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宾 《检察风云》2014,(2):14-14
"风水学,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国古代称堪舆术,目的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古代社会时,风水学主要服务社会上层,特别是在两汉时期,风水学在谶纬之术的烘托下,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时髦",历朝历代经久不衰。诚然,不可否认,在科学技术较为落后的古代,风水学的盛行不无道理,古代官场通过将风水学与封建礼制相融合,使得风水学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协调社会不同阶层利益、矛盾的作用,在对鬼神敬畏的心理作用下,维持社会秩序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相似文献   

2.
雪珥 《政府法制》2012,(33):24-24
能够适时地“病倒”,在中国特色的官场中,其实是一门基本功。  相似文献   

3.
官场     
牌只打了两圈,三个警察就像从地下冒出来的一样。人证俱获,桌上还堆着钞票。这事第二天就成了局里头号新闻。新闻的要点是参赌者中有马副局长,而马副局长的“副”字是否取消正在部里的审核之中。这下,节骨眼上……啧啧。  相似文献   

4.
清末,封垣大吏中以袁世凯与张之洞声望最重.袁世凯曾经这样描述两人的差别:"张中堂是读书有学问人,仆是为国家办事人."简单说,老张有才华,适合做学问,老袁没学问,只能办具体事.看上去是自谦,其实是最阴损的贬彼扬己.官场是做学问的地方吗?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读书人简直就是不明事理和迂腐的代名词,等同不称职.官员的内心深处,不担心你说他像个官僚,就怕说他像读书人,尤其是在上司面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很多官员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官运、财运寄托于上天和神灵的庇佑.奸佞、贪浊的官员,因其内心空虚无聊、忐忑不安,对前途毫无自信,故对鬼神之事尤其迷信. 古代官场禁忌多 出门之前翻历书选日子,乃是古代官场普遍现象,今人不会觉得奇怪。不可思议的是,古代官员接到任命,前去上任,要避开几个月份,过了这几个月,方能到任。  相似文献   

6.
植群 《中国律师》2002,(10):67-67
官员和商人都是古老的职业,在中国少说也有几千年历史。官员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是为官场,商人经商做生意的地方是为商场。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商场有商场的规律,本无必要把两者拉在一起。但笔者最近听到一种说法,叫“官场如商场”,这个提法颇值得推敲。持此论者的理由是:现在的官场和商场联系紧密,官商结合,亦官亦商,区别不大:官员和商人都以发财为目的,商人做买卖,官员也做买卖,只不过商人买卖的是商品,官员买卖的是权力和职位。君不见,有一官员说过一句名言:“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君不见,用钱买官已屡见不鲜?言之者…  相似文献   

7.
回放、检视和盘点中国古代的官场生态,贿赂现象恰如一个光学玩具的万花筒,一转一现象,再转又是另一现象,种种丑恶表现尽收眼底,不绝于书,不绝于世,不绝于史。官场贿赂在其发展过程中,还经常发生着各种变异转化,于是乎诸如以字画形式出现的"雅贿赂",如以女色为形式的"性贿赂"。  相似文献   

8.
官场人生     
吃过晚饭,强觉得心里有些堵。趁着大家忙乱,自己偷偷地溜出了宾馆。这是一个毫无特色的小城,全城长不过十公里。城里仅有的两条大路,也因年久失修而像一个缺了牙的老太太,隔不远就会有一个大坑。强慢悠悠地走着,心中比刚才好受了很多。前些日子市里研究抽人到下边的县里搞调研,自己要求下来。一是自己在那个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里真是封闭得太久了,想找个地方透透气;二是顺便下来看看老同学。今天下午,强是含着泪听完这个县的县委书记安的讲话的。安是强的大学同学,在学校的时候,强是班长,安是学生部长,两个人在大学里是形影不离的最好搭档。…  相似文献   

9.
官场棋道     
杜保田要死了。医生知道。大家都知道。他自己也知道。人之将死,啥也不需要了。通常人们所追求的金钱、地位、美女,现在即使全部摆在他面前,也毫无意义。他已经完全不需要这些,他的生命是靠输氧和输液维持着。他原是个尽职尽责的处长,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他人缘好,上下级关系都维持得很融洽。否则,决不会有那么多人到  相似文献   

10.
秦晓鹰 《政府法制》2013,(24):12-14
1∶10000说明了什么? 我们都知道中国公权力(或说官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要量化这种吸引力究竟有多大?恐怕是一个极难回答的问题.不过,从以下一些并非个例的事实中,却能为你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河南某地河道管理所有个年仅15岁,每月工资为1000元、却从未上过一天班的正式职工.经核查,他是该管理所赵所长的儿子,而且领取这项薪酬已长达6年.这就是说,所长之子从9岁起就成为了端着"铁饭碗"的有国家正式编制的职工或者是公务员了!更有甚之的则是,该管理所未满18岁的在编职工竟达到10人,并且多为赵所长的亲朋好友之子弟.  相似文献   

11.
官场众生相     
官场是一座神秘的殿堂。它操纵着历史的航向,主宰着世人的命运。古往今来,多少贤能圣哲,上下求索治国之策,躬身实践从政之道,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值得当今的从政者记取。官场官场是一杯陈年老酒,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级别、不同资历的为官者,能够品尝出不同的滋味。酸甜苦辣咸、赤  相似文献   

