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不能回避的社会问题。为了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很多大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始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校外兼职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实习生、学生兼职在法律是否具有《劳动合同法》上的劳动者的主体资格目前为止还存在争议,如何把大学生兼职行为纳入《劳动合同法》的保护范畴是保护大学生权益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兼职的现状,大学生兼职的法律关系,并提出对大学生权益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实习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实习中合法权益如何保障成为目前热烈讨论的问题。要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首先要界定大学生实习的含义及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明确大学生实习中存在哪些法律关系,各个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权利、义务和责任。这样才能构建保障大学生实习中合法权益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由于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关系不同,有的具有劳动者的身份,因而享有工资和"五险一金"等劳动者的权利;有的不具有劳动者的身份,和用人单位之间只能是劳务关系,只能取得生活补助等报酬,人身受到伤害适用《侵权责任法》。相关部门应当尽快完善大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法规,明确顶岗实习的法律关系,保护顶岗实习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喻靖文 《法制与社会》2012,(33):164-165
针对我国目前顶岗实习大学生劳动者权益难以获得劳动法律保护的实际情况,本文从我国《宪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以及相关法理视角分析,认为顶岗实习的大学生"学生"身份并不排斥"劳动者"身份,大学生顶岗实习关系具有劳动关系属性,将"顶岗实习"简单地视同"勤供俭学"而否认顶岗实习关系的劳动关系性质是错误的,顶岗实习大学生劳动者权益应当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5.
李佩 《法庭内外》2011,(12):33-34
大学生为了应对就业压力,同时为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通常会在最后一个学年通过学校介绍或者自己联系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在读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实习已成为定律和常规甚至纳入学校的培养计划或方案。但是,面对准大学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实习,其身份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劳动者,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不是劳动关系,我国现在没有一部专门法律来对此进行调整。如果界定为劳动者,享受我国《劳动法》的特殊保护;否则,只能是一种劳务关系,在双方地位平等的前提下,依照民事法律,给予实习或就业的学生与用人单位同等的法律保护,而实习或就业的大学生的工伤、劳动待遇(包括工资、试用期等的合法性)、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缴纳就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6.
劳动创造生活,劳动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制定多种法律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存在误区,作为劳动者中的一员,我们有必要去辨析误区,增强劳动者的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自1994年以来,我国陆续制定并颁布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核心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建立未定和谐的劳动法律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实践中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现象的频繁发生,暴露了我国劳动法的缺陷与不足.本文指出要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就亟需针对劳动法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以完善,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高付华 《法制与社会》2010,(34):390-39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者参与社会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然而,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其权利保障却面临很多法律困境,究其根源就是该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本文将以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辨析为视角,反思传统理论中的区分标准,试图构建一套新的界分标准,为实践中解决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寻找一条新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稳定、和谐发展,我国已经制定颁行了以《劳动法》为基本法的一大批劳动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无不体现着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相对于用工者而言处于弱势地位,其与用工者在订立与履行劳动契约过程中,实质上是以法律的形式平等掩盖了双方的实际不平等地位.这就要求现代劳动法应以约束和规范用工者劳动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立法价值取向,要在法律上形成劳动基准制度、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劳动监察制度,运用法律手段衡平劳动者与用工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当代中国的劳动法制建设而言,同样需要我们做到劳动立法、司法与执法工作并举,形成有效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1.
邓新龙 《政法学刊》2013,30(1):47-51
劳动力派遣就是一种新型用工关系,劳动力派遣涉及到派遣机构与劳动者之间的特殊劳动关系,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企业、事业单位违规使用劳务派遣工,逃避劳动合同责任,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力派遣中劳动者权益如何保护,劳动力派遣关系如何进行法律规制,是促进我国劳动力派遣制度完善并切实保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学生在实习、就业时经常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法律问题,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侵犯。本文从法律角度对学生在实习和就业时遇到的相关问题作了解读,并结合典型案例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以及从学校角度提出了提高学生法律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以帮助大学生在实习和就业时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同时,重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入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每年大幅度递增。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困境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法律保障是今后的一项重大课题。基于此,本文试从分析大学生就业困境入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之保障。  相似文献   

14.
姜辉 《法制与社会》2010,(4):116-117
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赔偿的解决主要取决于如何认定高校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及高校责任的归结问题。高校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不是单一的,包括教育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等,决定民事责任其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本文指出加强对学生伤害事故中高校民事责任认定的研究,有助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高等学校学生伤害事故,依法维护大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劳动合同法虽然专节对非全日制用工作出了规定,但由于法律规定的不足和缺乏可操作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是当前平等保护非全日制劳动者利益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将大学生培育成为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劳动者,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法律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实施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法律素质的培育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07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劳动合同法,并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的总体原则是,向劳动者倾斜,保护劳动者的权益。那法律有哪些具体规定保护了我们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呢?  相似文献   

18.
现在很多企业为了用工方便。不愿意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觉得如果签了书面劳动合同。用工就要受到太多牵制.因此能不签就不签。其实这种想法是很错误的.因为现行劳动法及相关的法规、规章对劳动者的权利保护非常详尽、到位。而且偏向劳动者一方.着重保护劳动者权利。即使单位与劳动者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的待遇一样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劳动者还享有随时解除合同等各种特权,在发生劳动纠纷时,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比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享有更多的权利和更到位的保护。有时.还会对未签汀书面劳动合同的单位进行各种惩罚性措施。这显然对用人单位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正确的做法并不是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是通过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通过运用双方的平等协商权来约定双方对一些问题处理的程序及后果.只要这种约定不是违反法律的禁止性条款的,就是合法有效的,就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制订详尽而奖罚分明的各种规章制度作为对劳动合同的补充.这样才能在劳资双方发生纠纷时充分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学生们有了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是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学生们的道德法治观念却越来越薄弱.近年来,大学生犯罪行为屡屡发生,这个现象让社会陷入了深思.大学生和高职院校是受高等教育的人,为什么这群受到优质教育的人却成了犯罪高发的人群.现在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提升,已经是...  相似文献   

20.
马玲 《法制与社会》2011,(30):166-166,17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市场转型的需要,劳动者已成为社会人数较多的一个阶层。劳动者要求参与企业的利益分配、提高自身的地位等诉求,由于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力量的失衡问题越来越严重,劳动者只能寄希望于代表其利益的工会能为其争取合法权益。本文提出我国工会在劳动者维权中的角色缺位问题,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以及工会法律规定的不全面,操作性不强等,进而提出了解决工会角色缺位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