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们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我们列队进入了这个镇子。早就听说,吴起镇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名将吴起的功绩而命名的小镇。可是走进镇子一看,除了一条河,一排古老的窑洞之外,却看不出有什么纪念吴起的古迹,倒是一个窑洞口旁边挂的一块牌子吸引了我们。  相似文献   

2.
刘晖 《学习论坛》2006,22(9):13-14
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本刊特刊发一组文章,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3.
褚银 《北京党史》2006,(5):34-37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回顾长征的历史,目的是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本刊特约了石仲泉、罗开富、褚银、姜廷玉等四位著名专家,围绕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阐述各自的真知灼见。现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长征组歌》,是一部热情讴歌红军长征精神的颂歌. 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最近,笔者慕名来到位于北京市西郊八里庄的北京军区政治部干休所,找到了《长征组歌》的曲作者之一--76岁高龄的李遇秋老人,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5.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回顾长征的历史,目的是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本刊特约了石仲泉、罗开富、褚银、姜廷玉等四位著名专家,围绕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阐述各自的真知灼见。现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红军长征过广西突破湘江是一场异常惨烈的战役。八十年后深情纪念,缅怀先烈,让历史告诉今天和未来,同时引发思考,如何弘扬红军长征精神?高校有"科学研究"与"文化传承"的使命,长征是一部厚重的史书,如果上升到"红军学"对其进行研究与传承,可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注重内涵发展,把精神力量转化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青海省果洛地区,是青海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全国党史、军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在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之际,回顾这段历史,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悦 《党史纵览》2006,(11):49-50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出版界集中推出了一大批长征题材的图书。在这当中,不乏通俗生动,以广大青少年为读者对象的精品力作。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的故事》就是这样一部优秀读本。相比那些几十万甚至上  相似文献   

9.
张书林 《学习论坛》2006,22(9):10-13
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本刊特刊发一组文章,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之际,我们盼望已久的"学党史重走长征路"的活动终于启动。十月金秋,第四组赴甘肃的27位同志踏上了红军长征路。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循着红军先烈们走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长征的主观成因是“左”倾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泛滥,它实际上反映了在浓厚封建传统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所背负历史文化包袱的沉重。长征作为一个反思与长途跋涉的转移过程,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今天的文化建设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由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史著都把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称为"长征开始"或"开始长征",甚至称"二万五千里长征",这种提法既不符合史实,也易造成误解.本文论述了红军是何时开始使用"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中国工农红军在20世纪30年代中叶进行的英勇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件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长征精神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2004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70周年,2006年是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和宣传,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辟"红军长征专题研究"专栏,欢迎全国党史工作、理论工作者以及广大读者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4.
红军两大主力长征与长征精神(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关于密电问题. 这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红军长征史的一大热点.不仅在学界,就是在社会上的一定范围也都议论纷纷.中央党史研究室在编修中共党史第一卷时也碰到这个难题.不同意见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有没有1935年9月9日的"密电";二是"密电"的内容究竟是什么.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5.
萧光  王凡 《党史纵横》2006,(10):14-17
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在他的家中,倾听了他对长征的追溯。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70年前,中央红军离开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段经历虽然已经过去70年,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  相似文献   

16.
李学贵 《党史纵横》2006,(12):43-45
红军长征胜利之时,毛泽东会见了红二、红四方面军的领导同志。毛泽东高兴地对红二方面军的领导说“: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习。”这是毛泽东对红二方面军的高度赞赏和充分肯定。红二方面军政委任弼时,将经验归纳  相似文献   

17.
关于长征方面的著作数不胜数.这些作品对研究党史、教育后人、宣传和弘扬长征精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令人感到美中不足的是有些作品有不严谨之处.以2006年8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李庆山著《大长征》为例,粗读之后发现该书有几个令人感到疑问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李安葆 《党史纵横》2003,(12):12-12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娴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指导我国革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在中外某些人的著作中,却说毛泽东并不爱读马列著作,只爱读古代封建的旧书籍。如美国一学者在《毛泽东传》中说:在长征时,毛泽东所带的书箱里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我国一作家在《湘江之战》中也说:“毛泽东很少翻阅马列主义的原著。”并借项英之口说:“你看毛泽东的书箱里是什么书吧,几乎全是封建时代的老古董:《吕氏春秋》、《贞观政要》、《三国演义》、《红楼梦》、唐诗宋词,甚至还有《金瓶梅》。”这些记载根本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歪曲了毛泽东的真实形象。众所周知,毛泽东从五四时期起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建立了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革命史上,资本是与资产阶级紧密相关的问题。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反对外国资本,官僚资本,肯定工业资本,排斥商业资本。在土地革命以前,中国共产党对资本的政策还停留在理论设想的层面,设想在革命胜利后没收资本,实现资本公有。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的资本政策从没收资本逐步发展到利用资本。转变的原因是革命实践的直接推动、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特殊性的认识加深、共产国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长征锻造了中华民族精神之魂——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具有精神导向、凝聚向心、感召励志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