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阳行(上)     
84岁高龄的费孝通教授在继续“行行重行行”…….他从山区踏上了中原大地,对如何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查和思考……而信阳行,给他印象最深的是这里“公司加农户”的做法.此行,使他看到了中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又一种模式.很巧,本刊在8月15日出版的33期上曾刊登了江苏省引导农民组织贸工农一体化的经验,农民也简称它为“公司加农户”或“企业加农户”.看来,这种新型的组织形式不仅是沿海地区引导农民走上市场的可行之路,也是贫困地区走上富裕的可行之路.其中是否有共同规律可循,尚待实际工作者的进一步创造和学者们的深入研究.费孝通教授的《信阳行》将在这方面给人以启发.  相似文献   

2.
邯郸行(上)     
如何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是费孝通教授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他通过对河南、河北以及山区的考察,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这些地区的农村办工业不能一步登天,中间还有一个过渡,要在农业和工业之间去寻找致富的门道。本刊分两期刊登的《邯郸行》,费孝通教授不仅再次阐述了这个论点,而且介绍了这个地区的一些做法和设想,同时,对河北省的发展战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豫中行(上)费孝通编者按:如何缩短东西部的差距,始终是“志在富民”的费孝通教授牵挂的大命题。所幸的是他在80高龄之后,通过对中原大地不懈地考察和研究、更清楚地看到中部的地位。它既是沿海地区发展的支持和后盾,也是向西部地区传递和扩散先进技术、信息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年初的一天,接到费孝通教授家人的电话,说是他岁末撰写了一组髓笔——《甘肃行杂写》,有意送给《瞭望》珍珠滩副刊。原来,费老去秋又西行。 自1984年以来,他几乎年年都要去那里走一走,看一看。从甘南到黄河上游;从陇东到河西走廊,他留下的不仅仅是行行足迹,还有许多独到的创见。去秋他乘坐汽车又奔波4000多公里,登上了海拔3000米的高原,还与裕固族同胞共度中秋佳节。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中西部有这样好的典型,我是越看心里越敞亮” 费孝通:“不到焦作不知中原之富” 从珠江三角洲、闽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到环渤海经济圈,如今已是众星朗朗,带动着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改革开放自东南沿海向北不断地推进。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尚未展露出一目了然的突破口,人们一直在这片土地上试图寻找几个隆起的地带。人们终于发现,经过几年默默地“积蓄”,在西部的河西走廊、八百里秦川与中原的汇接处的焦作“隆起”了。  相似文献   

6.
豫北焦作,不只是出名的煤炭产地,还是我国出名的农作物高产地区之一,黄河为这里留下了大片沃土。据市长张国荣介绍,全国共有七个夏粮平均亩产达标市(325公斤),焦作就榜上有名。去年,这里325万亩耕地又获大丰收,粮食单产达676公斤,总产比前年增加了一成多。  相似文献   

7.
沧州行(上)     
贫困地区、欠发展地区如何走上富裕之路,始终是费孝通教授的一个重要的关注面。近一、二年来,他就近去沧州考察三次,写就《沧州行》。象以住一样,他从沧州的一个村庄、一家企业说到一个县市、一个地区。然后将它们放在一个区域乃至全国发展战略的大背景去看其振兴经济的路子,并提出一些切合当地实际、操作性较强的见解和意见。在《沧州行》中,他还用一定篇幅重点谈了沧州重视职业教育和广揽人才的做法,并指出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举措,欠发展地区实应早抓、狠抓。  相似文献   

8.
淮阴行(上)     
烟花三月,费孝通教授曾二度下苏北。今年他专程去淮阴考察,认为当地出现的“耿车模式”既有别于“苏南模式”,又不同于“温州模式”。耿车村的“四个轮子一起转”的做法,值得那些缺乏工业基础的地区参考。费孝通认为,耿车模式需要进一步发展,还有赖于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具有商品经济头脑人才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费孝通教授始终关心边区的发展,因为在中国那广阔而贫困的山川、草原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费老三访赤峰,首先关心的是那些地区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总结了太平地林网的建设成就.然而,他主要关心的还是农牧民如何富起来的问题.通过深入村舍和帐篷,他看到了农牧业新的结合点——“小草库伦”.这种以农户或牧民为单元的“庭院经济”,既可“引种入牧”又可“引牧入农”,农牧业有机结合,多种经营得到发展.农牧民收入增加了,乡镇企业就有了可靠的资金来源,所在地区就会逐步走上富裕之路.在谈到发展前景时,费老仍把赤峰放在区域去考察.这也是费老三访赤峰提出一个新课题,其中有些见解和建议是能给人以启发和参考的.本文分两期刊用.  相似文献   

