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强 《国际资料信息》2016,(4):21-25,30
“基地”组织与“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简称IS)是当今世界两大极端组织,这两大极端组织在意识形态方面是“近亲”,都信奉瓦哈比一萨拉菲主义(Wahhabi-Salafism);①在行事手法方面,两者都惯用包括爆炸、绑架以及自杀式袭击等在内的恐怖主义手法;两者还有很深的历史渊源,IS的前身伊拉克“基地”组织是“基地”组织的分支,其间曾存在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此,不少人认为IS与“基地”组织别无二致,但自2014年以来发生的包括“基地”组织与IS公开决裂、大打口水战乃至双方频发冲突等事件表明,IS与“基地”组织之间的关系充满着不信任和敌对.有学者认为,IS与“基地”组织已经进入了公开竞争阶段.②因此,对这两大极端组织进行比较研究,认清两者的渊源和区别,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国已正式在阿富汗活动,但是阿富汗塔利班反对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扩张。伊斯兰国在阿富汗招募人员、筹措资金、发动恐怖袭击,并与塔利班展开争夺,这些活动主要依靠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本地势力。尽管伊斯兰国在阿富汗展开了相关活动并在2015年达到高潮,但是伊拉克和叙利亚地区仍然是目前伊斯兰国活动的重点区域。此外,由于受到阿富汗塔利班和阿富汗政府军的打击,目前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实力遭到严重削弱,活动区域基本局限于阿富汗的东部地区。未来,伊斯兰国仍将保持在阿富汗的活动,但难以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渗透经历了悄然崛起、迅速扩张和扩张停滞三个阶段.其活动特点也随之调整,从和平宣传招募转向暴力控制威慑.阿富汗政府治理缺失、安全力量不足、经济落后是“伊斯兰国”势力在其境内蔓延、扩张的根本原因.当然,“伊斯兰国”在阿富汗扩张的制约因素很多,主要有意识形态上的抵制、部落传统文化的对立以及阿富汗塔利班的牵制.目前,“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已无力恢复到全盛期的规模,但其圣战萨拉菲思想的影响不容忽视,不能排除其可能进行战略北移,从阿富汗北部向中亚渗透.  相似文献   

4.
5.
今年8月20 日,阿富汗举行第二次总统大选.尽管大选投票得以举行,但由于塔利班袭击频繁,相当数量的民众,尤其是南部普什图人因安全担忧放弃投票,投票率相比上次大选出现大幅下降,下任政府的执政合法性面临质疑.  相似文献   

6.
塔利班是影响阿富汗重建工作顺利进展的主要因素。奥马尔去世后,塔利班内部纷争加剧,伊斯兰国阿富汗分支呼罗珊省势力增强,加尼政府军事清剿力度加大与外部势力打击和制裁措施升级,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塔利班的实力。为此,塔利班采取了选择强硬领导人、频繁发动袭击、坚持游击战等相应的反制措施。就目前情况来看,塔利班正在整合内部力量,出于争夺阿富汗局势主导权的考虑,塔利班发动袭击的频率和强度可能会增加,而加尼政府的军事打击和外部势力的介入很难从根本上消灭塔利班势力。阿富汗政府、外部势力与塔利班三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将决定阿富汗局势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7.
阿富汗的伊斯兰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伊斯兰教进入阿富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大多数阿富汗居民的信仰。然而,由于极为复杂的原因,伊斯兰教又不得不与一些前伊斯兰和非伊斯兰的信仰体系分享阿富汗人的精神世界。阿富汗的宗教阶层主要包括毛拉、圣族或圣门的后裔及苏菲派皮尔,由于阿富汗的部落社会特征,宗教阶层或高踞社会之上,或处于社会之外,从而形成阿富汗极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与阿富汗分散、落后的部落社会结构相适应,阿富汗的宗教设施也有自己的特征。苏菲教团是阿富汗伊斯兰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阿富汗人的精神世界,而且是阿富汗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阿富汗毒品问题与该国政治有着密切联系。苏联入侵带来的战乱与政治失序是阿富汗毒品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塔利班倒台后,中央政府微弱的政治权威、美国反恐战略的刺激、毒品之于各涉毒群体的角色转换等原因造成毒品问题在这一时期继续恶化。同时,毒品问题为阿富汗政治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助长政治腐败、地方军阀与部落势力坐大、塔利班与恐怖主义再活跃等。阿富汗毒品形势所发生的新近变化尤其塔利班在毒品活动中的角色转换,将使该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对阿富汗政治走向也将产生微妙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主权共识支持下的民族国家体系取代了历史上的神权干预,宗教因素自此被排除在现代国家交往的主流议程之外。"伊斯兰国"试图建立伊斯兰国家"哈里发国"是极端伊斯兰化的尝试,在主权认知上颠覆了国际政治传统。"伊斯兰国"的主权观以真主主权为核心特质,但又有别于以往"政教合一"的政权理解模式,即虽使用伊斯兰教的话语体系,但以武力和恐怖主义为实现手段,追求消除现有国家边界、创建"乌玛"乌托邦式的权力未来。"伊斯兰国"目前的状态更接近雏形国家,其对地区和国际安全的主要威胁表现在三个方面:边界粘连共生,而在实体疆域层面冲击周边国家的领土安全;通过网络技术平台增强其道德和政治影响力;以极端主义为意识形态侵蚀了温和伊斯兰的宗教权威。国际社会目前的主要应对措施集中于从突破疆域桎梏的空袭结合地面攻击以制约当地极端主义。鉴于之前的威胁分析,外部世界值得强化和补充的应对措施包括主导防御性的网络安全战争、帮助该地区重塑符合现代政治标准的世俗权威和提升温和教派领袖的宗教地位,实现有效的合作反恐。  相似文献   

