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前不久,一位留美归国省亲的好友来我家,也许是久别乍遇的喜悦,我俩谈锋甚健。后来他讲了一件至今都懊恨的事,搅得我数月来也思绪不宁,慢慢地就想到了写这篇文章。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一个美国学生问我的朋友说:“我跟一些东方人谈话,觉得他们很有礼貌,很尊重别人,但也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  相似文献   

2.
小汪是个入伍三年的老兵,颇有点才华,写得一手好字。可就是有点“不拘小节”,每天早晨起来不肯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拖了班里的后腿。为此,小汪没少挨班长的“批”。可他一点也不开窍,依然我行我素,气得班长直跺脚。一天,他们的指导员见小汪在练字,特意凑过身去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啊。”小汪把嘴一撇,意思是说“你也懂?”指导员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意,说道:“中国汉字是方块字,其中既有美学,又有力学……。”于是从古之书圣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说到当代的郭沫若、沙孟海、舒同。指导员见他听得入了迷,便话锋一转:“字如其人,你的字的确很美,但不象你。”小汪一下子呆了,说了声:“怎的?”指导员便趁热打铁,“看你的被子窝窝囊囊的,象练书法的人吗?”并告诉他:叠被子犹如写字,也很有讲究。一个字中  相似文献   

3.
杨利 《瞭望》2004,(21)
贵刊的农民职业病报道写得很好很及时。农民在就业过程中,之所以会得各种职业病。关键的问题是就业单位没有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4.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何种形象呢?最近,我在一次旅行中和一批外国人谈起了这个问题,他们的看法很令我深思。一对马来西亚夫妇对我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得那么快、那么好,可是中国人服务质量差得可怕。”这对夫妇回忆他们今年在意大利的旅行,相比之下,天壤之别。他们认为,外国人来中国旅游不怕花钱,但既然花了那份钱,你就该有那份服务。又花钱又受罪的旅游谁还愿意来?邻座的外国人有同感。他们认为,中国服务质量差的根本原因是人民的文化素质上不去。中国对职员的教育重在政治教育,忽略文化教育。在国外,侍者是大学生的不奇怪,且…  相似文献   

5.
今年二月,本刊登载了我写的《论“变”》一文,谈到里根政府为了适应内外形势需要,在外交政策方面似有图变之意,但又受到主客观的限制,变与不变,变好还是变坏,尚有待观察。 这个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也正是如此,似乎变好的决心未下,变坏又有些扭捏作态。 去年八月,里根政府同中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再次肯定美国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明确表示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不干涉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许多想头挺怪:什么都想求全。金要足赤,补要十全,好处一样不能少,弊端一点不能有,连宗教信仰也与众不同。和尚们要成佛先得苦修,又要戒杀生,又要戒酒肉,又要戒色欲,苦得很;耶教徒要进天堂,也得不断地赎罪,修士修女们更要牺牲毕生幸福以侍奉天主;唯独中国修道的,酒也喝得,欲也纵得,人也杀得,而且有纯阳祖师这现成的标本可资仿效;“三醉岳阳楼”、“三戏白牡丹”,“飞剑斩黄龙”,照样是仙风道骨。  相似文献   

7.
德贵 《侨园》2013,(12):27-27
<正>来美国多年,我在华盛顿、旧金山等几个城市都呆过,我在华人圈里发现在美国的华人对购车的习惯很有"讲究"。按照来美国居住的时间早晚,人们习惯上把美国华人分为老华人、新华人和中年华人三大类。由于他们的出身背景、经济条件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各异,因此在用车习惯上也有差别。美国老华人大都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他们有的在美国出生,有的小时候就移民到了美国,也有一些是年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其人     
贾平凹是当代中国作家里的奇才。他今年三十七岁,写了三十八本书。短篇、中篇、长篇都写。散文自成一格。间或也写诗。他的书摆在地下,可以超过他的膝盖。写得多的作家也有。有人长篇不过月,中篇不过周,短篇不过夜。写得多,而不滥,少。  相似文献   

9.
唐黎标的"领导要学会亲自说话"一文指出,有些领导不会亲自说话,哪怕是一个很简短的讲话,也得别人替他写得好好的,好像走路,得要拐杖才行;有些领导,他们的话并不是自己要说的,往往是官话、套话、空话,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风格。因此,领导要学会亲自说话。  相似文献   

10.
读书的讲究     
作为一个中国人,第一要读历史书。中国人不能不知道中国的历史,无论你是从事社会科学,还是从事自然科学,或者你是一个商人,一个军人,一个政治家,历史书总是特别重要.因为任何唯物主义的理论,就是从历史实践中诞生的。了解历史,也就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以及历史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中明白人类的创造作用,找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规律。第二是中国古典文学包括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对于爱好文学的青年尤为重要。我们今天的不少小说家与诗人,他们的文章写得很美,很别致,但细细一读,发现不少人的文章缺少功力,也…  相似文献   

11.
三进索马里 索马里的形势近两年一直很乱。1989年底,中国大使馆撤回,新华社撤得还要早一些,因此所有对这里的报道都由新华社非洲总分社代管。 1992年12月初,联合国安理会决定派遣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进驻索马里。外电曾有报道,说这是海湾战争之后的又一次重大事件,因此也引发了又一场新闻战:世界各国有400多名记者都赶去了。 北京总社国际部曾打电话给我  相似文献   

