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新闻采访、尤其是涉及“三农”的采访中,有些记者经常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因为许多接受采访的农民,面对记者往往不敢说真话。笔者认为,群众在新闻里说真话,是减少新闻文过饰非、弄虚作假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群众在新闻里不说真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一些地方干部习惯于报喜不报忧的汇报方式。当记者下基层采访时,他们就照例找来那些“善于说话”而且能把话说得滴水不漏的干部、群众来应付记者。其二,一些地方干部不想让群众说真话。群众的声音是最真实的,往往能直截了当地指出当地存在着的一些问题,而…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一个明令关闭的煤矿仍在非法开采,面对新闻媒体记者的采访,某县委书记说:你们新闻媒体的记者管得也太多了吧,你问的事我一概不知道!这位县委书记对记者的回答着实令人惊讶,他居然对媒体、对公众没有丝毫的敬畏之心,敢置公众的关注于不顾。由此笔者想到,领导干部应该懂得敬畏,要有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3.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在政协讨论会上发言说:“某些领导干部怕见记者是担心丢掉自己的乌纱帽,不少干部就是有这方面的顾虑……面对摄像机镜头,谁说的话也不一定百分之百对,要给领导干部创造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3月9日人民网)  相似文献   

4.
他被三亚市人民检察院刑事拘留前的一个月,在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会议室里,面对干部职工义正词严地说:"我从不接受贿赂,-直坚持公正执法,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行得正坐得端."  相似文献   

5.
正事先不知道要碰到什么问题,更没有提前准备的"台本",轻装上阵坐在直播台前,面对台下的市民代表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就市民反映的问题作出答复。去年1月以来,河南省周口市开展"电视问政"活动,截至目前已有16名市直单位的"一把手"接受这样的"现场直播"。其中,不乏有些领导干部"被问得直冒汗"。  相似文献   

6.
美国前总统约翰·F.肯尼迪之女卡罗琳·肯尼迪上周末接受媒体采访时,短短半个小时访谈内说了200多个"你们知道"等口头语.她的这番表现成为媒体议论焦点,访谈视频剪辑也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成为点击热门.  相似文献   

7.
微言     
正@潍畔论语:"为官不为"者当靠边站既然当了领导干部,就要锐意进取、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如果觉得不堪"重负"、难以胜任,就不要勉强自己,应当主动让位子,绝不能"为官不为",占着位子不干事。@磐石廉政之声:敞开大门虚心纳言领导干部听取群众的不同意见和观点,  相似文献   

8.
掌舵     
师徒俩在河边摆渡。徒弟说:"师傅让我学一回摆渡吧!"师傅说:"不行,你要先学会划桨。"可一年多了,师傅说啥也不让徒弟掌舵,徒弟不明白啥原因,只好乖乖地划桨。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干部座谈会上,主持人一再提醒与会者讲实例,讲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但一天下来仍是千篇一律,个个如社论,如文件。结果弄得听者呆坐,记者叫苦。现在不少干部学历挺高,职级不小,却如何不会说话了呢?细细观察不会说话的情况有三种:一是离了稿子不会说。不少干部一张口,就是拿稿来!这有点像封建官吏一起身就高喊:备轿。于是就养了一批写手,类似轿夫。讲话必要稿子,甚至主持会议的几句开场白、结束语,包括感谢、鼓掌之类的话也要白纸黑字,打印工整,名曰“主持词”。我不知道再这样发展下去,请客宴宾是不是也要备下“请饭词…  相似文献   

10.
不时听到一些领导干部说:"天天从早忙到晚,感觉有忙不完的事,做不完的工作。"说这些话的,有一部分确实是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好干部。但确实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看似整天忙忙碌碌,却始终不见作为,成绩平平。分析起来,这种忙而无为的领导干部分为几种。有的是不务正业的忙。有些领导干部整天忙,但不  相似文献   

11.
刘国昌 《政府法制》2009,(18):15-15
“早说话、多说话、说明白话”,是笔者套用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最近一次谈话而来的。近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公共外交要实事求是,要“早说话,多说话、说明白话”。她说,公共外交要实事求是,应该让外界不仅了解我们的成就,也能看到我们正视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公共外交需要“早说话”,让国际社会在第一时间听到中国的声音,及时了解到事态的真实情况,这就有利于外界形成客观平衡的看法;公共外交需要“多说话,  相似文献   