10.
沂蒙行(上)     
今年夏初,费孝通的沂蒙之行,使他在八十高龄后所开的新课题——中国山地发展的研究又多了一个侧面。在这篇考察报告中,他既充分肯定了沂蒙精神,又提出了“嫁接”市场经济新机制,老区走上脱贫致富的思路;既肯定了“山东第一镇——罗庄”发展乡镇企业的宝贵经验,又提出全省推广罗庄经验的迫切性和有利条件;既肯定了临沂市搞大流通的做法,又提出要注意发挥流通带动地方和农村工业生产的促进作用。接着,他又走出沂蒙,从日照港的建设,谈及临沂腹地的开发。提出口腹不可分,唇齿相依存的建议。费老这些来自改革开放第一线的见解,无疑对中国现实形势的发展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1.
一 在家中小小的工作室兼会客室里,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兴致很高地对我说:“现代化与中国文化这个题目,我很愿意谈谈。” 他顺手拉开抽屉,取出两份材料,递给我说:“不久前,我正好在香港参加了一个这方面的研讨会,前些天才回来。这两份材料,供你参考,有些情况,我已经写在上面。” 费孝通教授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并非偶然。他今  相似文献   

12.
八年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部地区政策研究”报告 ,在分析了我国东中西的发展态势后 ,提出了“谨防中部塌陷”的观点。八年后的情况表明 ,中部地区确有某种“塌陷”态势 ,其表现 ,一是东部与中部差距急剧扩大 ,两者的GDP的差额比 ,1990年为5 1∶1,1997年扩大为26 1∶1 ;人均GDP的差额比已从4 3∶1扩大为22 5∶1;二是国家对西部开发的支持政策已从90年代初的探索阶段进入到目前的实施阶段 ,因而使西部的投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中部 ,中部已成为投资增长的“锅底”。如1998年 ,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 2 %,比中部地区高出16 8个百分点。目前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宏观情况是 :在市场经济运作方面落后于东部 ,国家资源分配方面又落后于西部。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中部地区9省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国土面积是全国的29 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5 3%,经济总量(GDP)占28 %。这里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输出基地 ,1998年在全国名列前十位的产粮省中 ,中部有4个省 ,在全国10个大产棉省中 ,中部地区有5个。中部地区还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输出基地 ,1998年中部地区的原煤产量占全国的56 8%,东部沿海省市净调入的全国统配煤中 ,90 %以上来自中部。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南海小记     
今年春暖花开时刻,我在蛰居了近一冬后,又开始我的“行行重行行”,直到炎日当空的今天,足足有两个  相似文献   

14.
寥屏 《瞭望》1992,(21)
记者:中国有一句古话是:“得中原者得天下,失中原者失天下”,这虽然是从其军事上的战略地位而言,但与其经济地位密切相关。在历史上是这样,在对外开放的今天,特别是90年代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关键的历史时期,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肩负着怎样的使命? 马洪:在回答你提出的问题之前,我先将中部地区的一些基本情况作些介绍。按照我国关于“七五”计划建议的划分,中部地区包括9省,鉴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已纳入周边开放范围,现在说中部地区主要指山西、河南、湖  相似文献   

15.
武陵行(上)     
费孝通在八十高龄之后,给自己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中国山地的利用和开发。 山地在中国占有相当面积,又多是资源丰富,少数民族聚集之处,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尚有几百万人口处于贫困线之下。这就是费老在1991年6月去凉山考察之后,又于10月去武陵山考察的动因。 《武陵行》这篇考察报告,提出这一地区靠山、吃山、用山、养山,启动内在动力,做到外助内应,加速脱贫致富,增强民族团结的方略。本刊分三期连续刊登,供读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的发展在中国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孝通教授最近去香港,分别在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就小城镇建设问题发表演讲,很受听众欢迎。费孝通教授回京后寄函本刊,提供他于七月三日在香港中文大学的讲话摘要。对此,我们深表谢意。现将讲话摘要发表如下,这是费孝通教授关于小城镇问题研究的再续篇。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9,(47)
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由来已久。自50年代到70年代,国家在内地兴建了一大批大中型工业企业,60年代末期,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这些举措大大加强了内地包括中部地区的工业化的进程。但是,随着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迅速崛起,与中部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差距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首先,从发展速度上看。从1949年到1979年,以现价计算的GDP年均增长速度,东部地区为708%,中部为628%,其速度之比为113∶1;而从1979年到1998年,东部地区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34%,中部地区为95%,东、中部地区年均GDP…  相似文献   

18.
两年前的11月24日,本刊在显著位置刊发了一组《河南之变》的专题报道,反映了古老的中原大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深刻变化。河南省GDP总值连续位列全国第五位,名列中西部地区之首的讯息曾引起人们极大关注。这之后的两年间,时值国家提出积极促进中部崛起的伟大战略,我们的目光始终聚焦在这个地处中国之中,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在中央提出实施宏观调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国家积极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上,河南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和亮点?今年8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对河南在经济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殷切希望河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中部崛起的进程中努力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努力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19.
甘南行(上)     
费孝通教授素以江南乡镇经济为调查研究对象且颇多著述。最近他对记者说,他要进行一次战略的转移,把工作重点放在边远地区的开发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  相似文献   

20.
振如 《瞭望》1992,(Z1)
春秋初期齐国的相国管仲,是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懂政治又懂经济和军事的全才。他在齐为相40年(公元前685年—646年),使齐国得以富强,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还是个改革家,在经济、政治若干方面进行了不少的改革,取得了成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