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意见认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一个发扬民主的政治口号,不能作为认识论命题来理解。其基本含义应该是:以真理为尺度来衡量一切人,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是对的,掌握了几分真理,就有几分正确,没有真理,就是错误的:在真理这一共同标准  相似文献   

2.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真理的实践标准的讨论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导。 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 经过讨论,全盘否定人道主义的观点被否定了,但在如何评价上发生了分歧,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人道主义,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包括作为伦理原则的人道主义,却否定了作为历史观的人道主义。因为这种人道主义是唯心史观。 关于主体性和主体性原则的讨论 马克思主义从未否认过人是主体、人有主体性。争论发生在  相似文献   

3.
真理中有错误因素吗?这是关系到如何看待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如何理解和运用真理的实践标准,如何端正思想路线的原则问题,很有必要弄清楚。 (一)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它和错误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在特定的范围内,真理就是真理,错误就是错误,二者的本质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4.
当前,一个席卷全球的“混沌”热方兴未艾。本文对混沌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一、“混沌”的定义 一种观点认为,“混沌”状态是一种宏观上无序无律,微观上有序有律的状态。它和平衡状态下的无序是不同的,但是从宏观结构上看,它的有序程度显然降低了。 另一种观点认为,“混沌”是一种包含有序的特殊状态。也有的观点认为,“混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真理本身是不会隐藏错误的,真理所以转化为错误,只是由于人们错误地把真理运用到它适用的条件、范围之外。现在有的同志认为,事情并不都是这样,在不少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写文章、搞评论,观点有对错,水平有高低,历来如此。真理总是愈辩愈明。但是,文章中如果出现知识性乃至常识性错误,那就是一种"硬伤",为学人所诟病。当然,文章写多了,偶尔出一点硬伤也在所难免,知错能改就好。现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瑶 《党史博览》2012,(11):20-23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这是毛泽东所写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自1989年以来,对如何解读这一首诗争议一直不断,至今也没有停息。概括地说,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此诗有批林彪的意思,虽然写于1963年底,但可能在"九一三"事件后,作了修改;第二种则认为,此诗写于1963年底,不包含批林彪的内容。笔者持第二种观点。  相似文献   

8.
一粉碎“四人帮”以后 ,党和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历史转折关头。是搞“两个凡是” ,还是坚持实践观点 ,它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的重大原则问题。邓小平率先从理论上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待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态度 ,积极支持实践是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他明确指出 :“我是不赞成‘两个凡是’的。‘两个凡是’不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强调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 ,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 ,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 ,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所以 ,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  相似文献   

9.
一篇提倡“真理多元论”的文章认为,“在真理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这个问题上,我们过去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出现过重大偏差,坚持的正是‘真理只有一个’这种独断主义的真理一元论。”这个论点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的。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真理是客观的,对于同一个认识对象来讲,真理只能有一个。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并不是什么“独断主义”,而提倡真理多元论,恰恰是哲学唯心主义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李准 《新湘评论》2007,(7):63-63
写文章、搞评论,观点有对错,水平有高低,历来如此。真理总是愈辩愈明。但是.文章中如果出现知识性乃至常识性错误.那就是一种“硬伤”,为学人所诟病。当然,文章写多了,偶尔出一点硬伤也在所难免,知错能改就好。现在的问题是.这种硬伤越出越多,大有蔓延和升级之势。  相似文献   

11.
一、人大对个案监督的几种观点2002年8月底首次提交人大审议的《监督法》草案,有许多重要议题未获得明确的解决,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权力机关对个案能否监督,如何监督,在草案中没有作原则性的规定。个案监督的核心问题是权力机关和审判、检察机关的关系该如何处理。这个争议由来以久,到目前为止,学界、司法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权力机关应当实施个案监督。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第一,司法独立的提法本身就是错误的。首先它不符合我国的政治体制、不符合我国的宪法,在宪政意义上说是不能接受的。按照宪法规定,政府只是…  相似文献   

12.
一种意见认为,任何真理都没有阶级性。理由是:(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它的内容完全是客观的。客观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依任何阶级或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对检验实践的标准问题的争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真理是检验实践正确性的标准。真理是客观规律的主观存在方式,离开这种客观规律的主观存在方式,人类将无法把握任何客观规律。因而它也就成为人们行为是否符合客观规律的唯一的科学尺度。真理能够成为检验实践的正确性标准,理由是:①真理具有科学性。②真理具有绝对性。③真理具有客观性。有的论者指出,在真理形成过程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一种认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为真理。  相似文献   

14.
按照辩证逻辑的观点,概念或事物内部的统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形式的同一;另一种是辩证的统一。形式的同一是不包括辩证矛盾(即事实矛盾)的;辩证的统一则往往包含有事实矛盾在自身。对于包含有事实矛盾的辩证概念及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如果人们用形式逻辑的观念去看它,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或者因其有矛盾而怀疑甚至否定它能够成立;或者因其已成为事实而忽视甚至抹煞其内部还有矛盾。  相似文献   

15.
实践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范畴的成熟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的一贯主张和人类实践活动具有价值性和效率性的现实状况,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研究的、表征人类认识运动最终的追求目标和最高认识成果、对实践起直接指导作用的真理范畴,不仅包含以主观符合客观为唯一要求的传统的认知真理,而且更主要的是包含有价值和效率内容的实践真理。  相似文献   

16.
真理往往是在对正确与失误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中产生的 ,是对正确的肯定与对错误的否定。邓小平理论概莫能外。邓小平理论的核心“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虽然形成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拨乱反正中 ,是对建国以来党内“左”倾错误的彻底否定 ,但却也是对党内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正确趋向的充分肯定 ,这尤为体现在 1 975年邓小平主持工作时的全面整顿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上。本文愿对此作一深入的探讨。一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地位不是偶然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  相似文献   

17.
真理这一概念,本是哲学和认识论的基本范畴,而其他的哲学范畴都必须以真理这一概念为前提,或者以其为自己的内容,或者以其为研究探索的目的。从历史上看,为了真理,哲学一开始便拒绝各种评价性范畴,同认为现实存在的事物的可见度的具有多样性的观点相对立。理论思维便是这样产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们曾以间接的形式宣布自己对真理的信仰和追求,例如,黑格尔就曾说过:“认识真理是最为迫切的需要。”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学术生涯  相似文献   

18.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文献中关于党的思想路线有几种表述,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几种表述的内容是一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也理所当然地把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解放思想包含在内。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3,(7):20-21
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过渡时期,是由低级社会主义向“真正的社会主义”乃至共产圭义不断上升的历史时期。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周氏创新学     
周昉 《求实》2001,(Z1)
创新学对于整个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在于它深入探讨由旧真理转化为新真理的一般性质和规律。因为新旧真理的转化和发展涉及“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真理转化的辩证法 ,所以创新学是一门探讨真理转化和发展的尖端哲学分支。如果像流行的有些“创造学”著作那样把“创造性思维(创新性思维 )”规定为“白日作梦”、“异想天开”和“打破一切旧框框”的“非逻辑思维” ,人们还怎样坚守信念、尊重知识、坚持真理和遵守法律 ?对待旧有真理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坚持尚未发现有错误的真理 ,改进已经发现有错误的真理 ,再发现有错误再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