12.
官场变色龙     
严羽 《政府法制》2006,(7):30-32
据有关资料分析,人是有双重性格的,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贪官亦如此,他们一面是人,一面是鬼。在他们饕餮开口,鲸吞国家、集体财产的同时,也会拿出一点钱用于公益事业。这些人被称之为“双面贪官”。“双面贪官”也确实能蒙蔽一些善良的干部群众,然而,假的就是假的,伪装一旦剥去,贪官的真实面目就会暴露无遗。“双面贪官”:既做婊子,又立牌坊,官场上的变色龙老百姓有一句骂“伪君子”的话,叫“既想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用这句话来骂“双面贪官”真是痛快淋漓、入木三分,而这也恰恰是“双面贪官”的做官哲学。他们一方面把自己乔装打…  相似文献   

13.
官场规律     
慧芳 《政府法制》2006,(22):44-46
甲:知道我是谁吗?乙:知道,您不是叫“关大学徒”嘛。甲:不是学徒,是“关大学问”。乙:噢,对对对,我老记成关大学徒。您最近又研究什么学问哪?甲:最近哪,最近我研究当官的学问。乙:当官,您不已经是官了吗?甲:什么官?乙:你以前不是常挂在嘴边上一句话吗?(模仿)“咱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娘胎里一出来就带了个‘关’(官的谐音)字。”还没过够官瘾呢?甲:你说的那都是过去了,现在我要当真官了。乙:噢,要当真官了。甲:这不,最近,我正研究些个官场规律呢。等我研究透了,你就见不着我了。乙:噢,您就死了。甲:死了干吗?乙:您不说等您研究透了,我就见不着…  相似文献   

14.
西方风俗以询问女士芳龄为失礼,而中国官场以打探真年为禁忌,此恰能相映成趣。与靠好爸爸做官者大多虚增年龄的做法相反,通过科举得官者有不少人自减年龄,就连《儒林外史》中的那个忠厚人范进都一减就是24年,那些滑头滑脑的人该减多少?  相似文献   

15.
官场双面人     
综观这些年落马的腐败官员,他们几乎有一个带共性的特点,就是善表演、爱作秀,最典型的如语言秀,如什么“想到广西还有700万人没脱贫,我这个当主席的就睡不好觉”;什么“我要做一个清廉的市长,不飘浮、不作秀、不忽悠、不留败笔、不留遗憾与骂名”;什么“廉洁是一种幸福,做清官是大智慧”……啧啧,听听其说法,再看看其落马后披露的腐败事实,常常示人以滑稽,进而感到一种悲哀。  相似文献   

16.
白丁 《政府法制》2010,(12):4-5
西方风俗以询问女士芳龄为失礼,而中国官场以打探“真年”为禁忌,此恰能相映成趣。与靠好爸爸做官者大多虚增年龄的做法相反,通过科举得官者有不少人自减年龄,就连《儒林外史》中的那个“忠厚人”范进都一减就是24年,那些滑头滑脑的人该减多少?  相似文献   

17.
官场流行曲     
跑官要官—〔爱拼才会赢》 对上级一一(月亮代表我的心) 家中发妻—(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情人二奶—(我的眼里只有你》 解决问题—(大约在冬季) 工作能力—《只有云知道) 原则立场—《半梦半醒》 重大决策—(独角戏》 公款出国—《我和我追逐的梦》 贪污受贿—(让我一次爱个够》 情人举报—《无情的雨无情的你) 反贪局有请—(相遇太早) 停职审查—(无言的结局》 双规之后—《当爱已成为往事》 身陷图周—(男人哭吧不是罪》 获罪伏法—(向天再借五百年》口圃皿 (本文责编王胜)官场流行曲@康伟~~  相似文献   

18.
今年1月1日,英国政府颁布的《信息自由法》正式生效,在前几天公布的第一批政府解密档案中,有些文件反应了几十年前透着官僚作风的“英国官场现形记”,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公务猫还有伙食费根据公开的文件透露,从1929年起,英国内政部为了“避免办公室耗子啮咬文件而给官员们日常生活带来烦恼”,开始“雇佣”公务猫。为了养活公务猫,内政部在写给财政部的申请中,要求每天支出1便士的预算,“维持一只有效率的办公猫的生计”。为了拿到这笔钱,他们找出了一个“充分”的理由:拿钱来养猫,并不是因为猫食不够吃,而是因为猫食太多。有了这只猫,许多爱…  相似文献   

19.
官场小词典     
会议台上的人演戏,台下的人看戏。工作计划把上级计划中的主体改成本单位。工作总结把计划中的将来时换成过去时。下基层中午吃饭,下午娱乐。考察以学习为名,行旅游之实。研究“不行”的替代词。认真下级不欢迎、同事不赞同、上级不欣赏的一种错误行为。慰问几百元公款、一个领导、一群随从、一个困难户和一台摄像机组成的新闻。秘书一开始为领导拎包、写材料,后来别人为你拎包、写材料。接待办政府跨地区请吃的专门经办机构。政政府府法法制官场小词典  相似文献   

20.
官场须除暴     
去年4月,一起震惊全国的政治谋杀案在福州落幕。惨案导演者福建省环保局副局长杨锦生,为坐上“第一把交椅”,竟丧心病狂地雇佣杀手谋害局长杨明奕。恶有恶报,杨锦生最终被处以极刑,可谓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