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责任能力未成年人侵害行为的性质决定了正当防卫和共同犯罪的成立范围。主观违法性论认为,无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侵害行为不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客观违法性论认为,无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侵害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主观违法性论和客观违法性论都存在缺陷,从一般预防的角度出发,应当认为,刑事不法的评价以行为人具有结果回避能力为前提,结果回避能力以结果预见可能性为前提。因此,无责任能力的未成人的行为是否属于刑事不法行为,取决于其是否具有结果回避能力和结果预见能力。  相似文献   

2.
罗彬彬 《法制博览》2013,(7):175+130
对于教育局在订购教材教辅中收受新华书店折扣的行为是否构成商业贿赂及处罚是否合法存在争议。在认定事实时,合法折扣与违法回扣应予区分。回扣与折扣都是经营者一方给另一方以利益,但回扣是帐外暗中给与,是商业贿赂,给回扣是贿赂,收受回扣是受贿;而折扣是以明示方式给予,双方如实入帐,是合法行为,给折扣不犯法,收折扣不违规。  相似文献   

3.
盗窃罪作为一种古老的财产性犯罪,在一些个案认定中往往与侵占罪相混淆,给理论界和实务界带来了不少难题。盗窃罪与侵占罪的最本质区别就在于财物是否处于合法的控制之下。事实上,对于这些问题理论界尚存在着一些争议,有待于进一步的梳理,以便明确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4.
张蕃 《法制博览》2022,(11):39-42
本研究中对于违法性的概念采取广义之定义,即包括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者侵害他人的权利的行为以及故意违背善良风俗和其他注意义务等的行为.关于违法性是否应列为侵权行为的要件,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即违法性要件否定说和违法性要件肯定说.争议的焦点在于违法性与过错的区分,过错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违法性在于客观,因此违法性应当...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学界普遍认为,行为要构成犯罪,必须以犯罪构成要件的满足为条件。任何行为,只要符合某种犯罪的四要件,犯罪就成立。而传统大陆法学家坚持三阶层学说,认为行为要构成犯罪,必须符合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四要件理论与三阶层学说是否存在冲突,在理论上是值得探析的。  相似文献   

6.
刑法学领域中,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学派之争方兴未艾,争论激烈。其争论的本质涉及犯罪论、违法性判断依据、倡导的功利主义类型、法治观等方面,具体而言,就是形式犯罪论与实质犯罪论、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规则功利主义与行为功利主义、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博弈。  相似文献   

7.
法律行为作为实现私法自治的手段,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即我们不否认法律行为有合法性,但是对合法性的判断是在已经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时才有相关的判断,而不是直接去判断其合法。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在将来的立法中应当初抛弃。  相似文献   

8.
自法律行为制度产生以来,事实行为的光芒便荡然无存,民法学界对事实行为少有研究,殊不知法律行为不过是立法者为了实现私法自治而从事实行为中提取出来的,事实行为横跨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法等多个方面,是民法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由于其内容丰富且复杂,文章将对事实行为中重要的几个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被定为是故意伤害罪。这种犯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故意伤害罪的行为具体体现在伤害某人的人身健康。一般体现在破坏人体组织的完整,这些伤害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如果是因正当防卫等合法行为而伤害他人身体的,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相似文献   

10.
备受关注的许霆案中许霆是在银行柜员机发生故障的情况下通过正常交易行为取款,银行柜员机相当于电子营业员,许霆的行为不符合盗窃罪中通过秘密手段窃取公私财物的构成要件,也不构成侵占罪或者信用卡诈骗罪。我国刑法中并无对利用柜员机故障超额取款行为的明文规定,许霆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法律应符合人性,从人性的角度考虑,也不应将此行为认定为犯罪。银行与储户的关系为债权债务关系,许霆超额取款行为应认定为不当得利,银行可以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同时银行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体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