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以后,北京开始把世界城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北京与现有的世界城市诸如东京、伦敦等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外国人管理制度方面。要建设世界城市,就必须完善首都外国人管理制度,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确立首都外国人管理的基本原则;二是建立、完善外国人管理体系,实现综合化、体系化管理;三是统筹各部门间的分工与合作,设立统一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2.
后危机时代,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大国,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成功举办奥运会、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北京迎来了后奥运的全新转型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城市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相似文献   

3.
世界城市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建设世界城市,必须坚持世界性和民族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城市功能与城市内涵的有机结合,走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人性化城市使生活更美好的命题。论述了如何在人性化城市的视野下认识城市的本质,具体阐述了人性理论、需要理论、环境理论的含义和主要观点。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人性化城市视野下的城市功能:赋予城市养育功能。营造大爱之城;赋予城市教育功能,营造学习之城;赋予城市生产功能,营造创造之城;赋予城市记忆功能,营造文化之城。  相似文献   

5.
历史演进与功能定位: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处于中国城市领军地位的首都北京建设为独具特色的世界城市,对于首都的发展乃至中国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历史演进与功能定位的双重视角,分析了伦敦、纽约、东京三大世界城市在形成过程中遵循的普遍规律以及发展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功能定位,探讨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功能定位,并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背景 建设世界城市,自20世纪以来一直是北京城市发展的目标.北京所欲建成的世界城市,就是经由区域性的国际城市,再建成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比肩的位居世界前列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第二届中国特色城市论坛确定的主题是聚焦中国特色,建设世界城市,关注的是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中,追求国际化的同时,要不忘中国化;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要忘记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世界城市”只是当北京发展到某种程度之后有可能获得的一种世界性的外来评价或国际认同,它是自然涌现、实至名归的产物,而不是划定若干指标后刻意建设出来的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9.
《今日上海》2014,(11):10-10
今年10月31日是经由联合国大会通过而设立的首个“世界城市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特别向最早倡议设立“世界城市日”的中国上海发来贺信说,“我们都应重新反思城市未来的发展,抓住城市提供的所有机遇,制定出一份全新的、转变发展观念的城市议程表。”他还写道,如今,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类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就是“城市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张强 《北京观察》2011,(2):29-31
回顾21世纪第一个十年,北京市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迈入世界城市的目标。在走向世界城市的道路上,第一个十年北京市做了三件最突出、最有成效、最具历史意义的大事。第一件大事,是代表我国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并以“新奥运”筹办为机遇,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历史提出 ,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反思和一定程度上的否定 ,它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变革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区建设的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以及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 ,一种新型的城市社会组织形式———城市社区 ,正在我国各地悄然兴起。城市社区建设作为新时期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农村村民自治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 ,其发展取向日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重构功能崭新、自主发展的新型城市社会组织形式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离不开一定的居住和生活地域 ,由此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 ,这种由生存而形成的较为固定的地域 ,就构成社区发展的基础形态。新中国成立以后 ,为确保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有效地配置社会资…  相似文献   

13.
位于城市周边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治安形势日趋严峻。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资本的下降,其原有的“熟人社会”变成了新的“陌生人社会”,人们相互之间缺乏一定的互动网络与信任,行为容易“失范”。促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安全的基本策略是建立规范、构建网络、建立组织、重建信任,以增进这些地区的社会资本;这已经初步为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实践所证实。要更有效地维护好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安全,就必须适应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形势变化,加快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管理体制变革,加强社区建设,促进政府管理力量与基层组织的合作,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形成警察与基层组织的良好合作关系,努力建立规范,促进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互动,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努力增进这些地区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4.
城市行乞者群体滋生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乞者群体以农村贫困落后地区的外出流动人口为主体。这类人员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一些农村妇女、老年人、儿童、甚至残疾人,进入城市后,因无劳动能力,只能以乞讨获取生活来源。这一类行乞者主要以生存为目的,既所谓的“真乞丐”。第二种是农民进入城市后,尽管身体健全,但暂时找不到工作,收入中断,连基本生存也无法维持,因而以拾荒、乞讨为生。第三种是有劳动能力,无正当就业需求,属于游荡成性、好逸恶劳者,将行乞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行乞者增多的社会因素城乡分化加剧的压力。城市社会在改革中发展速度比农村社会快,城乡之间的差距在…  相似文献   

15.
试论转型时期城市"农民工"阶层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民工是一个既缺乏保护又缺乏约束的弱势群体 :进城就业面临着种种人为设置的门槛 ;在同城市劳动者竞争中面临行政性和市场性的双重歧视 ;缺乏劳动、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待遇 ;难以公平地享受应有的城市社会福利 ;日常生活受到群体性的偏见与歧视等。改进的主要对策是 :继续深化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培育并完善一体化的城乡劳动力市场 ;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纠正对农民工的群体性偏见与歧视 ;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 ,增强其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性等  相似文献   

16.
1 主要差距(1)差在广大市民的物业管理消费观念上。在深圳 ,业主花钱买服务、请管家已成为市民的共识 ,物业管理的消费观念深入人心。而在内地 ,即使在一些省会城市和大城市 ,市民的物业管理消费意识也十分淡薄。在中小城市 ,相当一部分市民尚不知物业管理为何物 ,有的对物业管理的认知还只停留在房管所修房、扫地的水平上 ,有的甚至将物业管理与“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三乱”行为等同视之。(2 )差在物业管理队伍的素质上。 1998年 ,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持证上岗率就已达 70 %以上。无人化、智能化的管理已在深圳许多物业管理企业普…  相似文献   

17.
“义乌公安经验”的核心是义乌公安在社会治安中准确地把握了对于“稳定观”的理解。所谓科学的稳定观,就是以人为本,把和谐看作是最高层次的稳定。而义乌公安提出的一些理念及其做法,就是达成和谐的有效手段。以人为本,还是以社会为本?就要对“稳定”与“和谐”之间的区别和统一做出恰当的解释。“义乌公安经验”充分体现了义乌公安对于和谐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论城市社会安全与稳定预警等级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社会安全与稳定预警等级指标体系研究,目的是以影响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可量化社会现象为参数,以数量值为测量标尺,以参数权重比标识级差,依据量表、图示、标尺等形式,借助现代管理科学和技术,提出适合维护我国城市社会安全与稳定需要的预警等级指标体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社会安全与稳定预警等级指标体系,必须认真研究预警等级指标体系的核心内容,建构预警等级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范式,从城市规格与基本预警指标的角度探析建立预警等级指标体系的关键技术与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杨虹 《大连干部学刊》2006,22(11):16-16
近来,中共大连市委党校教职员工对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讨。本期学刊选发部分青年学者的学习体会,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20.
潘春玲 《前沿》2010,(24):81-83
2007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权法》确立的意义在于它是第一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对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给予平等保护,从而体现了30年的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建设中对于公民个体财权物权的一种更为理性的保护和保障。本文从经济与社会的角度思考《物权法》的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