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败,已经是人人痛恨的社会公害,已经危及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个人人痛恨的社会公害,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事实上,也许你、我、他都在有意无意地对推进腐败的速度和广度起着源头活水的作用。因为腐败一定程度上是我们生存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社会常态,非一时可以杜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在责骂贪官、痛恨腐败、怒斥特权,但不知不觉地我们又无意识地把他们当作了“学习的榜样”,大权谋大利,小权图小利,特权就这样间接获得了“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海林 《创造》2004,(11):35-36
一、两个"瓶颈" 2003年我国有大学毕业生216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2005年340万人,这是近几年来高校扩招的成果,也是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的标志.然而,随之而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在高等教育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云南,一方面社会和媒体天天在说"云南最大的贫困是人才的贫困",另一方面,很多地方又存在着本土大学毕业生回乡后数年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的问题,令人无比感慨.  相似文献   

4.
腐败,人人深恶痛绝;然而、腐败又难于根本上铲除。如何使反腐有一个新的突破,《制度反腐:让官员"不想且不能"腐败》一文,从反腐战略"三不"境界:"不敢"、"不想"、"不能"方面对腐败预防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反腐败斗争,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当前在反腐败问题上的困惑是:一方面腐败问题相当严重,广大干部群众十分关切并深恶痛绝;另一方面涉及腐败方面的信访、举报却在逐渐减少。查处的腐败案件尤其是重大案件也不多。这是一个很大的反差,长此以往,很难取信于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斗争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面临着从思想、观念、指导方针到工作方式、方法的改革。一、腐败现象的长期性,要求反腐败必须坚持既要坚决又要稳妥的方针。  相似文献   

6.
黄凯平 《小康》2011,(4):40-41
不理解税,就不可能对一个国家的问题有深刻的理解,一个缺乏税收常识的社会,不可能理性地辩论这些问题近年来,公民意识日益觉醒,诸多公共事件都可以看到网络上活跃的言论。从腐败案件到强制拆迁,从官民纠纷到"跨省追捕"……网民都利用互联网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言词多数是表达对腐败现象的不满,对滥用职权的痛恨,对官僚不作为的鄙视。这些话语弥漫着一种不信任的情绪,真正的理性辩论却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7.
当下,有些人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更有甚者,每每与“醒掌一方权,醉卧温柔乡”的大贪巨蠹攀比,常抱“小巫大巫”之怨,常发“虚度此生”之慨,由“痛恨腐败”、“妒嫉腐败”渐变为“馋羡腐败”、“向往腐败”,慢慢形成一种“趋腐心理”。认为:本本分分是“无能”,清廉自守是“没用”,敢贪多捞是“魄力”,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对于腐败的态度似乎很微妙,非常痛恨,但涉及到自己时又很宽容。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发布2012年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2》。调查问卷显示,公众对深化反腐倡廉建设有极高的期待,91.7%的受访者认为,加大反腐败力度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但调查同时显示,公众在看病就医、子女入学、就业求职、工作调动、打官司遇到问题时,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倾向于请托送礼。  相似文献   

9.
不少人对反腐败依然存在误读。例如,认为腐败就是贿赂,行贿者免责,贿赂就会消失;民主是治理腐败的良药,民主又等于选举民主;分权制衡就能根治腐败且只有西方那一种分权模式等时至今日,不少人对反腐败依然存有"误读"。例如,在反腐败上有一些颇为普遍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当下中国进行改革、推进发展离不开党员队伍,党员队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既要高压反腐,又要通过反腐重塑党的形象和威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十八大以来,已有近50名省部级官员落马,其中包  相似文献   

11.
正本市检察机关受理举报和查办、预防职务犯罪扫瞄 又到六月最后一周,已是第十六个全国检察机关"举报宣传周"。6月23日至27日,主题为"依靠群众惩治职务犯罪,公开检务强化自身监督"的"举报宣传周"活动在全市展开。在这一周里,全市各级检察机关通过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形式,向公众开展举报宣传,还对55名举报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在这一周里,人们也更能感受到全社会对职务犯罪这类腐败行为的痛恨和群众举报的热情,感受到打击和预防这类犯罪,反腐倡廉,检察官在行动。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人说现代人的生态环保意识匮乏,对此,笔者认为不太准确。当今世界没有几个国家的公民,能比今天的中国人更痛恨雾霾和白色垃圾,呼吁绿水蓝天。很多人对生态环保的诉求可谓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了呼吸清新空气,多少人从全国各地举家搬  相似文献   

13.
李鼎楚 《求索》2012,(3):227-229
"性腐败"指"官员"因"色"而滥用公权力的一种现象,它与"财腐败"都是人欲与权力相结合的腐败类型。在古代中国法律中,"性腐败"的罪与罚颇具特色,能为我们提供历史启示。尤其针对反对"性贿赂"入罪者的理由,有促成问题进一步商榷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学术界都认为孔子的天道思想充满着矛盾:一方面把天理解成自然的天,另一方面又把天看成具有人格意识的天;一方面并不肯定鬼神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祭祀。事实上,孔子这种矛盾的天道思想并不奇怪,这一思想实际上统一在孔子的"神道设教"和"中庸"这两个思想下。"神道设教"思想使孔子立足现实生活,关注社会人生,因而回避鬼神之有无问题。"中庸"思想使孔子对祭祀、鬼神、天命等都持一种既不肯定又不否定的态度,因而导致对孔子天道观的不同解读。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现阶段腐败现象产生的综合原因黄百炼腐败是一种人民群众十分痛恨的社会丑恶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去消除腐败,使腐败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抑制,但它没有被完全消除,某些问题还比较严重。不仅改革开放初期就存在的官僚主义、特权作风等腐败...  相似文献   

16.
从近年来发生的诸多腐败大案来看,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中"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那领导干部身边都有哪些人?他们会对其身边的领导干部产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 ,人类一方面创造着愈来愈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另一方面 ,又难以挣脱历史的重负 ,在一定的社会发展环境中 ,滋生出一些反文明的东西 ,成为社会肌体中的“毒瘤” ,即称之为腐败。腐败既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又是一种国际现象 ,时至今日 ,反腐败已成为全球性的共同课题。本文仅就我国当今的腐败问题及其惩治谈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当前,党内腐败对党群关系危害最深,人民群众最痛恨。只有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决清除腐败,党才能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9.
在全社会都很关注的腐败问题上,言者无不痛心疾首。可长期以来我们除了煽情地罗列腐败现象,整个社会舆论非常缺乏符合逻辑规则、基于理性态度的思考。撇开对于腐败的痛恨,能否想一想,什么是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政》2014,(4):57
<正>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到来,"入土为安"的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一方面,墓穴价格昂贵已是老生常谈,民众感叹"死不起";另一方面,多地推出的生态殡葬、低价墓穴又遇冷,很多人并不愿意"便宜死"。抱怨"死不起"又不愿意"便宜死",又一道中国式问题的背后是传统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