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美国进步作家、世界著名记者、著名社会活动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AgnesSmedley),她是美国密苏里州北部一个贫苦的矿工的女儿,母亲是一个洗衣服的女工。她极为关切中国人民的命运和中国人民的斗争,始终如一地与战斗中的中国人民,紧紧地站在一起。早在1928年,她就以《弗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为该报工作到1933年。1938年至1941年间,她又担任《曼彻斯特卫报》的驻华特派记者。她曾随八路军、新四军在战地工作。1938年1月15日,《新华日报》曾发表过《史沫特莱女士访问记》…  相似文献   

2.
图片集锦     
洛杉矶“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会长李惠英在上海获奖 今年3月中旬,洛杉矶“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会长李惠英(左三)在上海接受《新民晚报》授与她的“名誉记者奖”。她在接受《新民晚报》总编金福安(右三)颁给她的荣誉证书时表示:“我在国外几十年用笔写文章介绍祖国大陆,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作演讲,今天得到祖国大陆这个奖,感谢晚报同仁对我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29日,第十九届世界诗人大会在山东泰山隆重举行。世界诗人大会是由中国、美国、英国、意大利、瑞士、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诗人和文化组织的领导人发起,已在世界各国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十八届。2004年6月,由美国美中合作委员会、国际诗人联盟、意大利世界文化协会、世界文化总会、国际艺术大使学院等在美国得州布兰威市签署《世界联合宣言》,确定第十九届世界诗人大会于2005年10月在中国举行。世界诗人大会的常任国际主席,由世界诗人大会创会会长班杰明·余松、美国国际交流委员会主席、美国白宫顾问委…  相似文献   

4.
阎洪臣教授入选美国《当今世界五百杰人》和英国剑桥《世界学者名人录》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吉林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吉林省委主任委员阎洪臣教授于1995年4月入选由美国传记中心编撰的《当今世界五百杰人》一书,该书是美国传记协会编辑组人员经过二十...  相似文献   

5.
7月28日,在香港出版的《亚洲华尔街日报》刊登了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的一篇题为《华盛顿应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的文章,指出“一个中国”的政策对海峡两岸和美国同样有利,一旦放弃这种政策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相似文献   

6.
笔者是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我会成立于2000年7月,会址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创会宗旨是团结海外华侨华人,共同支持和努力推动中国海峡两岸的统一,反对任何分裂中国领土的势力,增进澳中两国的友好关系,促进澳中两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我会成员主要来自旅居澳大利亚的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老挝、  相似文献   

7.
她是美国著名制药学家Joesph Schwartz博导下的药学博士,她是美国热衷于传承中国文化的华夏中文学校总校的宣传部长,她还是活跃于北美地区的火凤凰文化协会的会长,也是北美文坛上赫赫有名的资深女作家。她更是一个生活在美国的、有着中国传统美德的质朴的妻子、母亲——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5,(24)
<正>11月26日,首届海峡两岸影视节目展在台北松山文创园开幕。开幕式上宣布,两岸将合拍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刘兆玄(笔名上官鼎)的武侠小说《王道剑》。据介绍,首届海峡两岸影视节目展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两岸影视互动展示。为期两天的展会中包含《两岸影视大数据及云端服务共享平台》《网络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0,(6)
<正> 新闻回放 2008年6月13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北京签署了《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全文如下: 为增进海峡两岸人民交往,促进海峡两岸之间的旅游,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大陆居民赴  相似文献   

10.
《黄埔》2009,(4):20-20
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4月26日下午在南京紫金山庄签署《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  相似文献   

