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帅多次说他自己是旧军人出身。我也听他这么说过。 他一九二六年入党,那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第六个年头。他已经三十四岁,并且是川中名将了。去年我到成都访问,比刘帅小十四岁的老革命家任白戈告诉我:“我十一二岁念私塾的时候就知道他的名  相似文献   

2.
李普 《瞭望》1985,(49)
刘伯承同志是我党老一代革命家和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曾为党和人民建立殊勋,深受我党广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敬爱。本刊从本期起,陆续刊登李普同志的长篇回忆文章《记刘帅》。文章记述了作者从一九四六年冬天起与刘帅的多次接触中的所见所闻,对刘帅的许多活动以及他的优秀思想作风作了多侧面的、深刻的描述。本期刊登的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老师和长者》。  相似文献   

3.
传话三筛     
北哲 《党政论坛》2012,(2):37-37
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3个筛子筛过了吗?”  相似文献   

4.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了一个旅 店。早上出门的时候,一个 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归来的时候,带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么会没事呢?”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带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摔伤呢?”带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到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稳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参观者没有参观到的东西 我经常在各地跑,遇到参观过苏南乡镇工业的人,总要打听一下他有什么感想?发现有什么新招?在甘肃省的一个县里,一位参观者对我说:“人家(苏南)那厂房,那设备,我们怎么能同人家比?”我问他:“你了解他们当初是怎么干的吗?”答:“这个嘛,没有了解。”陕北的一位参观者对我说:“我  相似文献   

6.
朱正 《瞭望》1988,(41)
一天,遇到一位青年朋友,闲谈了几句,他忽然说:“那本《社交书信大全》我已经看到了。” 我没有听明白,问:“什么书信大全?” “《社交书信大全》。怎么?你不知道?那里面还编进了你的几封信呢。” 他告诉我,他的同事有这书,他无意中在书里翻到了我的信,还以为我早知道了哩。我确实从来不知  相似文献   

7.
“看看我这脑袋” 初见杨卫,只见他至少1.80米的个子,身着一件浅黄色T恤衫,足登高帮旅游鞋,不象教授,倒活脱脱是个“北京师哥”。 后来我告诉他,他看起来更象个运动员。他好象不愿意被人这样看,赶紧“证明”道;“你看看我这脑袋,就会觉得这是个教授了。”  相似文献   

8.
老家村里有两位我喊表姑的邻居。她们是本村邵家的闺女,早年间都嫁到徐州,又都落了难才先后回娘家来立门户的。其中一位婆家姓牟,娘家人都喊她“牟家”,我喊她牟姑。去年初冬回乡,进了家门就听说牟始去世了!我忙问,“牟姑夫呢?”母亲感叹着说,“他一辈子处处靠着你牟姑。连‘走’都是脚跟脚,你牟姑死了不到一个月,他也就死了。”当年邵家把牟姑嫁到徐州,看上的是牟家在城里“办公事”。牟家父子俩都是站马路的巡警,这在城  相似文献   

9.
甘南行(下)     
七 外助自立建设工业 我们花了一个上午和甘南领导同志讨论教育和人才问题,会上空气并不那么令人舒畅。虽则我们找到了联办师院的设想,但目前人才似乎还在流失。甘南是不是真的吸引不了人、又留不住人呢? 饭后,和我一起去的同志说皮鞋跟脱落,走不成路了。一打听,市中心街头就有修理皮鞋的摊子。我午休起来一看,那位同志的鞋跟竟然已经修好了。他兴冲冲对我说: “谁说人们不敢上甘南,街上有的是内地来的手艺人。”接着他讲了以下的情况: 修鞋的是一位女工,浙江诸暨人,在这里设摊修鞋已经两年  相似文献   

10.
刘俊 《党政论坛》2010,(10):33-33
有一次,大发明家爱迪生和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相见,爱迪生说:“耳聋其实并不坏,它在你身边建立了一道屏障,谁都无法打扰你。”海伦不以为然地说:“如果我像你是个发明家,我一定要发明一种让所有失聪者都能恢复听觉的玩意儿。”爱迪生却幽默地说:“我认为这样的发明是瞎耽误工夫,因为他人所说的话听不听都一样。”  相似文献   

