的艰险历程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提出,让叶剑英同志来当参谋长。毛主席和周恩来商量同意,我就去了。过草地的时候,红军分成左右两路行动,我们在右路,张国焘在左路。从毛儿盖出发时,陈昌浩强调困难大,草地走不过去,我说我愿当开路先锋。毛主...  相似文献   

20.
秦岭 《党史文汇》2004,(1):44-46
重赏之下 必有“勇夫” 张国焘既然是川北红军中的第一号人物,当然也就成为四川军阀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地想把他除掉.1933年10月,刘湘出任"四川省剿匪总司令"后,即在全川各地城镇、乡村、通衢、渡口广贴告示,悬赏10万大洋购买张国焘的脑袋.告示贴出后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红军保卫局就接连破获了两起企图暗杀张国焘的案件.所有落入红军之手的亡命之徒,一律被处以极刑.张国焘的安危,成了总部首长最为关切的问题.在一次由黄超主持的保卫工作会议上,连在前线指挥作战的陈昌浩、徐向前也特地赶回来参加.总部警卫排一共40个人,全都是从作战部队里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都很能干,有的还有绝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