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论土家族宗族的文化功能及其当代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土家族宗族文化功能的分析,指出了其对构建当代和谐社会的借鉴作用,并对其当代调适提出了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体制与社会急剧转型,引发了大量的社会心理问题.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社会心理调适的艰巨任务.本文认为,依靠文化的力量来缓解社会心理压力,化解社会矛盾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调节手段,社会成员对文化产品的自觉消费在社会心理调适中的积极作用值得我们特别关注.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繁荣与文化产品心理调适功能弱化的"悖论"必须得到纠正.应该重新定位文化产业发展的功能,通过加强文化市场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主旋律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亲和力、加强行业自律等措施,使文化产品在社会心理调适中发挥重要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宗族观念在凉山彝族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它与彝族繁荣进步的关系进行探讨。文中就宗族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认为宗族观念与民族繁荣进步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提出了必须实现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晚清武昌府为历史背景,探讨了宗族与列女的和谐与冲突之关系.我们认为,在宗族的强势面前,作为女性群体的列女并非处于"失语"的位置,恰恰相反,她们经常参与家庭、宗族和社会事务,她们是历史中"活着"的群体,是历史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5.
"成功饥渴症"是当代青年渴望成功心理在职场中的负面表现.本文拟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成功饥渴症"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矫治与调适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宗族势力又有泛起之势.上海社会科学院1990年在湖南、江西抽样调查,抽查的19个村全都恢复或建立了宗族组织.湖南省临乡县委的一个调查报告表明,到1989年底,全县273个村中恢复和建立宗族组织的达230个,占84.5%.有些宗族组织甚至公开打出"兴家族,续派别,查祖坟,清人丁"的旗号,进行各种宗族派性活动.(一)宗族势力(宗族组织、家族制度、宗族观念)是私有制社会的产物.一方面,它是由以私有制生产关系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另一方面,它又反过来为巩固私有制服务——"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以达到"齐家  相似文献   

7.
《春秋》2016,(4)
正宗族的产生与发展,与其自身的特点及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自组织",宗族具有不断调适自身以求得生存空间的能力。关于宗族的定义,学界有过较多的讨论。冯尔康等认为,"宗族是由父系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在祖先崇拜及宗法观念的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群体"。在后来的研究中,肖唐镖又将之分为两个可操作的层面:一是实体的宗族,如宗族的组织、制度,包括宗族的结构、权力及其  相似文献   

8.
闽南宗族文化是宗族组织内在基因的呈现,既传承着中华传统乡土文化的秉性,又兼备闽南地区的特质.承载文化记忆的内在基因构建组织制度,培育"人情"价值观,织密多缘组织网络,发挥着凝聚、教化、导向、调节等功能,形塑出"角色型""制度型"两种宗族互助养老方式.随着社会变迁,传统宗族互助养老面临着人口流动、礼俗褪化、机制不适、供需...  相似文献   

9.
文化变迁是民族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利通回族社区的宗教文化变迁主要表现在传统宗教影响下降、新兴教派的出现以及新的宗教实践的大量出现。新时期,互动、调适与发展是宁夏伊斯兰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试论消解宗族观念影响的现实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宗族观念及宗族活动在我国乡村社会复活所产生的正负面影响进行了客观、理性分析,进而提出在国家强调加速乡村社会现代化建设和依法治国而难以迅速消除其存在的现实背景下,在力促宗族观念及其影响消解的过程中还应对其加以"限制、引导、利用"的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使行业治安管理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执行好身份验证登记制度,是治安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课题。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益最大化,行业治安管理所依据的法律制度不健全,行政部门条块化管理的沟壑,以及当前警力紧张的压力等,使得治安管理部门在执行特种行业以及某些存在治安风险的行业身份验证登记制度中力不从心。当前应通过健全相关法律、创新管理方式,以推进制度的执行,扎实做好治安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从时间观的差异探讨中国与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区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希谦 《思想战线》2000,26(1):66-70
在中外思想史上,一种自成体系的理论思维方式往往不可能脱离其文化背景而独立存在.先秦思想家阐释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从古希腊哲学家到黑格尔所阐释的西方古典思维方式,两者之间的主要特征存在着不可忽略的区别,这导致中西方古代思想史上对时间范畴及事物变化过程理解的差异,致使中西方古代科学家们采撷的智慧之果亦有所不同.如果摈弃思想史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将有助于发掘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并增进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坛经》与《忏悔录》美学思想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立明 《思想战线》2002,28(1):50-53
《坛经》与《忏悔录》作为东西方宗教文化名作之一 ,其中包蕴着若干的审美思想 :《坛经》中具有可引申以资中国古代美学发展的思想论断 ;《忏悔录》则把艺术审美与宗教信条相结合 ,树立起基督教美学权威。比较两书的美学思想 ,强调心性的作用及与各自文化背景中的人学思想密切联系是其相同之处 ;不同的美学传统思维模式以及佛教、基督教教义中对美本质的不同认识又是导致差异性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
2011年8月,笔者在北京市海淀区、江苏省常熟市、山西省朔州市和甘肃省平凉市这四个地区实施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尽管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已能初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但是仍存在诸多需改进之处。未来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应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并在法制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在建国后能够在全民中形成价值共识,实现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原因就在于其确立了以国家精神、民族精神为核心的国家文化特质,文化特质的形成模式具有鲜明的国家特点。作为地域互为近邻、文化一脉相承的邻国,新加坡依靠理念指引、官员带动、制度保障、社会合作的文化发展模式值得中国借鉴,尤以培育国民精神为灵魂、以政德官德建设为指引、以法律法规为依归,以开放合作为动力的文化建设经验为中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高度融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这种相互依赖与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也构成二者各自发展的关键制约条件。现代社会的发展,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已经成为潮流和趋势,蓝色经济区包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这种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驱动力。山东经济发展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独特的传统文化模式即文化在山东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构成了山东经济发展强劲的内在动力。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以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藉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谐警营对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入调查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其目的是寻求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能力建构模式,开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潜力,丰富和谐警营的文化活动内涵,以提升人民警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牛月永 《桂海论丛》2010,26(4):22-2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在建设学习型政党背后真正起作用的力量离不开政党文化的建设,建设政党文化对于构建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重要的是要通过对何为"政党文化"和政党文化的价值进行分析,并采取系列举措推进政党文化建设,进而推进学习型政党构建。  相似文献   

19.
当前,雇员侵权行为广泛存在,法律对其的规制体现在雇主责任制度上,雇主的追偿权只在《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中做了相关规定。基于司法实践的操作,应当推行雇主追偿权的法定化,雇主在承担了雇员致他人损害的赔偿责任后,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得以向雇员进行全额或部分份额的追偿。因此,划分雇主和雇员之间的责任份额是重点,通说认为应当综合考虑雇主因侵权行为所受的实际损失、双方的收益和经济状况、双方的过错程度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对雇主追偿权的合理规定,可以平衡雇主和雇员双方的利益,从而有利于双方之间的和谐及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正President Xi Jinping has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stability,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border security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Xi, also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Chairman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visited Tibet from July 21 to 23 for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its peaceful liberation. This is the first time for a top Chinese leader to take part in such a celebra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The following are edited excerpts of a Xinhua News Agency report on Xi’s vis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