11.
<正> 她,四岁就能准确辩音,五岁就会谱曲;七岁演奏莫扎特,十六岁成为全国专业小提琴比赛双料冠军,十八岁时震惊世界乐坛。她,一个被法国《世界报》誉为"使人迷惑和炫耀的小提琴家"的东方女子,一个被美国《人物》杂志评选为"海峡两岸最杰出的两位女性之一"的音乐奇才……就象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故事一样,她和她的音乐故事也是那样充满了童话般动人的色彩。虽然,莫扎特已成为世人永恒的记忆,但她——这位从西子湖畔走向世界的小提琴演奏大师,却正以她的音乐神话,向世界奏响了最华美的乐章。她,就是钱舟。小提琴神话钱舟是为小提琴而诞生的精灵。因为小提琴,她成为了一颗异常耀眼的音乐之星,而因为有了她,小提琴从此也有了全新的灵魂与呼吸。1968年2月10日,钱舟诞生于杭州一个艺术之家。  相似文献   

12.
宋磊 《统一论坛》2013,(3):80-80
2013年5月19日至22日,以洪绍平会长为团长的世界越棉寮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访问团一行在北京访问。访问团先后拜会了中国统促会、国务院侨办、国务院台办、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和中共中央统战部等相关部门,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促进中国早日和平统一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13.
2011年6月21~22日,由世界海外华人研究会与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主办的“海外华人:文化、宗教与世界观”国际研讨会在香港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缅甸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学者120余人出席了会议。世界海外华人研究会会长廖建裕到会祝贺并发表讲话。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ChariesA.Coppel作了题为《海外华人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主旨演讲。在这次为期二天的研讨会上,与会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围绕会议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从会上的发言和提交的论文来看,其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9,(3):74-75
4月2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南京会谈,并签署《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等三项协议。  相似文献   

15.
5月2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海南厅充满了欢声笑语。在这里,我见到并采访了世界著名社会活动家、作家陈香梅女士。座谈《春秋岁月》由全国妇联举办的陈香梅女土自传《春秋岁月》座谈会正在这里举行,首都各界知名人士200余人出席。该书是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全国妇联党组书记顾秀莲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文化界知名人士英若诚等也纷纷发言,盛赞陈香梅女士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放弃出国求学机会投身抗战;移居美国后依靠努力奋斗进入美国主流政治社会;多年来做了大量有利于中美关系、中国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工作;积极为中国的经济文…  相似文献   

16.
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政治的一件大事。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香港回归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邓小平的名字和香港回归中国这件大事一起,永载史册。适时正确的决策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美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强迫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租约》,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后…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05,(12):86-87
戴云辉,1935年出生于浙江温州市,中国美术学院旅法艺术家。早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深造,毕业后任报社美术编辑40年。擅长人物画,以速写见长,所作笔墨酣畅,格调清新,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美国海马图书出版公司为其出版了《戴云辉速写集》,他还曾经应法国艺术城的邀请前往巴黎考察交流,他的艺术事迹被辑入《世界名人录》、《世界名人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名录》等多部辞书。打开《戴云辉速写集》,走进戴云辉的速写世界,你一定会被一幅幅形象生动、笔法洗炼、形神兼备、艺术语言丰富的速写作品所吸引。…  相似文献   

18.
赵辉 《台声》2009,(1):21-25
从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到如今已经30年。30年间,祖国大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9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直接“三通”终于基本实现。在这30年的历史跨越中,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简称全国台联)也扮演着其不可替代的角色。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之际,《台声》杂志特别专访全国台联创会会长林丽韫。听她讲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下全国台联成立的始末,以及全固台联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30年中所作出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乐为海峡两岸架金桥──记嘉兴旅港同乡会会长袁培元陈启文浙江省嘉兴市旅港同乡会成立于1990年12月7日,发起人及会长是香港南达贸易公司董事长、南龙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培元先生。五年来,袁先生及同乡会在祖国大陆与台湾、香港之间牵线搭桥,为大陆与港、台之间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盲聋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是世界文化名人。1968年当她以88岁高龄谢世时,出生于中国安徽池州的李雁雁还只是一个才满3岁的男童。两人所处的时代、国家、文化背景有很大差异,但读过李雁雁的自传体文学作品《逆境——首位留美盲人医学博士的追梦人生》﹙以下称《逆境》﹚后,我还是不由自主地把它和海伦·凯勒的《我生活的故事》联系在一起。作为盲人,作为在逆境中的奋斗者,李雁雁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