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道武  ;赵林捷 《前沿》2014,(23):56-5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三位一体"强调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基础;整体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主体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蕴含;共同价值旨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诉求。本文旨在对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向度、整体性向度、主体性向度、价值向度作出诠释,并揭示其内在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2.
胜令霞 《前沿》2011,(14):40-42,97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内涵认识不一、各抒己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内涵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认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清醒认识以及社会主义本质与任务等,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内涵进行解读的同时,还要反对四种错误的认识倾向。  相似文献   

3.
刘金峰 《前进》2011,(9):19-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就是第一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列,并作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进行了阐释和论述,确立了道路、理论体系与制度"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初步实现了三者的统一和整合。可以说,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位一体"观,  相似文献   

4.
马德成 《前沿》2012,(7):44-4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范畴的内涵不断充实,如今已成为涵盖理论与实践、制度与道路、旗帜与理想等丰富内涵的范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具体化。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承前启后,框架厘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新局。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为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不断提出新的理论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不断充实。  相似文献   

5.
黄武 《人大研究》2012,(10):34-38
"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地方性法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对法律、行政法规的细化和补充,  相似文献   

6.
孙元君 《前沿》2011,(12):31-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创新,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脉相承而又不断发展创新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萌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可能有别的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并提出"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参政党理论是各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实践中产生、完善和发展的中国特色政党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必将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吕偲 《前沿》2011,(8):22-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具体的理论名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属性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四个划清"从指导思想、经济制度、政治民主、思想文化等四个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定位,实质上就是要求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贺方彬 《前沿》2010,(22):8-12
后危机时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具有两个基本的表象性特征,它既是一个危机得以缓和与不稳定、不确定相互混杂的时代,又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的时代眼光,正确地剖析了后危机时代的时代特质,科学、全面地把握了后危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危"与"机",并以果敢的改革精神积极的化"危"为"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和论断,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阈、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7):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毫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文化软实力植根于中国传统和现实的土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以理论特征为视域,分别从社会主义特征、时代特征、民族特征阐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2.
翁婧楠 《传承》2013,(8):42-43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21年后的今天",南方谈话"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靳书君  张小冬 《传承》2013,(8):32-33
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学术界发表了不少纪念文章,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国际国内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等进行了全方位解读。这对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潘坤 《求索》2011,(3):252-253,175
"节制资本"是孙中山根据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重要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和重要的历史意义。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对于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吕偲  刘丽琼 《前沿》2011,(6):35-3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划清"四个界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定位。"四个界限"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是深深扎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吸收了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深切关注世界的共同发展,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贡献,这些都体现了它宏阔的世界视野和重要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宋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究竟"特"在什么地方,这是需要弄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  相似文献   

18.
方向、问题、战略是构成道路的基本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目标导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进步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受初级阶段具体国情的制约,内部存在着诸多不和谐因素,同时在世界范围内面临着"文明的冲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要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当代中国实际的有机统一,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19.
刘志  周家华 《求索》2013,(7):107-109
马克思共产主义人学思想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实践着这种思想,对此,我们应有更清醒的认识和更自觉的行动,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结论回答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结合变化了的情况重新解释马克思的"两个必然"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