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合性成语是指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基本一致的成语,这些成语何以成为成语,很少有人关注,在认识成语的性质、确定成语与其他短语的划界等方面,很多纠缠不清的问题都涉及到这类成语。本文以源于《论语》的成语为例,讨论了组合性成语的生成及性质,指出意义上的去情节化、去指称化,概念化的整体性以及形式上的四字格、组成语素的非自由性是成语的重要特征,也是组合性成语区别于自由短语和惯用语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英语成语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带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语言成分。英语成语的源头十分广泛,有些成语的源头是很难探寻,甚至是无法确定的,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它首次出现在《圣经》上,就认为《圣经》是该成语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但在俄语教学中对成语重视不够.本文从认知、跨文化交际、存在的问题入手,呼吁加强基础阶段的俄语成语教学,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伦理学的视角出发,首先揭示了邯郸成语中德法并治的治国方略,接着从官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制度三个方面阐述了邯郸成语中的吏治制度,最后指出邯郸成语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老言 《公民与法治》2010,(12):52-52
某市教育局胡局长的儿子胡图上初中了,学习成绩一直是下游,特别是语文成绩老是不及格。一次,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将7个成语背诵并作出正确解释。晚上,胡图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死记硬背上了,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人民群众长期以来惯用的固定词组或短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等特点,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它即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汉语中成语极为丰富,它主要以四字结构为主,其结构严谨、文...  相似文献   

7.
宋伟哲 《检察风云》2022,(19):80-81
<正>在法律文明的长河中,法律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在西方社会,法律谚语深受人们青睐。复杂深邃的法理经过谚语的通俗化演绎,深入人心。其实在东方社会,法律语言的影响也极为深远。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成语的大千世界里,许多词汇与法律息息相关。同一般的谚语相比,成语言简意赅,有明确的源流典故,更富历史文化韵味。从古至今,法律成语在中国人的法律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熟知法律成语典故,熟练运用法律成语,是当代中国法律人传承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独特通路。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成千上万的成语典故中,关于宰相的典故也不少,成语因宰相而成,宰相也因成语而名.读来颇耐人寻味. 山中宰相南朝名士陶弘景隐居山中,朝廷每有大事,必定派人去询问他, 以求良策.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今泛指那些不在其位而谋其政的人. 伴食宰相唐朝卢怀慎与姚崇同为宰相.卢自以为才能不及姚崇,遇事推 诿,不敢负责,时人称之为“伴食宰相”.后指那些只享受高官厚禄却不干事的达官要员.  相似文献   

9.
亦明 《政府法制》2010,(20):16-16
1966年,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新街口总政排演场审查出国节目时,对京剧《霸王别姬》中的项羽,从头至尾连用了六个"一"字开头的成语,这六个成语不仅把项羽的性格特征和失败的全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而且妙语连珠,风趣幽默,画龙点晴,每句成语都运用得恰到好处,听罢令人既哑然失笑,又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0.
刘继兴 《政府法制》2010,(16):51-51
在遭到了巨大的打击时,人们往往喜欢用成语“五雷轰顶”来形容。但其中的“五雷”指的是什么呢?首先需搞明白一个古代盛行的学术概念:五行。  相似文献   

11.
钱国宏 《政府法制》2014,(26):17-17
“蛛丝马迹”是个使用率很高的成语,释义为: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很多人望文生义,认为“蛛丝马迹”中的“马迹”是指马的蹄印,甚至连《中国成语大词典》、《汉语成语考释词典》都解释为“马”是骑马的马.其实,“蛛丝马迹”中的“马”,与拉车驾辕、四蹄如飞的哺乳动物“马”没有任何关联,而是指一种活动于灶台上的小昆虫。  相似文献   

12.
读友 《政府法制》2012,(8):28-28
现实生活中,“小三”、瘪三、张三,都不是好称谓。而在成语中,“三”也倒了霉了,凡“三”和“四”搭配在一起的成语.多是贬义,如“朝三暮四”、“丢三落四”、“三妻四妾”、“推三阻四”等等。  相似文献   

