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生在考试中感到紧张、慌乱以及恐惧、担忧的不适心理或反应统称为考试焦虑。考试焦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妨碍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研究学生考试焦虑现象及成因,重视对中学生的心理卫生教  相似文献   

2.
考试作弊现象是伴随着考试制度的出现而出现的。当今,考试作弊已经成为高校特别是艺术类高校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考试作弊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它不仅干扰了学校对教学质量的准确评价,也破坏了学校良好的学风、校风,严重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笔者将对艺术类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作一分析,以期从源头上找到解决作弊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考试作弊现象是伴随着考试制度的出现而出现的。当今,考试作弊已经成为高校特别是艺术类高校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考试作弊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它不仅干扰了学校对教学质量的准确评价,也破坏了学校良好的学风、校风,严重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笔者将对艺术类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作一分析,以期从源头上找到解决作弊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的认知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自编问卷对在杭就读的486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并辅以访谈法就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作了分析,结果发现:作弊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广,而且他们中大多对作弊行为表示接受;学生自身、教育的方式以及教师这三者都应对此承担起责任.  相似文献   

5.
考试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考试,可以发现学生在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方面的问题,以使总结经验,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少数学生考试作弊,严重影响了上述目标的实现,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研究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具有十分迫切的意义。 据笔者调查,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高校给予有严重作弊行为的学生开除学籍的纪律处分,其法律依据在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4条第4项的规定,其法理依据在于作弊学生严重滥用其受教育权。当然,考试作弊与开除学籍并没有必然因果关系,对“考试作弊一律开除”的做法不但于法无依,也有违宪的嫌疑。在倡导依法治校的今天,厘清考试作弊与开除学籍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等学校学生考试作弊越来越高科技化,高校对作弊学生的处理尺度难以把握.本文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倡高校学生要参与制度的制定修改,了解制度的内涵,全面树立诚信做人的人生观,加大教学监管力度,增强教师监考责任心,使作弊在萌芽状态被消灭.  相似文献   

8.
闭卷考试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方法。作为学生,人人都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却各不相同。其中大多数人是靠平时勤奋学习,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来获得好成绩。但也有少数人却是平时不努力学习,靠考试前加班突击,甚至搞歪门邪道,在考试中作弊来获得好成绩。考试作弊是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军,是富有朝气和创造力的优秀群体,对社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直接影响着社会诚信环境的建构。高校开展诚信教育几年来,各地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是也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一、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1、主要诚信缺失行为。一是考试作弊。大学生考试作弊比较普遍,手段也越来越先进,甚至出现了以赚钱为目的“的职业枪手”。二是学术抄袭。抄袭作业、剪拼论文、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在校园里出现“了天下文章一大抄“”、文章就是报刊剪接、网上粘帖”等流…  相似文献   

10.
历年来学院组织的各层次、各类别的考试作弊现象虽不普遍但时有发生。如果不严格考试纪律,势必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一些学生任意缺课,上课不专心,课后抄袭作业,考前抱“佛脚”,一门心思就想在考试前疏通各环节,在考场上千方百计运用各种作弊手段,不惜以身试“法”,考风不正,使一些学生的及格分数得来全不费功夫。不良考风严重影响了学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挫伤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严格考试纪律,以考风带学风势在必行,要做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严惩考试作弊时必须掌握适度的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对作弊的惩处应能有效地遏制作弊现象;对作弊的惩处应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警示作用;对作弊的惩处应适当留有出路.前两方面表现为“尺度”,后一方面表现为“不过度”.这一原则不仅是绝对的,同时也是相对的.其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对作弊的处罚程度可因考风状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作弊的处罚程度可因其效果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促进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然而,近年来考试作弊严重干扰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对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极为不利。为此,本文试图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原因、危害及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寻求有效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就惩治考试作弊行为而言,应采用标本兼治的策略。对情节严重的考试作弊行为,刑法不应缺位,而应适时介入。"西安考研作弊案"是当前考试作弊行为的典型样本。根据现行刑法规定,对涉案人员可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定罪处罚。面对社会中愈益严重、防不胜防的考试作弊行为,完善立法、增设新罪有其必要性,但也要注意非刑罚措施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笔者从几个不被人重视的方面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对症下药,减少并杜绝这一陋习。  相似文献   

15.
当前司法实践中,主要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规制考试作弊行为。在以侵犯国家秘密类犯罪认定考试作弊行为中,试题及答案是否属于国家秘密、以渎职罪名评价考试作弊行为是否合适、试题及答案的保密期限如何确定、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等问题争议较大,造成各地执法不一。为了更准确、有效地依法打击考试作弊行为,应尽快出台《考试法》,并在刑法分则中单独设立"妨害考试罪",以规制考试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16.
教育考试,尤其是当前高校招生考试管理制度在考试的组织、管理、实施等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情况、问题和需求,分析考生作弊的原因,针对考生作弊的常见手段,通过广泛调研、考察,提出一套针对性强的考试管理、防范考试作弊的措施和办法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考试作弊有损考试权威,破坏公平,丧失诚信,有必要入刑,这在《刑法修正案(九)》已经体现,国外也有相关立法规制。我国刑法有关考试作弊包括了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代替考试罪。刑法规制虽然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止"破窗效应",提高国家考试权威性和公信力,但司法上存在适用范围、罪数形态以及违法阻却性事由等问题,对此有必要出台相应司法解释,完善教育法,制定考试法,不仅从法律层面,还要从制度、社会、个人多个层面入手根治考试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18.
考试作弊自古有之。当前考试作弊呈现出方式多样化、现代化,范围集体化、公开化,产业化,人员水平高和过程复杂等特点。考试作弊在考生内因与学校、家长和社会外因的共同作用下,集中体现为考生诚信的缺失。因而根治考试作弊要从诚信教育出发,结合考试制度,建立诚信考试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司法实践中,主要以侵犯国家秘密类犯罪规制考试作弊行为,但是在"试题及答案的定密、以渎职罪名评价作弊行为、保密期限的确定、情节严重的认定、‘枪手’答案的性质"等问题上存在争议,已无法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准确、有效地依法打击考试作弊,应尽快出台考试法,并在刑法分则中单独设立"妨害考试罪",规制考试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20.
课桌文化是大学校园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主要包括考试作弊、无聊宣泄、耍小聪明、情感表白、励志自勉等类型。校园课桌文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规章制度缺失、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社会不良风气侵袭、学生的不良习惯。校园课桌文化反映了大学生错综复杂的心态,是不健康的,必须通过建章立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考试管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爱情观等有效措施,予以坚决杜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