11.
阿富汗伊斯兰化进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7世纪中期,伊斯兰教进入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与人文环境,阿富汗的伊斯兰化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与伊斯兰世界的核心地区相比,阿富汗地区的伊斯兰教更多地容忍了当地的各种信仰体系。然而,阿富汗的伊斯兰化却是伊斯兰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为伊斯兰教进入中亚、南亚和中国提供了通道,而且抵御了什叶派向东伊朗的扩张,同时,突厥人的伊斯兰化也与阿富汗地方王朝的努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塔利班将宣传作为确保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塔利班的宣传策略可用拉斯韦尔的5W模型进行系统阐释。它包括拥有信仰坚定、具备专业素养的宣传人员和机制,强调反西方的身份认同,注重使用情绪化的话语以及针对不同对象突出实效性等要素。塔利班的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对阿富汗局势发展产生了影响。塔利班的宣传并非无懈可击,国际社会应采取多种手段加以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3.
王雷 《亚非纵横》2014,(6):1-14
“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兴起有着复杂的背景和原因,并对中东政局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导致中东政治版图、地区秩序呈现了重组的趋势;引发了相关国家外交政策、对外战略的调整;中东地区的宗教、权力、思想观念之争日益尖锐;恐怖主义活动进入了新的活跃期。总体来看,中东政局未来走向存在较大变数,但就当前情况来讲,域外大国特别是美国发挥何种作用、中东地区大国发挥何种影响,以及“伊斯兰国”的扩张势头能否受到有效压制将是三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2017年来,在中东肆虐三年之久的“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叙利亚遭各方联合发力围剿,战场节节败退,地盘加速缩水,财源益发吃紧,兵力捉襟见肘,似已走入穷途末路.在伊拉克,经数月鏖战,伊拉克总理阿巴迪7月9日终于正式宣布“摩苏尔解放”,“伊斯兰国”失去在伊拉克最后一处大本营.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以下简称IS)自2014年6月“建国”以来,就不断兴风作浪,除一直活跃在伊拉克、叙利亚两国外,其势力还迅速蔓延至世界各地,利比亚即成为其渗透和扩张的重灾区.而利比亚自201 1年爆发反卡扎菲政权的战争以来,就陷入群雄纷争、冲突不断的动乱中,这恰恰为IS的渗透和扩张提供了良机.目前,IS不仅已发展成利比亚“庞大的政治和军事行为体”,①构成影响利安全局势的一股重要力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北非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6.
在近年南海争端被不断炒作之时,东南亚地区面临的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却在不断上升.正如新加坡《联合早报》在2016年“香格里拉对话会”召开之际的报道:“南中国海问题其实是可控的,因而并不对任何国家构成真正的安全威胁.对比这个‘虚’的安全议题,对各国国内设施乃至公民展开恐怖袭击的威胁,才是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①为此,本文试图就东南亚地区的恐怖威胁,特别是“伊斯兰国”对该地区的渗透和影响,以及相关国家的应对举措作一简介和评估.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在美俄各自主导的反恐力量、叙利亚和伊拉克政府军、库尔德人武装等多方力量的打击下,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军事实力、领土面积和财政收入损失惨重。2017年7月,伊斯兰国占领的伊拉克摩苏尔地区丢失,这标志着该组织在遭受沉重打击后进入衰败阶段。但目前该组织并未消亡,而是在组织结构、战术策略和恐怖手段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转变后的伊斯兰国将继续利用网络技术和社交工具传播极端思想、制造恐怖活动、获得资金支持。此外,伊斯兰国武装人员的扩散、跨国圣战者的回流及其庞大的分支网络和众多的效忠团体将继续对中东和世界的安全形势构成威胁。为此,国际社会应加强协作,将伊斯兰国残存势力清除出叙伊境内,建立以大国协调为基础的国际反伊斯兰国合作机制,消除其重新崛起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相比于传统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互联网攻势令人关注,在借助社交网站功能、依托网络支付、发布网络影音与电子刊物等方面都有较大创新.“伊斯兰国”结合现代人的碎片式阅读节奏与快节奏生活习惯,以鲜明的标题和简单的语言通过网络招募成员,成为中东地区极端组织的网络效仿对象,成为危及中东国家与域外国家安全的重大因素.基于互联网的扩散性,“伊斯兰国”的网络攻势呈现出新的演变趋势,其灵活性与隐匿性增强,加大了国际社会对其防范和打击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国"组织利用叙利亚、伊拉克乱局迅速崛起,已构成国际恐暴势力主干,不仅威胁叙伊两国政权,而且催生"溢出效应",对地区和全球安全构成挑战。"伊斯兰国"的崛起打乱了美国的中东战略部署,迫使美国调整地区议程,将遏制"伊斯兰国"扩张作为优先事项。但是,美目前出台的相关举措局限性明显,恐难遏制"伊斯兰国"扩张势头,打击恐怖主义亟需扩大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0.
"9·11"事件之前,巴基斯坦的阿富汗塔利班政策以支持为主。阿塔在巴基斯坦的帮助下不断壮大,平息了阿富汗内战并最终建立了喀布尔政权。纵然国际社会对阿塔的谴责不断,但巴历届政府一如既往地选择支持它,其主要原因在于巴基斯坦希望通过帮助阿塔,进而开辟其通往中亚的商道,保障自身利益;寻求战略纵深,排挤印度在阿存在;解决阿富汗难民问题,维护巴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