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源视角:贫困女性社会支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长白学刊》2010,(3):102-105
社会转型期的女性贫困与特定的历史、经济密切相关,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保障转型导致的社会分化,是出现贫困女性化的结构性原因;资源不足是造成女性贫困的最主要因素。在城市空间中,制度资源是最常见的一种正式支持,但制度资源的匮乏和获得的不平等,使得社会公共服务只能满足部分贫困女性的初级物质需求,对缓解或减轻贫困的作用有限。亲缘网络在女性应对贫困中发挥主要的社会支持功能,但贫困对社会支持的消解作用已经显现。女性采用节流策略应对贫困的同时,还应努力开辟增加经济资源的渠道,尤其是发掘家庭外部资源以获得改变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王卓 《人民论坛》2020,(11):86-89
流动人口的贫困性质复杂、社会风险隐蔽性较强,多维度贫困治理处于盲区。推进"两不愁、三保障"扶贫目标覆盖贫困流动人口,有利于缓解其生存困境;为贫困流动人口提供小微金融服务和技能培训,有利于稳定就业,扩充其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化解贫困流动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体制障碍。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当前实际情况,非自愿移民贫困指的是非自愿移民的绝对贫困,即非自愿移民依靠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求。由于非自愿移民发展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我国当前的非自愿移民贫困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文化风险和环境风险等方面,这些风险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非自愿移民的贫困。  相似文献   

4.
贫困·贫困标准 贫困: 一种物质生活困难的状态,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以及一个特定群体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 贫困从程度上可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从范围上可分为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 绝对贫困也称生存贫困,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人类社会对贫困根源认识产生的一大飞跃,是从侧重贫困的物质匮乏状况转向更多从社会经济文化和制度性结构中考察贫困和寻找贫困的社会成因。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所指出的,贫困最终不是收入低下,而是获得基本物质福利的机会和能力的缺失[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2000年《全球贫困问题报告》中,亦指出:人类贫困是指缺乏人类发展最基本的机会和选择。长寿、健康、体面的生活,自由、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城镇居民贫困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存在有着绝对和相对意义上的贫困,造成部分城镇居民生活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既有体制转换的因素,有社会结构方面的原因,同时也与居民自身的状况有关。缓解城镇贫困的政策取向,应当服从于改革大方向,即有利于企业朝着有竞争力的方向发展,有利于鼓励个人朝更新素质增加人力资本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建立社会互助和自我救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种社会人口因素使部分俄罗斯民众陷入低收入贫困和剥夺式贫困的风险之中,这启示我国扶贫工作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失业人员的社会支持体制、健全和完善老年人再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8.
加快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的步伐华福周消除贫困是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特别是消除妇女贫困问题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密切关注的焦点。今年3月,联合国在哥本哈根的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强调了采取措施缓解贫困对人类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确定1996年为世界扶贫年。...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妇女贫困呈现出新的地域性与内涵特点,相应地对妇女贫困的研究重点也应有所转移。本文在纵观2000年以来研究者对中国妇女贫困的理解与认知、贫困研究方法、贫困原因分析、对贫困的体验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妇女贫困研究的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10.
贫困问题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治理贫困,摆脱贫困,在新世纪显得更加紧迫和急切。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贫困的重点主要在农村。而农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将是中国社会的主体。如果农村的贫困问题不能尽快得以解决,则中国在21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面对新世纪,我们必须认真审视、积极思考农村贫困与扶贫的问题,探索和寻觅加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方法。一、对贫困的再认识贫困有两种情况,一种为“绝对贫困”,是指社会成员的收入达不到维持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  相似文献   

11.
对于人类社会贫困问题的理论思考郭继强1996年是“消除世界绝对贫困年”,同时,全人类的贫困问题日益在加重,因此,从理论上探讨人类的贫困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一、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及其相互关系就概念而言,贫困是指人们缺乏物质生活资料和劳动力再生产的...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解决相对贫困的目标,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为基础、以低保为主线,分析我国社会救助从解决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的转变。2010年前:解决绝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家庭经济状况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  相似文献   

13.
吴高辉  岳经纶 《探索与争鸣》2023,(8):39-58+177-178+2
世界现代化进程呈现出贫困现象全球化与反贫困目标欧美化的悖论,在现代性危机中去认识该悖论的产生原理,是贫困治理与社会政策学的基础性问题。从世界贫困史视野来看,贫困与反贫困的观念与结构总体上呈现出从个体文明与地方化到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从前现代世界到近代世界,在经济全球化、工业化与帝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工人阶级激进主义运动等因素作用下,反贫困从穷人道德的污名化取向转向社会经济问题治理取向;“国家”逐步取代宗教慈善以及家庭、社区、行会等,承担起反贫困全球化的主要责任,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出了福利模式。进入当代世界,尽管反结构性贫困成为全球共识,但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仅没有顺利实现西方式现代工业化目标,反而沦为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附庸。深刻反思当代世界的贫困根源及反贫困实践依据,认真总结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理念、经验与模式,有助于真正推动第三世界具有主体性的反贫困理论建设与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4.
权利贫困问题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利贫困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经济权利贫困、社会权利贫困、文化权利贫困、政治权利贫困问题,认为探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利贫困问题不能纳入到政治框架中去理解,而是一种伴随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利贫困与经济贫困关系密切,权利贫困问题的产生与制度性社会排斥以及自身能力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的宏观减贫政策和专项扶贫政策体系在应对这一群体所面临的转型贫困风险方面存在不足,其主要表现是政策体系的城乡分割。中国的宏观社会服务政策和专项扶贫政策应构建一个确保脆弱群体免于陷入转型贫困的生计安全网,以使这些脆弱群体具备应对社会转型风险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权利,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城乡统筹的反贫困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的宏观减贫政策和专项扶贫政策体系在应对这一群体所面临的转型贫困风险方面存在不足,其主要表现是政策体系的城乡分割。中国的宏观社会服务政策和专项扶贫政策应构建一个确保脆弱群体免于陷入转型贫困的生计安全网,以使这些脆弱群体具备应对社会转型风险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权利,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城乡统筹的反贫困体系。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对中国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公共事件频发、社会争议颇多。其中折射出当下怎样的社会现实?一言以蔽之,乃民众的“权利贫困”.  相似文献   

18.
2000年我们能够消灭贫困吗?任才方,陈晓杰编者按贫困作为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发展中国家尤其严重,联合国将1996年定为国际消除贫困年,标志着国际社会对反贫困的极大关注。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历来重视贫困问题,并庄严承诺在2000...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学理论中的社会权利贫困的视角,分析当前农村中失地农民的社会权利缺失,即探讨失地农民社会权利的内容、获取渠道、获取机会的不足以及制度保障中的缺陷,还有失地农民对社会权利的认知贫困,从而引起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贫困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是人类生存与进步、和平与发展的障碍,是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的总根源。消灭贫困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历来重视贫困问题。过去贫困人口及扶贫的对象主要在农村。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已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即城镇贫困。其规模虽然较农村小,但其所引发的社会摩擦和不稳定远远大于农村,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加速,隐性失业人口增加,使城镇贫困问题日益突出,扶贫解困已成为各级政府及社会关注的热点。一、不容回避的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