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说助人为乐.从个体的角度看,助人所以为乐,是因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这种快乐源于自我价值的体现,源于别人的尊重.从社会整体角度看,助人所以为乐,是因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今天你伸出援助之手,明天你遇到困难我也会热情相助.这种快乐源于一种温暖的社会氛围.因此,“救人于水火之中,帮人于危难之时”成为广受颂扬的美德.  相似文献   

2.
自我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道德学的基础性问题。自我尽管在概念上存在多义性,但其本质是社会性的,在此前提下可以分为心理自我、道德自我与伦理自我三个层面;道德的自我形成从纵向角度实际是道德人格的形成,从要素角度取决于自由意志与道德能力;自我并不能理解为一种"至上"性存在,起码在道德上存在边界,这就是自由而不自弃、自爱而不自恋、自尊而不自负;道德自我并不是封闭的,而是有向伦理过渡的可能和通道,因为自我的关系性、情境性和反思性,必定会由于特定的角色与场合,使道德的自我成为社会伦理共同体制的承载,由道德"应当"走向伦理"可能"。  相似文献   

3.
从实体自我到关系自我——后现代心理学视野下的自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主流心理学在考察"自我"时,假设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作为精神实体而存在的"我",它是个体存在的核心,统领着我们的一切.后现代心理学对这种实体自我观进行了猛烈批判,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真实的实体自我.后现代心理学从社会建构主义出发,将自我视为关系的创造物,是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中通过语言建构而成.它将自我理解为关系性的、多元的、变化的、去中心的.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人们自我意识观的变化要经历策略操作者、混杂人格和关系自我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后现代心理学自我观的提出对我们理解自身、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惠特曼在《草叶集》结尾的《再见》中说:“这不是书本,谁接触它就是接触一个人。”从诗人的创作经历和作品内容来看,接触这“一个人”便是接触了诗人的两个“自我”:一个是具体的现实的真实的诗人惠特曼;另一个是抽象的理想的虚构的诗歌主人公惠特曼,即诗人的“创造性自我”。两个“自我”的对话和融合,既唱出了诗人之声,时代、民族之声,又唱出了超时代、超民族之声  相似文献   

5.
黄鸣 《法人》2007,(9):68-68
挖空心思地找到可让自己最欣赏的、让自己最兴奋的优点和成绩,加固并把它形成与众不同的自我核心竞争力年轻人初入社会,会面临着诸多的机会,也面临着诸多的坎坎坷坷,而芸芸众生中为什么偏偏是你脱颖而出?这全有赖于自己成全自己。北京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咱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扎实的基础功夫必不可少,但更需要的是一种自信力,我认为自我激励就是培养自信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晓龙  大军 《江淮法治》2011,(22):38-39
近来热点新闻不断,“中华脊梁奖”、“郭美美事件”、“卢美美事件”……在这些新闻背后,均有敛财的“协会”在作怪。人们不由得好奇,协会到底怎么了?标榜以增进共同利益为目的,注重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监督和自我保护的协会,为什么会变成只讲收费不讲服务,甚至欺骗会员的“江湖郎中”呢?  相似文献   

7.
行政自我评价法律制度是行政系统内部对其行政活动做出自我评价的准绳,它能够激发行政主体自我规范和自我控制的意识,实现行政主体自我纠错和自我提高。对于行政自我评价法律制度基本事项的规定能客观、严格地推进自我评价法律制度的实施,使评价结果真实有效地反映行政主体行政活动的好坏。结合国外的行政评价制度实施经验和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自我评价法律制度的构想,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李小丹 《法制与社会》2012,(15):246-247
自我效能是“个体对组织和实施达成特定成就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高,个体会更加积极的完成某一行为,自我效能低,个体则会消极面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中成员众多,组织严密,其自我效能高低往往会成为其能否顺利实施犯罪活动的重要主体性因素.那么,自我效能是通过何种途径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发挥作用的,其机制是如何的,又怎样才能降低或减弱这种自我效能,从而从根本上有效的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对社会的危害,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反对被迫自我归罪的特权是证人的一项重要权利。为保证诉讼发现真实的目标,许多国家在规定了反对被迫自我归罪的特权的同时还确立了证人豁免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证人反对被迫自我归罪特权的消极影响,保证在证人援用该特权时能够通过赋予其豁免而获取重要的证据。我国应当在立法中确立反对被迫自我归罪的特权和证人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10.
蒋杭玲 《法制与社会》2012,(13):237-238
青少年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同一性呈现四种发展状态,不同状态下的人格特区不同.自我同一性对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一性的混乱会产生许多消极影响,甚至诱发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合理化作用”。“合理化作用”又叫“文饰作用”。当你的行为有违道德规范,或触犯国家法律,不是自我谴责,不是由衷的忏悔,而是寻找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言行辩解,将面临的窘迫处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从而为自己解脱,以保证心灵之安宁。有个小偷,专爱到政府机关作案。哪个办公室没有锁门,里面暂时又没有工作人员,他就会溜进去,顺手牵羊,掂走你的公文包,或在你的抽屉里拿去值钱的东西,然后大模大样地走出机关大门。本来是见不得人的偷盗行为,他会在心里自我解脱说:在机关里工作的都是贪官。他们那值钱东西,都是不义  相似文献   

