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向军 《理论月刊》2007,(12):112-114
中国共产党人在充分认识和继承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具有人民意志性、制度规范性、社会规范性、人民利益性、法治人性化(以人为本)、和谐法制观的本质,是对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的发展和创新。充分认识这些创造性的论述,可以更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依法治国建设的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2.
邓龙奎 《人民论坛》2015,(2):219-221
文章首先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发展内容、人的发展历史形态和人的发展实现问题等方面思想;阐述了列宁关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促进人的发展路径等方面思想。其次,论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情况所阐述的人的发展思想。最后,阐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思想,强调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指导.然而,正确的理论需与本国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才会产生理论本身所应有的效用.这一经验总结是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的实践是分不开的.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及其历史演变,却是一渡三折、时断时续的.这一历史过程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创新的理论勇气和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4.
李德利 《传承》2009,(16):34-3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指导。然而,正确的理论需与本国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才会产生理论本身所应有的效用。这一经验总结是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的实践是分不开的。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及其历史演变,却是一波三折、时断时续的。这一历史过程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创新的理论勇气和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5.
姚雪瑞 《人民论坛》2012,(23):196-197
实践是人的本质体现。当今世界,生态失调、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人的本质的道德性也显得更为重要,即人类的实践不仅要追求物质的极大丰富,更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的具体化,因此,科学发展观必须突显以人为本的道德指向,为人类创造一个最适合生存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6.
哲学的秘密在于人。任何一种关于人的思考的哲学 ,也都必然蕴涵着对人的死亡的思考。西方死亡思想的历史演变 ,就是众多思想家对死亡思考的结果。西方死亡观的历史演变 ,经历了一个从个体性到普遍性 ,再到个体性 ,最后达到二者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其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哲学、宗教等各种具体的意识形式,是“观念的上层建筑”,是社会生活过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对以往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扬弃的智慧结晶,后经列宁、毛泽东等理论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为其添入了新的科学成分和指导革命实践的积极内容。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航标。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的本质应归结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当代社会文明是由生态文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这四大要素构成的系统;社会文明是由四大要素交互作用而向前推进,只有诸要素全面而协调地发展,社会文明才能得以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9.
郭淑兰  曹富雄 《求索》2010,(2):83-85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就“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作了“发生一发展”说、“本质一特征”说、“结构~功能”说等不同层面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罗俊刚 《传承》2012,(10):38-40
对权威问题的研究是政治学的一个重点领域。权威是人们在意志方面对某种威望或者起支配作用的力量的一种服从关系。传统的权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权威与权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权威有不同的分类。马克思主义的权威观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代意义的中国法律史学科萌生以来,"法制史"、"法律发达史"、"法律史"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今天重新审视其历史的轨迹,体会其内在的关联,对促进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评析大陆法系刑法因果关系中的条件说、原因说、相当因果关系说、客观归责论。在我国传统的刑法因果关系研究中,必然因果关系说和偶然因果关系说并不足以解释其因果关系,应将客观归责论引入我国刑法理论。  相似文献   

13.
在中西方古代社会,分别出现了两种法治论:中国古代法家的"以法治国"法治论;古希腊雅典的思想家的"法治优于一人之治"的法治论。通过对貌似相同两种"法治论"的解析,可以发现中西"法治论"在内容和精神实质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这正是中西走上两条不同的"法治"之路主要原因。研究中西法治理论起源的差异,可以为当代我国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我的中国美学史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节末 《思想战线》2001,27(6):59-62
传统修史惯制缺乏对古代美学史内在发展理路应有的关注,导致美学史史脉研究宏观上难以开展,微观上欠缺深度.中国的美学从起源上看是哲学美学,具有审美优先的特点.自然主义和人格主义是古代美学的两大品格,它们是内在统一的.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庄子美学和从玄到禅是两次大突破,先秦、魏晋和明清之际又发生了三次大综合.合理地确定基础文本对修撰美学史十分重要,因为基础文本中蕴藏着核心问题.以研究中国人的感情经验为内容、以严密的思辩为特征、以适当理论为指导,所形成的美学史,才是扎实的.  相似文献   

15.
法律以确定性作为自身追求的目标和表现形式。法律的确定性首先是其价值的确定性 ,其次是法律的形式理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公、私法在价值、形式理性上的确定性是不同的。自近代以来 ,公、私法在确定性上实现了一致。  相似文献   

16.
信息犯罪是信息社会的产物,由于我国侦查技术的局限和法律规定的滞后,信息犯罪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制约。本文就研究信息犯罪的必要性、信息犯罪的防范应该主要依靠法律,还是依靠技术手段以及刑法在防治信息犯罪中的作用、相关立法的完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自然法从古希腊伊始,至今一直是法律思想领域的一柱栋梁,它历经西方社会各大学派的吹捧或是抨击,从兴盛到没落再到复苏,不得不说它是西方法律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学说。它奠定了西方法律人权、民主、分权等观念的基础,它的超然、实然、应然的内容层次也为现代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它在西方法律文明史上的地位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年来公安行政执法中人民警察执法权益屡遭侵害的现象,提出人民警察执法权益保护的途径: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加强公安机关自身建设;加强有关警察权益的立法保护;努力改善全社会的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19.
公安机关和公安执法工作要真正做到执法为民,首要的是澄清认识问题。一是如何定位公安机关的角色?二是如何界定警察的权利和义务?三是如何行使警察权力?四是如何看待警务保障?只有澄清这些认识问题,才能使公安工作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真正体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真正做到执法为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司法制度的进步,给刑事执法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刑事侦查主体的要求越来越高,应该从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业务能力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改善侦查证据意识淡薄的现状,以更好地为刑事诉讼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