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张爱玲独特的色彩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反用常色、参差的对照、心色三部分入手,力图剖析张爱玲独特的色彩意识。张爱玲以她对色彩的深刻理解和完美运用,证实了她笔下的色彩不仅仅属于技巧和形式范畴,而且还联系着她全部作品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
凄凉·悲凉·苍凉——张爱玲小说审美取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爱玲作为没落贵族后裔的身世体验 ,使她在小说创作中的审美直觉和审美表述 ,直接取向于凄凉的故事背景、氛围的营造 ,悲凉的人情关系的揭示和苍凉的人生感悟的描摹 ,从而形成其独具一格的审美世界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3.
永恒的困境--论张爱玲小说中伦理悲剧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悲剧是指个人与普遍法则规范相冲突所导致的苦难、不幸甚至毁灭,它在张爱玲小说中有一定的反映.张爱玲通过她笔下的伦理悲剧,展示了个体生命的超越性本质以及命运的荒诞、人生的悲哀,人性的不可理喻,从而使其小说创作超越了社会历史层面而进入到哲学领域.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小说以审美的眼光观照人性的优劣,表现人生的无奈,描绘世间的苍凉,又不乏诗意的浪漫,又充满理性的拷问。作品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别具一格的“张爱玲体”的形式与品味彰显其聪明和智慧。  相似文献   

5.
从时间意义上讲,鲁迅和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大体处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开始和结束阶段。对照各自小说中女性形象,探讨这两位作家在关注女性日常生活中的悲剧的相同点,及某些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的“互文”现象;同时,在“女性存在的时间性”、“女性的内审意识”、“女性的自我意识”方面比较他们笔下女性形象的不同,以及不同点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色彩是平面广告的灵魂,它能最快速、最直接的吸引观众的注意。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色彩的作用非常重要,色彩与图形,文字相比,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所以,色彩创意是平面广告设计中的重要因素。平面广告中的色彩运用,决定着受众对广告本身的定位和信息传达的准确与否。因此,平面广告中色彩的运用应当根据所要传达信息的不同属性、不同受众、不同内容来选择,充分体现色彩的象征意义、色彩属性、色彩心理、色彩美感等,以便准确、快捷、有效地传达信息,吸引受众的注意,最终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都市的历史变迁意味着都市的发展、变化和成熟,也提供了叙述者不同的都市经验。在张爱玲和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中,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现代性和传统因素的叠加转化为开放的现代都市,从上海的书写者到寻找者和阐释者,从叙事空间的封闭性到开放性,从叙述时间的静止到流动,张爱玲和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叙述时空的差异,既阐释了都市上海的历史变迁,也提供了叙述者不同的都市经验。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小说作品,大多是写情说爱的,写到了人的正常的正当的要求,但是张爱玲的笔力却主要不是放在这个方面,她主要是写这种情和爱在沪港洋场社会、现代殖民都会的现实遭际和历史命运,即写出了人本要求在那不合理的畸形社会的经历和结果。张爱玲擅写两性关系、家庭关系,但恰恰在这两个“爱”的浓度最高的范畴内,在沪港洋场社会、现代殖民都会的君临和威压下,正常的情与爱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9.
《小团圆》是年过半百的张爱玲写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部自传性小说,此时的张爱玲业已经历过人生的跌宕起伏,书写人生已不似年轻时仅凭单一颜色的渲染,而是更有深度地映现生命的厚重。张爱玲在遗嘱中对这部作品的去留修改再三,一度要求遗嘱执行人销毁,但是宋以朗综合了张爱玲与其父母的来往信件,最终决定将这部作品公之于众,成为研究张爱玲传奇一生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0.
法国作家克罗德.西蒙在其代表作《弗兰德公路》中借鉴了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的绘画风格,用文字大面积地渲染色彩来描写战争和肉欲,将绘画中运用色彩的技巧移植到小说创作之中,使小说具有了印象派绘画的质感。  相似文献   

11.
大抵读毕一部小说,使人有一种人生如梦的慨叹,这便必定是伟大的小说,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与《倾城之恋》就是如此。张爱玲的小说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有梦魇般的氛围,凄凉的意象,悲凉的人物,更有苍凉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惊世骇俗的<洛丽塔>中的人物充满了童话色彩.通过探讨该小说中的人物特色,可以判定,经典童话中的人物受到了戏仿,现实与想象达成了对比,小说呈现出非现实的因素及魔幻与美的气氛.  相似文献   

13.
宋艳 《工会论坛》2009,15(1):154-155
苏童小说中女性的悲剧起源是:一方面,他承认男权社会对女性悲剧形成的外部因素,但是另一方面,他更关注女性自身所具有的弱点。在苏童笔下,我们看到的女性形象丧失了传统美,女性之间相互残害,女性对男性盲目崇拜。正因为这些特点,才使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充满了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与<杂志>之间的亲密合作是上海沦陷时期其他文学期刊无法企及的.相对于<万象>有意规训张爱玲创作之路而言,<杂志>则是精心呵护与培育作为新星的张爱玲,这在一定意义上给了张爱玲更大的文学空间.<杂志>的"热捧"与顺畅的传播渠道是张爱玲"经典化"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作家与期刊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了令人羡慕的地步.  相似文献   

15.
于细微处品味人生的苍凉——论张爱玲的散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对于世俗人生的描绘及发自于内的亲切感,是基于她对女人角色的认同.在她以世俗女子的眼光观照人生的枝微末节的同时,却又常常感到思想背景中的惘惘.她既有独特的敏锐的感性观察力,又有独特的清醒的理性.  相似文献   

16.
在细腻中感受文字的灵魂——谈张爱玲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史上的女作家张爱玲,以其独特的文风为几代人所钟爱.她的作品,为我们描绘了寻常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平凡的画面.她那细腻的语言,使我们感受到了汉语言所具有的魔力--极富灵性及生命色彩,在大俗中折射出大雅的光芒.  相似文献   

17.
陈染是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写作“私小说”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除了内容上的独特性之外,在语言方面也独具特色。首先,她的语言极具“诗”的意味;其次,她在运用语调方面极注重色彩化;再次,她的语言极富音乐性的听觉效果。这些,使她的小说语言有了立体声响的多重效果——视听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赴美后创作的自传性小说《雷峰塔》《易经》中引用了20世纪20~40年代脍炙人口的歌曲《可怜的秋香》,歌曲通过秋香与金姐、银姐经历的对比显示了爱情、婚姻和家庭对当时女性人生的重要性.小说中,歌曲的三次引用分别出现在女主人公琵琶成长期的三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中的引用产生的互文效果都有所不同.主人公的自我意识建构从对歌...  相似文献   

19.
日常生活中,人一般不能与动物、植物相提并论,但英语中有很多借助动、植物的词来描述人。文章分析了用动物、植物喻人的根由,并用实例介绍了常见动、植物喻人的表达方式,总结出英语学习者应熟悉汉英民族有关动物、植物喻人的差异,分析其人物色彩。  相似文献   

20.
仲红艳 《工会论坛》2007,13(3):135-136
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充斥着一群身残志衰的丑陋男性——他们身体残疾、精神残障。传统的男性家长位置被颠覆,男性权威话语权被女性权威话语权所代替。这种批判男性的书写策略,体现了张爱玲对女性的深度关怀,凸现了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