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有别于凯恩斯主义和供给学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侧重于结构性调整的改革。在传统侧重需求管理政策导向下,产业结构失衡、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和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经济结构转型滞后,进而使得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入阵痛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下行压力变大。因此,2017年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政府应积极发挥其精准调控作用,实施积极有效的产业政策,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大基础科研的支持力度,从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结构性转型升级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东莞模式的成就、挑战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东莞从一个传统农业县发展成一个知名的工业制造重镇,东莞模式获得了巨大成功。其核心要素是外向型经济主导、区外劳动力支撑、合作共赢的营商文化、务实有效的政府管理和发展创新的主动力。如今,传统东莞模式能量释放已近极限,面临着粗放式的增长方式遭遇供给要素的制约、低端化的产业结构影响经济竞争力、特殊的人口构成制约经济社会转型、社会管理体制遭遇过渡期的两难选择等问题。要突破当前的难题,实现东莞模式的转型,必须推进两个升级、两个转型。  相似文献   

3.
供给侧改革旨在引导供给侧压缩过剩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供给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平衡.我国高等教育是在经济拉内需、促增长的过程中快速发展起来的,与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同构性,呈现出有效供给不足与有效需求乏力并存的局面.与我国经济发展如出一辙,高等教育供给侧出现的问题应借鉴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的经验与做法,对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进行结构性调整和内涵建设,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以新供给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和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量与质的充分供给是解决新时代法治发展不充分这一深层次矛盾的根本举措。新时代法治增量供给要适应于人民法治需要的增长情况和结构性变化情况,尤其是要与人民在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法治需要相匹配,开展适应性增量供给、前瞻性增量供给和结构性增量供给。增质供给是新时代法治发展的重心所在,是法治供给侧改革的努力方向。法治增质供给要顺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以及法治供给向集约型、质量型的阶段性转型,确立供给结构多元互补和竞争提质的发展方针,同时,要注重供给参与者治理素质及思维品质的提升,为法治供给质量的提升打造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曾经指出,"法也和宗教一样是没有自己的历史的",因此法制改革不可能孤立地进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所有的法制改革都应当依托经济的转型,法制改革是经济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转型的本质是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或机制的转变,在创新被提到很高的高度的今天,经济转型的核心就是创新。在创新中调整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在创新中实现供给侧改革,以创新和互联网为基础发展共享经济。因此,文章开篇以创新和共享经济为背景探讨经济转型问题;第二部分探讨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诞生的网约车的合法化过程;第三部分提出并分析了网约车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便针对上一部分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当前中国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相结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供给侧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式问题,供给侧改革与环境保护、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和城镇化问题,供给侧改革与民生保障问题。研究指出,京津冀钢铁产业供给侧改革要处理好与环境保护、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和城镇化的关系;中国在钢铁产能问题上要作长远打算,要维护中国的钢铁工人的利益和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的同时,面临转型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等困难。劳动关系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在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时期的广东不断出现。本文通过对杨正喜教授的著作《国家、资本、工人与广东地区劳资关系研究》进行评述,尝试探索分析劳动关系新变化与对策问题,以及著作对完善劳资关系协调机制、推动社会和谐、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一个重大的改革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单单是从注重总需求管理向注重总供给管理这样一个简单的关系,更主要的是通过优化供需结构来提高市场主体的效率和竞争力。通过供给侧改革加快优化市场主体,必须以"五大理念"为指导,脚踏实地抓落实,各地、各产业要建立通过供给侧改革加快优化市场主体的路线图,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城镇化进程优化城乡结构、加快供给侧改革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两大推动力,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和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球经济经过缓慢复苏,正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型。从国内来看,中国正处在"三期叠加"下,面临着企业成本不断攀升、供需不匹配、资本边际效率下降等多重问题。与需求侧管理有所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其自身的理论内涵,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举措,无论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还是对微观企业和个体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态势不定、波动增大,而我国经济也由于外需缩小、产业结构失衡、人口老龄化和要素成本上升等经济问题的凸显,面临着经济增速下滑、金融风险增加以及经济持续性的平稳增长缺乏动力的情况。针对这样复杂局势,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为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划分标准,我国已经正式步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但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贫富差距过大、公共服务短缺、腐败现象严重等"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这与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增长方式密切相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要转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同时,推进政府转型与改革。  相似文献   

