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amantha Brown Mark Goldowitz 《Review of European Community &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2010,19(1):3-13
Commentators have documented the disturbing use of the courtroom to silence those who speak out on important issues. Too often, parties resort to meritless lawsuits in response to another's free expre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 the government. These lawsuits are called SLAPPs, or Strategic Lawsuits Against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USA, they have emerged as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the rights of expression and petition guaranteed in the First Amendment to the US Constitution. A majority of the US States have passed 'anti-SLAPP laws', but there is no uniform protection. The model legislation outlined in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guide those who seek uniform,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against SLAPPs.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公众的行政参与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实践中,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存在很大差距,但随着中国民主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公众行政参与的落实与实现还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就公众行政参与的类别和法律状况观之,应继续完善公众行政参与的路径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和中国法治变革的动力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十年法制改革的动力,从整体上看来自于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在法制改革的初期阶段,这种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动力模式有其现实合理性。但从法制变革,特别是行政法治改革语境看,自上而下动力模式在逻辑上和现实上也有明显的局限,存在着动力衰减的现实可能性。为了使法治改革在秩序和变革的平衡中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应当引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双重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5.
审判公开思想与修订《民事诉讼法》的几个基本关系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判公开不仅具有向社会公开的要求,更具有向当事人作实质性公开的内涵,正是这一反秘密审判、促进诉讼民主的本质内涵,使之应当成为我国修订《民事诉讼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此为前提,审判公开思想对于修订《民事诉讼法》的具体指导作用和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对当事人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规定的完善;二是促成对辩论原则法律地位、作用重新定位和对辩论原则具体内容的完善;三是促进民事诉讼程序按照审判公开的理念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服务行政理论起源于德国.服务行政是我国政府行政活动的新兴领域,缺乏合法性资源和足够的动力支持.公众参与,能够为服务行政提供合法性基础和正当性来源,也能够为服务行政增添新的动力供给.构建公众参与制度,对于服务行政具有重要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7.
行政法治的改革和完善最终要归结到行政行为作出机制上。我国的行政行为大多数情况下都由行政主体单方面进行,行政相对人仅仅与行为结果发生联系,与行为过程关联不紧密,没有较多的机会介入到行政行为的过程之中。行政相对人介入行政行为就是要使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行为的启动、行政行为的过程和行政行为的论证等。行政相对人介入行政行为与传统行政行为的社会参与在内容、方式、结果等环节上均存在较大区别。在行政法治实践中,行政相对人介入行政行为的路径可以有多种形式,如通过阐明理由、行使举证权、声明异议和行使拒绝权介入等。行政相对人介入行政行为制度的确立需要相关的保障机制,行政相对人权利必须体系化。需建立行政行为的论证制度、行政行为的双向举证制度和行政行为决定的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8.
行政程序中对于社会公众参与的保障是现代行政法的重要内容。从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入手,对行政程序中公众参与保障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公众参与平台构建的基石是服务与合作、信任与沟通。论证抽象行政行为中公众参与的保障制度。从四个阶段阐明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中公众参与的保障制度。提出公众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应当重在培养参与的主动性并注意利益引导。 相似文献
9.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已成为我国当前学界与实务界探讨的热点。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法律性质与救济方式是密切关联,但又可相互分离的两个问题。就我国而言,应当将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法律性质认定为国家赔偿责任,其救济方式主要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其主要立足点在于如何与我国现行制度相互协调,实现对受害人的有效救济。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建立和实施法律援助制度以来,社会团体一直支持和配合着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因此,2003年颁布的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第8条就积极倡导:“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但在实践中,社会团体由于自身资源 相似文献
11.
12.
民事权利有绝对权与相对权之分,民事法律关系有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之别。法学界普遍承认绝对权和绝对法律关系存在的客观性,但目前还没有见到任何关于绝对法律行为和相对法律行为的论述。事实上,绝对法律行为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它对法律行为理论、民法制度设计和法学思考方法均有重大影响,法学研究中不应该忽视这个盲点。 相似文献
13.
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考虑保障服务相对人能够有效参与到程序之中。服务相对人公共服务程序参与权具有重要功能,在确定服务相对人公共服务程序参与权时,准确把握服务相对人的范围以及程序参与权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为服务相对人实现公共服务程序参与权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法律行为与法律交易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月2日,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和比较法研究所在友谊宾馆联合举办了“法律行为(Rechtshandlung)与法律交易(Rechtsgesch(?)ft)辨析”研讨会。研讨会邀请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法律行为与法律交易的关联以及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孙宪忠教授和北京大学薛军博士分别作了主题报告,与会学者在这两个学术报告所引发的话题范围内,彼此间展开了非常专业和深入的学术讨论,并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同时亦保留了许多学术上的不同观点。现将研讨会的内容整理提要予以发表,以供学界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Murray Hunt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1999,26(1):86-102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nsider the effect the United Kingdom’s currently prevailing legal culture is likely to have on the realization of cultural change presaged by the Human Rights Act. The article is in five parts. The first two address the preliminary questions: what is meant by ‘legal culture’ for these purposes, and what type of ‘human rights culture’ does the Human Rights Act envisage? The answers define the scope of the remainder of the article’s inquiry into the ways in which the Act itself and the culture of the United Kingdom legal profession and judiciary are likely to interact. The third part of the article identifies some examples of the sorts of culturally specific aspects of current legal practice which are likely to operate as serious practical constraints on the emergence of a human rights culture worthy of the name, before the fourth part considers what sorts of cultural changes will be required of judges and lawyers for the presage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to come about. Finally, the article asks whether there is any reason to believe that courts and lawyers can find from within their present culture the resources to bring about the necessary shift. 相似文献
17.
公诉案件简易程序法律制度改革与适用机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易程序是199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中增设的刑事审判程序。增设简易程序的初衷在于"加快办案进度,节省法院的人力投入,提高审判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使法院腾出更多的力量集中处理疑难、复杂、重大的刑事案件,符合诉讼经济原则,是实现刑事诉讼科学化和高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①"但是,"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诉讼程序,其价值目标显然不止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法》与抽象行政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行政法学上,抽象行政行为是与具体行政行为相对应的一个学术概念.一般认为,<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2)项 "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内容是关于抽象行政行为的规定.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对于抽象行政行为的定义是,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9.
当事人诉讼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作为民事诉讼法学与民法学的两个基本理论范畴 ,二者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说 ,当事人诉讼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分离的历史 ,也就是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相分离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