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权问题本来属于主权国家管辖的国内问题 ,但随着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 ,频繁的国际交往 ,特别是帝国主义国家奉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实行惨无人道的掠夺政策和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进行的灭绝性的大屠杀 ,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公愤 ,保护人权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要求 ,使人权问题由国内扩展到国际关系领域。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中指出 :“为挽救今后世世代代 ,使其不再遭受我们今世两次经历给人类造成无穷痛楚的战争灾祸” ,“重申对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男女平等权利及大小国家平等权利的信念”。从此 ,尊重人权和主…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主要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长期进行着激烈的争论和斗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主要分歧集中体现在 :发达国家认为公民权和政治权是最重要的权利 ,发展中国家则强调生存权和发展权 ;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李君如 《人权》2008,(5):2-5
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的人权事业获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形成了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成功经验。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的中国,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已经更高地举起了人民民主的旗帜,人权事业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5.
任明建 《前沿》2013,(3):91-93
中美自从正式建交以来,人权问题越来越影响着两国正常关系的发展,而很显然,中美人权分歧是导致中美人权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中美人权问题的实质是两国国家利益的斗争,因此,中美人权观的分歧是多方面的,其原因也呈现出多层次性。要缓解中美之间的人权问题,解决中美人权观的分歧,需要两国政府及人民的不懈努力,这将有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也将有利于世界人权事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权观念在中国迅速普及。但是,有人对人权仍然抱有种种误解和疑虑。这些误解和疑虑阻碍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应当消除。迷思之一:人权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不适合中国国情,无法在中国推广。从起源上说,人权的确是西方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色彩和西方文化特征。但是,在其发展进程中,人权已经逐渐摆脱了资产阶级和西方文化的单一色彩,变成了世界性、现代性和人类性的价值尺度,成为各国人民努力追求的共同理想。现代国际人权把全人类各种不同文化中…  相似文献   

7.
王丽华 《人民论坛》2010,(10):36-37
将中国人权观念的理论起点、价值取向、思想路径三个方面与西方人权观念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人权观念虽然源自于西方,但由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尽相同,因此,中国人权观念自发轫之日起,就带着与西方迥然不同的本土特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争取人权的斗争开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从鸦片战争起,经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和民主权利,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但是这些斗争最终都没有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促进和发展人权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中国是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人均财富贫乏、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务之急是迅速摆脱贫困落后状况、实现现代化,促进和发展人民的人权。正如江泽民同志在接受一位外国记者采访时所说,“实…  相似文献   

9.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成果和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国政府和人民长期为之努力奋斗的崇高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矜老原则与人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佑武 《人权》2005,(6):31-33
矜老原则是一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的传统法律原则,在中国法制史上存续两千多年,是中国法制史上富有代表性的法律原则之一。矜老原则所体现的人权保障价值在今天看来仍熠熠生辉,值得当代立法者反思与借鉴。一、矜老原则的历史沿革据史料记载,早在西周时代,法律  相似文献   

11.
<正> 最近,《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发表了几篇论述人权问题的文章,对西方国家借口人权问题干涉我国内政进行了揭露。什么是人权?西方学者将其解释为天赋权利,即以人的资格而享受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这样来理解人权是不科学、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人权“是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  相似文献   

12.
<正> 共产党和社会党是两个不同的政党组织,两党在指导思想、阶级基础,组织原则、纲领政策等方面迥然不同。从历史上看,两党曾长期对立,尤其在意识形态方面展开着激烈的斗争。七十年代以后,两党的紧张关系有所缓和,并逐步开始了党与党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但是,社会党在与共产党的接触中并没有改变其敌视共产主义的立场。前不久,在东欧局势急剧变化之时,社会党领导人推波助澜,极力促使东欧国家向民主社会主义转变。历史的事实告诉人们,共产党与社会党在意识形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建立以来,西方对西藏、新疆的干涉从未停止过,即使中国改革开放后西方对华关系总体向积极方向发展,这种干涉也仍未放弃,在特定条件下还会突然强化,造成双方关系在一定时期内停滞、倒退。这固然给中国制造了麻烦,但给西方自己带来的损害也不小。那么为什么西方至今不肯或不能放弃这种损人又不利己的行为呢?  相似文献   

14.
《世界人权宣言》明确规定,一个人不分种族、性别、年龄、政见、社会财产、宗教等,都享有人权。不管富人、穷人还是社会身份不同的人,在享有人权上,人人平等。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争取和发展人权的历史。新中国的成立是国家独立、人民当家  相似文献   

15.
划清中国参政党和西方在野党、反对党的原则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清中国参政党和西方在野党、反对党的原则界限楚庄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在江泽民同志《关于讲政治》的重要论述中,都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划清重大原则问题的是非界限。对民主党派来说,要特别注意划清社会主义民...  相似文献   

16.
西方人权的政治属性对我国人权法律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恒 《前沿》2011,(14):79-82
西方人权一开始就是阶级斗争和国际冲突的结果,在历史上曾扮演正反两方面的角色。西方政治哲学在马基雅维里时代发生了转变:政治由德性转为功利,决定了人权是一个地道的政治概念。这个功利的人权观念在传入到中国内地后变成了一个空虚的抽象法律概念,由此决定了人权在我国无法被法律化。回归人权的政治属性,对于认清人权本相和指导民主宪政(限政)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权,顾名思义,就是人的权利。人权具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它的主体必须是全体人类。正如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所指出的那样:一切人,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见、国籍、社会出身、财产、身份等区别,都有资格享有人权。从理论上讲,只要是人,都应该享有人权。第二,它的内容必须体现人的自由和平等。自由就是让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平等就是使人享有相同的地位、权利和尊严。  相似文献   

18.
朱宗杰 《人权》2011,(1):23-27
在人权保障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刑事诉讼制度下的权利保障突出地体现在“无罪推定”原则上。“无罪推定”原则,以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权利为核心,以人权保障为理念,反映了现代司法观念的价值取向。本文试从人权保障视角出发,着重对无罪推定原则的人权保障价值、历史演变及其重大意义进行分析,并针对“无罪推定”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提出笔者的几点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晓玲 《人权》2012,(6):16-18
人权是根源于每一个人的尊严而产生的权利。追求幸福和有尊严的生活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比如,2012年3月,全国人大高票通过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一次明确写入了这部重要的基本法律之中,这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是中国人权快速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20.
赵汀阳 《人权》2008,(2):48-51
人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虽无宗教之名而有宗教之实的西方新宗教。目前流行的人权观念存在着可能导致社会混乱的理论隐患。因此我准备提出一个新的普遍主义人权理论,称为“预付人权理论”。这个理论的主要观点为,人权必须被理解为以“借贷”方式无条件地预付给每个人的权利,但每个人必须履行相应义务去回报所预支的人权,以此为条件才可以保有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