13.
在坚持社会本位的现代民法,公序良俗原则已成为支配整个法秩序的价值理念,它并未否定私法自治,而是划定了私法自治的边界。内涵的不确定性,使得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势必危及法的安定性,因此应在法的安定性与个案正义之间实现平衡。在理论和实践中,公序良俗原则司法适用的方法主要有类型化及价值补充法。在公序良俗原则通过价值判断对案件予以具体化时,应避免法官的主观感情,具体考量各种主客观因素。其功能的拓展使得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法律效果逐渐由绝对无效演变为相对无效。  相似文献   

14.
“法律”语义的演变过程能够标记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从词源上来说,“法律”是中国本土化词语,但是其语义却在外来法律文化的冲击之下,发生了两次重大演变。第一次演变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马礼逊、卫三畏等传教士将西方工业革命后的文明引入中国,将古汉语中的“法律”与西方“law”的语义对应起来,打破古汉语“法律”语义的封闭系统;第二次演变是在19世纪末20纪初清末法律移植的过程中。随着大量日本法律工具书被译介到中国,“法律”语义再一次演变并得到当时社会自上而下的认同,影响极其深远,“法律”语义完成了近代化定型。“法律”作为最为核心的法律术语之一,准确细致地描写其语义近代化演变过程,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法制近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清池 《中外法学》2008,(2):273-294
<正>导言美国的公司法研究不仅影响其本国法律制度的变革,也引领其他国家与地区公司法研究的方向。国内学术界与实务界对美国的公司法多有了解,却少关注美国公司法研究自身的发展。检讨美国公司法研究的演变历程,既有助于深化对美国公司法的理解,对当下国内的公司法研究也不无启示与促进。本文以时间为序,大体分三个阶段来考察美国公司法研究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为殖民地时期至上个世纪中叶,其间美国的公司法逐步发育成熟,公司法研究反映和总结了这一时期公司法的发展,确立了理解美国公司法的基本范式。第二阶段是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美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介绍并分析英国早期律师制度的形成和原因、其分类、规模、大致活动的情况、在当时所起的作用、相关法律规定及职业道德要求、启示意义。本文关注的重点在于英国早期的律师何以能够存活和获得初步发展,为中世纪时期的英国法治的运行和发展注入一种活力,并对后来英国律师制度的定型乃至法治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升 《河北法学》2014,(5):112-120
产生于特定经济社会变革时空场域中的房地产,自身具有的属性使其成为社会阶层分层经济资本标准中的主体要素,而社会中的多重利益聚合致使房地产走向了金融化,原初公民住房权的载体特性被人为窄化,其阶层的切割性作用得到张扬。在社会阶层的内卷化、封闭化发展历程中,房地产的天然代际传递性与天然代内财富转移性起到了重要的固化性作用,其自身从普通意义上的财富组成因素,质变为社会阶层的结构、位序以及流动方向定型的强化器。  相似文献   

18.
四川泸州二奶遗嘱一案早已尘埃落进,法院判决将财产留给第三者的遗嘱因违背社会公序良俗而无效。但是,社会的公序良俗能否作为审判依据,其能否被量化、固定从而成为今后判决类似案件的统一化标准却值得商榷,毕竟公序良俗含义过于概括且其内涵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对此,本文通过对比德国相关法律理论,就该类案件作出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汉语的宾语一般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但在上古时期的文献里,我们常常看到宾语挪到动词谓语之前的现象。这种宾语前置是上古汉语常用的句式,而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却变为变式句。本文考察从古文献中能看到的宾语前置句式,探究宾语前置在汉语发展当中的演变过程及其地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仲裁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吸取了调解和审判的优点,演变出新的形式,在运用上更加灵活。尽管形式发生了演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仲裁在适用法律的层面上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以美国为视角,对仲裁制度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并试对《统一仲裁法》修改过程中出现的几个热点问题作简要的介绍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