12.
代人作传,特别是代要人名士写传,眼下在美国文坛上是一种很时兴的行业。 代人为文,我国古已有之,俗称为人捉刀。捉刀的,大多是文人学士,笔下能生花者。他们受雇于人,专作歌功颂德的文字。现今美国文坛上的捉刀人,情况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捉刀人在英语中叫“ghost-writer”,字面意思是“鬼魂作家”。何以有此雅称?人们只是长期沿  相似文献   

13.
娄岩 《侨园》2013,(1):28
不久前我遇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于是有了写出来与你们分享的冲动。事情是这样的,我的汽车保险公司送来一份只有19美元的账单,我当时很诧异。我刚更换过汽车保险公司,而且按照代理人的要求一次性付清了全年的保费。在这种情形下,这附加的19美元款项自然很像突然闯入的不速之客,令我莫名其妙就不足为怪了。钱很少,但我也得搞清楚来由不是?于是我拨通了代理的电话,答复是没有提供你儿子是优秀学生的证明。又是儿子!为给他买汽车保险,我的保险费翻了两番。我的理解是美国人对刚成年孩子的不信任,起码他们认为少年人出车祸的比  相似文献   

14.
智慧的短处     
智慧也有短处?是的。就象树长大了容易折断和船大了不易调头一样。航天行业可谓智者云集,可他们也有许多解决不了的难题。而这其中的有些难题,如果让小学生去解答,可能就很简单了。美国航天员在太空飞行时,笔会写不出字来,因为在失重状态下,笔芯里的液体是不流动的,于是美国航天科学家开始着手研究一种能写出字来的笔。然而,这个难题竟然被俄罗斯研究人员轻易地解开了,  相似文献   

15.
新春絮语     
最近美国出版了一本奥维卡·谢尔的新作——《发家致富光荣:八十年代的中国》。为此《纽约时报》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了书评。索尔兹伯里在书评中有这样一段话:“奥维卡·谢尔将他在《纽约人》杂志上发表的有关中国的报道收集成册,贴切地题之为〈发家致富光荣〉。在邓小平黄金时代的这个中国,这是很重要的口号。现在,农民们在兴高彩烈地这样千,这在中国农村是几千年来没有过的现象。也许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中国的‘新长征’是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年已70岁的退下来的农村干部,贵刊第27期“热点观察”栏目刊登的《谨防农村出现“政治空白”》一文,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感到这篇文章写得很及时,很有针对性,是一篇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好文章。这篇文章实事求是地报道了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财政上的实际困  相似文献   

17.
一个下雨天,生产队里开会。一个缠过足的老太太一颠一颠地走到我面前,悄悄地问我:“你会不会写字?”这问题问得奇怪,下乡的知识青年,怎么可能不会写字。不过看老太太问得认真,不像是开玩笑,我也认真地点了点头。“那么,你会不会写信?”我又点点头。老太太的眼睛一亮,有点迟疑地问道:“你,能不能帮我写一封信?”她说着,从大襟上衣的胸口里拿出两封捏得皱巴巴的信,“我儿子写了两封信来,我想给他回个信。你帮帮我,好吗?”这样的要求,在我是力所能及,我便答应了她。老太太的儿子在外地干活,写了两封信给她。两封信相隔有半年,写得很简短,内容只是  相似文献   

18.
明星啊,明星     
我很生自己的气:为什么我不是明星?!明星可以板戏.可以作主持人.演戏iN够了.做主持人做够了.还可以出书时!念几天书无所谓.只有事儿就行。不会写别的.还不会写自传吗?通常是记者少明星.这回是明星自己炒自己.就更有戏了。有戏就有观众,有戏就有读者。可写的东凸很、也不必样样都写·只选几个有嚼头的。当\要写男人了。这世界不就是男人和女人的么y男人未入是丈夫.写一本书只被丈夫是报没味的.谁没有文天?要写就写情人.这才有“戏”。有情人也有苦恼。普通人苦恼是自己的。我是明星呀.我得把苦恼告诉大家。我虽然和某个…  相似文献   

19.
贵刊是我多年来每期必看的刊物。新彩版印刷精良、文图并茂、编排更加清爽,赏心悦目,这些“新貌”值得肯定。除此之外,刊物的内容也有新的突破,好多篇文章都很有新意和冲击力。比如《科学发展的十大方略》一文,归纳得很好,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再如《我们是谁?》一文,让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县级一把手的“酸甜苦辣”,能否有记者再采访上一级(市级、厅级)的官员,写一篇触及他们心态的“实录”。  相似文献   

20.
朱航满 《各界》2022,(3):91-92
在书店翻到陈卓策划的"陈乐民作品新编",其中有一册文集《山高水远》,系陈先生的一些怀人忆旧的散文合编,大约十四五万字.此书做得很精致,也很小巧,令人颇感舒服. 很快将陈乐民的文章读了一遍,感到陈先生的文章之佳,乃是言之有物,颇有深度,又不失文人情趣.难得的是,陈先生的文章极简洁而有味,显然是很受中国传统文章的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