11.
槐下居随感     
一、君仁臣真 战国时魏的国君魏斯任命乐羊当三军总司令,攻陷了中山国(今河北省灵寿至唐县一带)。随即把它并入魏国版图,作为儿子魏击的封邑。有一次,魏斯问他的臣僚:“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一致回答:“仁慈的君主。”只有任座一个持异议,插嘴说:“你得到土地,不封你的弟弟,而封你的儿子,怎么能称仁慈?”魏斯勃然大怒。任座一看苗头不对,立即告辞退出。魏斯再问另一位臣僚翟璜,翟璜说:“你当然是仁慈的君主。”魏斯没好气说;“你怎么知道?”  相似文献   

12.
力平 《瞭望》1990,(23)
四、批判极左 力挽狂澜(上)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忙于对国内外大事的操劳处理,经常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吃饭,日以继夜,夜以继日。有一次,一位烈士子女来探望他,恳求他保重身体。傍晚在院子里,周恩来目光炯炯地看着这位同志,说道: “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只有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是他决意面向这场灾难,为党和国家献身的忠诚誓言。这八个字贯串了周恩来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张彩霞 《党政论坛》2013,(23):59-59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一位门生匆忙地跑来对他说:“老师,告诉你一件你绝对想象不到的事……”“等一下”苏格拉底毫不留情地制止道:“你告诉我的话,用三个筛子过滤过了吗?”他的学生察觉情况不妙。不解地摇了摇头。苏格拉底继续说:“当你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时,  相似文献   

14.
李普  沈容 《瞭望》1986,(45)
在哀悼刘伯承元帅的日子里,我们访问了老红军肖克将军,请他谈谈刘帅。我们久仰他文武双全,读过他论述刘帅的文章,对他的见解很钦佩。 他今年七十八岁,腰杆笔挺,语言简练,没有老态。特别令我们吃惊的是他的记忆力,某年某月、张三李四,他记得一清二楚。 他说,他第一次看到刘帅的名字是从南昌城的墙上。南昌起义后的第二天,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团出了一张布告。布告的署名中,第一名就是刘伯承,接  相似文献   

15.
踏着中国革命的漫长征途,走过来一批英雄的女战士。她们以对革命事业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德赢得人们的尊敬,大家习惯地称她们为“大姐”。刘伯承元帅的夫人汪荣华,就是这些“大姐”中的一员。 1986年10月7日,中国大地上空一颗巨星陨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刘伯承同志逝世。噩耗传来,我赶往刘帅家中吊唁。 那时,刘帅住处的大门口已挂起黑黄相间  相似文献   

16.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善于思考,气质高雅,因此成为很多女人的偶像。某天,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来拜访他,表达了爱慕之情后说:“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习惯性地回答:“容我再考虑考虑。”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一个写小说的人,所以我谈文化,带有文人谈文化的特点。我还告诉各位,我有一个独特的体会,因为有一阵西方世界谈要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中国对这个也很紧张,老怕被别人和平演变了。我最近怎么体会到我们中国也有能力把洋人和平演变了呢?现在很多洋人到中国,你去他家的时候,他弄一大盘生菜,两片面包就算是请你吃了午饭了。可是他要是到你家里,你要是给他这个,他甚至很公开地说,你们家吃饭  相似文献   

18.
在最近的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讲了他最近的一段感受。中秋节回家的时候,他去亲切地问候母亲,但母亲却说了一句令他非常惊讶的话:“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安退休。”“妈,我才30多岁呀,怎么就说退休?”老太太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犯了事,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  相似文献   

19.
“个人而言,我有使命感”记者:从管理一个民族企业到现在的全球企业,这种角色转变对你自身的挑战有多大?柳传志:联想集团的话,不能说是对我的挑战,应该说是对杨元庆的挑战,他要从理念、组织上把一切调整得更通畅。我知道你的意思,联想过去是典型的民族企业,无论是从资本上  相似文献   

20.
在出席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四届年会的代表中,有位中等身材、穿着朴实、戴着近视眼镜的中年人。一位代表问他道: “你是哪个厂的?”“不,我不是厂里来的,我是徐州师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