12.
多位接受媒体采访的专家认为,领导干部作为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生活腐化不仅败坏了自身的形象,也损害政府在百姓中的威信.对官员"私生活"进行监督,无论是从现实情况还是就公共治理的角度来说,都应是反腐斗争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有没有持会员卡或出入私人会所情况?有没有利用公款请吃、吃请?……近日,面对市纪委提出的"20个有没有"问题,山东省日照市972名市管干部又经历了一次廉洁自律和纠正"四风"的教育洗礼。"和领导干部开展一对一谈话,见人见事见思想,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要记入干部的廉政档案。面对群众的信访反映和组织的询问,个别领导干部红了脸、出了汗,谈话真正谈到了点子上。"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周玲玲介绍说。日照市实施廉政谈话制度始于2000年4月,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对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一  相似文献   

14.
唐朝贞观年间,朝廷取士盛行乡举里选制度,唐太宗李世民发现有人伪造出身、资历,很生气,便下旨说: “允许他们自首,否则一经查出处死不怠。”不久,有人弄虚作假,被查了出来,大理寺少卿戴胄依法判他充了军、太宗知道后很不满意,责问戴胄: “我已下过敕令,不自首的应处以死刑,你却只判流刑,显得我说话不算数。你是否受人贿赂,得到什么好处了?”戴胄辩道: “陛下执意要杀他,这就不是我职守中的事了。臣下是执法的,只能依法办  相似文献   

15.
正电视连续剧《黑脸》主人公的原型姜瑞峰,生前在接受采访时说:"‘不重利'可以,‘不重名'我做不到。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对于那些淡泊名利者来说,似乎显得有点"境界不高"。而我恰恰因为姜瑞峰的"重名",对他平添了几分敬意。倘若我们重的是廉洁之名、公正之名,那么为官"重名"叉何妨?现实生活中,常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愿要名,甚至害怕出名,更有一些"平庸官"、"太平官"嫉妒别人出名。至于像姜瑞峰这样大大方方地"重名",则是许多领导干部十分忌讳的事情。其实,"不愿要名"、"害怕出名"并非不爱名,怕的是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级领导干部认真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组织、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新方法,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对于保持稳定、建立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有的领导干部与此还不相适应。日前,报载某省省委书记在省委专题学习会上说了这样一段话:“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我们有的领导干部甚至不会说话。有的同志自嘲:与新的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干部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这种现象应当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按常理,领导干部平…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亲威太少了,会很寂寞,就像晋人李密那样,"既无叔伯,终鲜兄弟","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可是亲戚太多也未必就是好事,特别是对于身居高位的官员来说,争相来扰,烦不胜烦.读到一则旧闻,海南省委书记,省长卫留成就曾为自己"亲威越来越多"而颇感无奈.……  相似文献   

18.
郑永年 《法人》2007,(5):29-29
中国公众抱怨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找不到能够为公众利益说话的经济学家中国近年来的舆论不断称,一些知识分子利用自己掌握的不对称信息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被指只为经济利益说话。这些往日被视为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作出过巨大贡献的知识分子,为什么近年来成为公众的批评对象?理性地说,经济学家的确不必迎合公众的需要和情绪。经济学意义上“真理”不见得一定要为大众所接受。但这并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位中央领导尖锐批评某些官员"不会说话"现象:"与新社会群体说活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沈活,给顶了回去." (<光明日报>8月20日) 平心而论,现如今的官员,都是优中选优,百里挑一,不是博士就是硕士,又在文山会海里千锤百炼,按理说不该不会说话,之所以被批评为"不会说话",是指他们不会讲实事求是的话,不会讲能说服人的话,不会讲老百姓爱听的话,不会讲与时俱进有生命力的话.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召开河北省级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时强调:"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摆在重要位置。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做老好人,生怕得罪人,不敢批评;有些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甚至在听到批评时勃然大怒,不听批评;有些人总觉得自己了不起,从来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愿自我批评。这些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