12.
自己决定权是指个体可以对自己的思想、言论以及行为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受他人外在的限制及胁迫的自由,包括自我规范、自我决定、自主、选择自由、隐私及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等内容。而在器官移植过程中,自我决定权的行使存在程度、权限以及主体等方面的限制,行使自我决定权不能对他人造成危害或有造成危害的危险;行使的权利系生命权以及行使决定权有碍社会公共利益时受限制;成年人具有完全的自我决定权,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的自我决定权则受限制。  相似文献   

13.
情商即情绪商数 ,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情商向来被人们所忽视 ,实际上情商的作用决不逊于智商。徒有智商而心理脆弱的人 ,是无法适应纷繁多变的世界的。人的情商不是与生俱来的 ,主要是靠后天的引导与激励 ,依靠情感教育和自我心理训练就可以极大地激发人的情绪潜力 ,提高情商修养。情商对提高编辑人员的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必须从认知自我、控制自我、自我激励、理解别人和协调关系等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情商 ,使主体和客体完美地结合起来 ,才能实现编辑素质的有效转变 ,适应新世纪对编辑工作的新要求。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我们从…  相似文献   

14.
《警界科海》2003,(11):47-47
作为一名警察,像必定有过这样的切身体会:每一次成功的表现,都会赢得鲜花和掌声。其实在成功的背后你却付出了艰辛努力和无数血汗。奢望—步登天是不现实的。而应自我期许,脚踏实地走稳每一步。速成的结果往彳主只能是昙花—现,惟有厚实的基础才经得起考验。下列5道题就是测试你为了生存和成功,将会以何种方法去奋斗。  相似文献   

15.
西小虹 《法人》2013,(2):24-25
企业正常的操作程序是端起枪,瞄准再射击,太多的企业是先端了枪射击,然后再去瞄准如果在矛和盾中选择,规则更像是盾,是保护你的东西,不是拿去刺人的,如果你不懂得自我保护,很可能最后代价很大。所以企业要走出去,包括整个经营当中,"防火"远远比"救火"更重要。要真的想去海外投资,用一句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你可能不是第一个出去的,也不是最后一个出去的。在你前面的人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学习,虽然有时成功的经  相似文献   

16.
胡塞尔发现的意识的"时间视角"现象以及提出的"关系中心说"证明了自我的确凿无疑的存在,范畴直观的方法和时间现象学的思路让胡塞尔不仅"把捉"到自我,从而把自我从意识流、意向对象、对象自我、身体以及意识行为中区分出来,而且还为自我本身的展开问题及其"原自我"、"自我"和"我们"三个阶段的划分带来了现象学的洞见。  相似文献   

17.
在被害人自冒风险的情况下,自我负责原则得以适用.自我负责原则在德国已经被大多数学说承认为一个客观归属之下的独立概念.在规范意义上其可以排除客观归属.虽然存在各种学说,但是就该原则而言,限定刑事归贲范围和确定被归贲主体的基础均在于刑事规范义务,其需要在系统阐释的基础上准确加以理解;与此同时,为避免导致被害人遭受双重不利,出现刑法的失衡,被害人自我答责的基本构成要件被严格加以限定,并且贯彻于其具体类型之中.本质上,自我负责是自我决定的自由实现,表明了刑法对个人自我决定的尊重.该原则对我国刑法理论与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式自我在诞生之初本也是独立自我,它主要是伴随武器与私有财产的出现,在与他族、他人抗争过程中诞生的,而非是在种小麦的过程中诞生的。互依自我是公元前521年后伴随儒学的创立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由此在中国历史上开启了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并存但独立自我占优期。自公元前304年前后到最迟不晚于公元前233年之前是中式自我的重要转型期,转型的结果是具独立人格的互依自我最终彻底战胜了独立自我,中式自我进入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并存但互依自我占绝对优势期,这个转型过程并非是种水稻引起的,而是儒学经过艰辛传播最终取得胜利的结果。秦汉至清代是中式自我定格的阶段,定格的结果是中式自我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外显式多元文化主义时代进入内隐式双元文化主义时代。从生态理性角度看,中式自我的形成与演变是适应环境的结果。中式自我的演化过程证明并非长期的水稻种植史才让中国人形成了互依自我。  相似文献   

19.
快乐感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情感体验,其具有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它会影响个体对生活各个领域的评价,同样,生活中各个领域的不同,也会造就不同的快乐感受。通过运用spss以及stata软件,可以测量出生活各背景变量(消费,收入,健康状况,人际关系等)与快乐感的关系,从而得到影响大学生快乐的部分因素。  相似文献   

20.
罪犯与大学生一样希望成功,对自己的看法倾向于积极和肯定。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在他人眼中远不是那么可爱,属于社会唾弃的群体罪犯现实自我和投射自我之间差距较大,对其改造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