12.
针对把长期经济增长问题与宏观经济周期问题相混淆的经济学传统与现实,必须从理论和实际上对两个问题进行区分,揭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认识以往的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格局,抓住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矛盾,寻找正确的政策手段。由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提高潜力决定的潜在增长率,构成了长期增长的供给方面因素,而在出口、投资和消费能力方面产生的周期性冲击,构成了宏观经济需求方面因素。中国经济面临的减速是潜在增长率下降造成的,不能指望需求方面的刺激政策可以解决。因此,旨在提高潜在增长率的一系列改革,可以带来显著的改革红利。而旨在平衡需求结构的相应改革,则有利于稳定宏观经济,也可以带来改革红利。  相似文献   

13.
凯恩斯主义的实质是需求不足理论和扩张性财政政策主张。我国政府运用其理论和政策坚持扩大内需方针、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是它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但随之产生的有效需求不足,失业严重,通货紧缩,积累性财政赤字、国债等,却成为我们亟待解决、非解决不可的问题。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积极财政政策应逐步淡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应开始唱主角,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外需,变需求管理为供给管理,使宏观经济政策微观化,并不断改善劳动力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4.
引领经济新常态 走向好的新常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经济并非已处于新常态,而是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过程中。经济新常态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目标状态,是指2016年或者2017年往后的5年或10年甚至更长时期。从短期看,引领新常态、实现向新常态平稳过渡的对策有:顺增长,控风险;去产能,挤泡沫;守底线,稳社会。引领新常态的长期对策包括:一是推进"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二是推进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财富分配结构转型与发展目标结构转型。三是推进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在内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是进入"十二五"后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凸显,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潜在增长速度放缓,风险因素显现,如何应对我国经济的增长乏力,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的再突破成为现实而又迫切的课题。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进一步分析需求管理的局限性,重新审视供给管理,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会是实现我国经济的再突破的现实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新常态的客观要求,电子商务已成为助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创新理念落后、信息平台缺失、人才补给不足、物流问题突出、基础设施不力等问题。要实现电子商务助推陕西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功能,必须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实施资源整合战略,打造健康产业生态。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湖北需要准确研判当前经济形势,将重点放在加快产业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县域经济和深化政府的"放管服"改革等三个方面。研判当前经济形势,要把握好三个维度:一是要注重从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中把握积极变化,保持发展定力;二是要注重从区域经济分化大格局中看到竞争压力,增强转型耐力;三是要注重有效防范化解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隐患,提升稳控能力。湖北肩负着"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历史使命,要抢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机遇,通过"无中生有"、"有中生优"、鼓励创新创业和补短板等手段加快产业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并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向需求侧要新动能;通过总量升级、结构升级和动力升级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通过做好权力的"减法",做好监管的"加法",做好服务的"乘法",深化政府的"放管服"改革。  相似文献   

18.
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层次必然涉及制度问题。我国制度性激励体系的不完善降低制度的适应性效率,而低适应性效率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集中型制度性激励体系、从集中型制度性激励体系转变到分散型制度性激励体系的滞后、部委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资源配置方式都制约着制度适应性效率的发挥。而缺乏适应性效率的制度结构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影响表现为制度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经济结构的扭曲、制度的刚性导致经济结构调整的滞后、制度的僵化导致缺乏自我纠错机制。因此,通过制度性激励体系的有效转型来实现制度适应性效率的提高,并让市场真正决定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自然成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可以借鉴重庆市渝中区、南岸区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强化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新旧动能转换内生动力,在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机制等方面寻求新突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成长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一国经济增长的确需要一批赫赫有名的“寡占”企业,但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卫星式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安置就业、促进技术创新、加快金融改革和完善市场机制等方面有着大企业集团无法媲美的优势。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中小企业的发展都到了关键时期。对此,需要以中小企业发展为主线,以剖析经济增长的要素供给为基石,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现阶段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与中小企业成长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