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从保安率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当天延安各界群众代表在城内最好的“三仙园饭馆”盛情宴请了毛泽东、朱德和中央党、政、军领导人。不几天,毛泽东又代表苏维埃抗日民主政府回请了延安的各界干部群众代表,席间他鼓励延安人民借贷资金,发展经济,公平买卖,繁荣市场,把延安建设成和平繁荣的模范城。延安呈现一片祥和似春、人民安居乐业之景象。  相似文献   

2.
杨尚昆是1940年底从太行回到延安的,一直到1947年撤退。他在延安工作、生活了六、七年。在“难忘的延安岁月”中,直接参与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本文试着对杨尚昆在延安的工作和生活作一简述。“延安整风是很伟大的,不然全党的思想统一不了”杨尚昆是1940年底回到延安的。那时,延安正紧锣密鼓地准备七大,把各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都召了回来。但皖南事变的发生,使形势骤然紧张,会期被迫推迟,杨尚昆等也就留在延安。杨尚昆回到延安不久,中央决定由他协助王稼祥管理华北委员会的工作。8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改组,他仍任北方局书记…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对解决党内矛盾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伟大的尝试,开展了长达4年之久的延安整风,为我们提供了成功解决党内矛盾的光辉范例。延安整风虽然已经过去60多年了,但延安整风作为在延安时期解决党内矛盾的一种卓有成效的形式,在运动中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坚持的原则和方针,对于正确解决新时期的党内矛盾,仍具有极其重要而深刻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延安是历史的教科书,有关中国革命运动的问题在这里都有它的章节,有着极为详尽的阐释和说明。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哺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必须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我认为要弘扬延安精神,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5.
王锋 《北京党史》2008,(2):60-61
延安,承载了一段非常重要的中国历史,“延安时期,黄土地上,毛泽东思想在这里形成,新中国的雏形在这里孕育,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传统在这里被重新阐释和规范。”无论是研究中国现当代史,还是研究中共历史,延安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巨大存在。《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7月版)是朱鸿召历时数年,在大量查阅文献、档案资料并多次深人延安实地考察,多方采访延安革命老人的基础上写就的。  相似文献   

6.
5月26日至6月1日我们中青班的学员到我国的革命圣地——延安进行社会实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先从深圳坐飞机到西安,再从西安驱车三百多公里到达延安。虽然旅途很疲惫,但是到了延安我仍然很激动。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保卫延安〉)这部长篇小说,知道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曾经在这里指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7.
1945年,黄炎培以国民政府参政员的身份到访延安,在延安,他见到了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  相似文献   

8.
1945年,黄炎培以国民政府参政员的身份到访延安,在延安,他见到了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  相似文献   

9.
青年,
  中国青年,
  延安吃的小米饭,
  延安穿的麻草鞋,
  为什么你要爱延安?
  青年回答:
  我们不怕走烂脚底板,
  也不怕遇上九妖十八怪,
  怕只怕吃不上延安的小米饭,
  不能到前方抗战,
  只怕取不上延安的经典,
  不能变成最革命的青年……  相似文献   

10.
青年,
  中国青年,
  延安吃的小米饭,
  延安穿的麻草鞋,
  为什么你要爱延安?
  青年回答:
  我们不怕走烂脚底板,
  也不怕遇上九妖十八怪,
  怕只怕吃不上延安的小米饭,
  不能到前方抗战,
  只怕取不上延安的经典,
  不能变成最革命的青年……  相似文献   

11.
刘明钢 《湘潮》2008,(12):34-37
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由于有了相对安定的环境,许多红军老战士、老革命开始寻找人生的伴侣。陈云、彭德怀、邓小平、王稼祥都是在延安喜结良缘,留下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2.
邓大姐在延安(上篇)金凤延安,中国的革命圣地。1937年到1947年,党中央、毛主席曾驻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国革命事业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在这片具有光荣传统的土地上,工作、学习、生活和战斗过,不仅与延安和延安人...  相似文献   

13.
黎湘 《奋斗》2006,(10):14-16
延安,不仅仅是历史的;延安,也不仅仅是传统的;延安,是现代的,是一个多彩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陆石 《红岩春秋》2009,(1):22-24
秧歌队“改戏风波” 1944年春,周副主席(在延安时,大家对他的称呼)邀请重庆各家报社的记者来延安参观访问,并组成了一个新闻记者代表团。周副主席要举行一次秧歌剧汇演来招待他们。他对这次汇演非常重视,事先开了一个动员会,有鲁迅文学院、边区群众剧团、八路军留守兵团、中央党校、延安保安处、延安直属分区、  相似文献   

15.
王道生 《求贤》2012,(11):48-51
最近几年,天津延安精神研究会每年暑假都组织天津大中学校师生赴延安参观学习,今年是第四次了:我有幸应邀随团去延安考察,收获颇丰,感触颇深。大量的历史事实使我认识到,延安,不仅是中国革命出理论、出路线、出政策的革命圣地,同时它又是出干部、出人才的圣地,延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中国革命培养人才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认...  相似文献   

16.
<正>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美国学者托马斯·亚瑟·毕森和欧文·拉铁摩尔等一行人于6月21日到达延安。毕森用铅笔在两个笔记本上记录了4天的延安之行,这些笔录成为《1937,延安对话》一书的最初手稿,这部极具史料价值的原始档案详细叙述了毕森等人在延安4天的具体情况,为我们了解七七事变前中共的抗战主张、延安的风土民情,进而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字、照片等叙事史料。  相似文献   

17.
60年前,当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的第二年,延安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黄克功因私情枪杀了一名投奔延安的女青年,被延安高等法院判处死刑。这件事被称为“黄克功案件”。黄克功历经井冈山几次反围剿斗争,后来又随红军走上长征道路。红军在陕北会师时,他已是身经百战的红军旅长。党中央在延安成立抗日军政大学,调黄克功任第六队队长,是颇受人瞩目尊敬的一位红军高级干部。刘前是一位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城市姑娘。来延安后,先是在抗大学习,后来被调到陕北公学。那时候刚到延安的女青年热情奔放,对革命充满了激情,经历过长…  相似文献   

18.
叶子 《广东党史》2011,(8):9-14
“延安五老”,指的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五人。“延安五老”这一称谓,缘自朱德总司令1942年写的《游南泥湾》一诗,诗中有“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等句。诗传开后,“延安五老”便在中央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中叫响了。  相似文献   

19.
陕甘宁边区的二流子改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4年7月1日,黄炎培、傅斯年、左舜生等7位国民参政员冲破国民党当局的重重阻挠,终于踏上了访问延安的旅途,对延安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其间,黄炎培先生深为延安军民昂扬的斗志、俭朴的生活、健康的民风所感染、所激动。返回重庆后,黄炎培先生在夫人姚维钧的帮助下,写成了《延安归来》。尽管许多朋友说“这万万要不得,你替共产党宣传,太危险了”,但黄炎培先生还是毅然决然地把书稿交由重庆国讯书店出版了,结果流传甚广,深为社会各界欢迎。在《延安归来》中,黄炎培先生写到延安街上“没有看到一个游手闲荡的人,他们叫做二流子…  相似文献   

20.
说到整风,人们很自然会想到延安整风运动,这是中共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在全党进行了一次普遍马克思主义教育,有力地整治了党内不正之风,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时至今日,延安整风依然有其宝贵的借鉴意义,延安整风精神也永远是我党的一笔珍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