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城市全面转型与空间秩序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后凯 《人民论坛》2010,(11):12-13
城市转型是一种多领域、多方面、多层次、多视角的综合转型。当前,中国城市发展正处于加速转型和全面转型的新阶段,必须尽快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转型,建立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和谐有序的新型科学发展模式,走集约、创新、融合、和谐、绿色、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美国城市转型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产业、资本等各种要素不断流动,城市的传统产业发生梯度转移,国内外许多城市面临经济转型的重大问题。本文介绍了美国主要城市的成功转型案例,并分析了城市转型成功的基本经验,以期为中国现阶段的城市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时代的绿色发展转型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进入城市时代,如何促进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双重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融合,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剖析了中国城市发展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探讨城市绿色发展转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城市时代绿色发展转型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安排,重点进行理念更新、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建立绿色消费模式、加强市场建设和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实行绿色改革和政策支持体系、推行示范城市的试点等,开展绿色城市化工作。  相似文献   

4.
政治学首先介入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在当代中国,城市已经成为人们居住的主要场所,而环境、交通、住房等城市问题的出现也成为当代政治学必须持续关注的命题;同时在城市蔓延过程中,城市空间扩张与社会阶层分离带来的治理困境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将困扰城市发展与政府发展。城市治理必须同时解决城市中的政府治理问题与政府治理中的城市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发展与政府转型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5.
蔡炯 《群众》2011,(2):64-65
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坚持把生态质量作为城市转型发展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尺。  相似文献   

6.
数量庞大的资源型城市是我国城市形态的一大特征,当前大多面临资源衰竭、环境恶化、创新能力低的困境,内外部环境的恶化倒逼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改变城市发展模式,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又第一次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知识城市发展理念已兴起多年,逐渐走向成熟,本文旨在从知识城市理论角度解读资源型城市转型所面临的困境,并在知识城市理论视阈下,探索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今日浙江》2013,(14):F0004-F0004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把握发展脉搏,同绕产业、城市、社会“三大转型”目标,打造“两港八同”,在省市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中走在前列,在全国开发区中争先进位。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为主题,综述了盘锦市实地调研工作情况,分析了盘锦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不断提升创新意识,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突破经济重点,促进全面转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发展质量;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加强生态补偿的财政支持等四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建构于人类技术文明的城市发展历程已历经了三个重要转型阶段,并正在面临更深刻的转型。当前的城市化已由传统的空间扩张转化为建立在数字技术的信息内爆。当今中国城市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几乎同时经历这几个阶段。在这一特定语境下,中国城市品牌的运营需要具有前瞻性,并充分考虑新语境下城市品牌传播的未来转型,特别是基于实体城市与虚拟城市的双重传播与品牌建构。  相似文献   

10.
关于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指出,中国一些资源型城市目前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衰退和环境破坏严重、可持续发展发展问题突出等严峻形势.为此,该文结合国内与国外转型发展较好的城市案例,建议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应该依靠科技创新,因时、因地制宜,不同发展周期、不同资源类型的城市转型应选择不同转型路径,同时注意发挥企业在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南川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资源枯竭转型城市。促进南川区转型发展,是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战略举措,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是体现主体功能区导向、提速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科学实践,是提升渝南地区综合实力、实现绿色发展的必要途径。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及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南川区实际,市政府提出促进南川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意见。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着力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接续替代产业,着力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着力恢复生态和保护环境,着力提升城市综合功能,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把南川区建设成为渝南区域中心城市,全市铝镁新材料及页岩气新能源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转型目标。到2017年,南川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以铝镁、旅游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为支柱的"2+3"转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生态功能明显恢复。渝南区域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人均GDP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到2020年,南川区实现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基本建成。城镇化率达到70%,城市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2.
进入全国首批转型城市,对我市来讲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现在,全市上下一致认为,只有转型才能发展,只有转型才有希望。转型的目的是实现白银又好又快发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创意经济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对激发城市活力和集聚创意资源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创意转型的重要标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创意城市是保持城市活力、激发城市转型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武汉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创意设计资源和高校人才资源,文化创意产业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在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设创意城市的过程中,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践中探索了一系列创意战略、创意产业、创意管理等方式来解决新经济形势下城市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武汉城市转型更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构筑发展平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入全国转型城市为城市建设带来难得历史机遇,人民群众对改善生存环境的愿望日益强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是广州市政府部门大部制改革中新组建的一个部门。组建两年多来,广州城市管理工作在城市转型发展中,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和考验,紧紧围绕"环境卫生面貌大变"和"城更美"目标,以"创卫"、"创文"、"迎亚运"为重要抓手,大力改善城市环境秩序,注重提供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城市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雪晗 《人民论坛》2013,(11):230-231
资源枯竭型城市实施战略转型,就是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科学发展.文章对资源枯竭型城市概念、新型城镇化概念、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推进新型城镇化意义作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转型背景下资源枯竭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全球性城市是20世纪70-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转换和优化的结果。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一个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国家,中国能否建设全球性城市,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课题。为此,笔者选择了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全球性城市纽约来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纽约如何从从相对缓慢的发展中迅速调整发展战略,发展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城市,并分析了纽约成为全球性城市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今日浙江》2013,(14):68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把握发展脉搏,围绕产业、城市、社会"三大转型"目标,打造"两港八同",在省市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中走在前列,在全国开发区中争先进位。  相似文献   

19.
杜娟  郭芳 《小康》2008,(10):20-23
当下众多的中国城市,正承受着粗放型经济导致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给环境和资源的压力,面临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发展战略转型。而休闲给了她们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命题。休闲离不开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进步、离不开交通运输、离不开城市综合实力的提高。休闲,会推动城市的综合治理和产业升级,这个简单的理念比其他行为更容易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徐研 《群众》2013,(7):21-21
推进条件较好的重点地区通过率先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形成强有力的经济增长极,辐射带动邻近地区发展,是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趋势、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近年来,徐州抢抓省委、省政府实施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生态转型和社会转型,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