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受到周总理慈父般的关爱 作为一名归国华侨,冀朝铸真是太幸运了!他有幸为周恩来总理担任翻译,前后在他身边工作了17个年头,得到他慈父般的教诲、熏陶、关怀和爱护.  相似文献   

2.
林卫国 《党史纵横》2003,(11):32-33
1996年,第5届中国侨联增补了一名副主席--刚刚从联合国副秘书长岗位上退下来的冀朝铸.对于他,许多中国人和外国人都耳熟能详.而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侨、华人,对于侨界的这位新领导人,除了敬慕之外更增添了几分亲切:因为他是由一名爱国华侨成长为一名卓越的外交家和国际事务活动家的.  相似文献   

3.
林卫国 《党史纵横》2003,(10):27-29
1973年,冀朝铸正式离开翻译岗位,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外交官,这当然也是周总理亲自过问、安排的结果.这年4月,冀朝铸跟随黄镇、韩叙赴华盛顿,出任我驻美联络处的参赞.互设联络处,是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标志和举措.出发前,毛主席、周总理专门接见黄镇一行,就驻美联络处的使命和工作问题作了重要的指示.毛主席还幽默地说:"联络处比大使馆还大使馆."作为中国外交官重返生活过12年的美国,冀朝铸感慨万分.  相似文献   

4.
1991年1月29日,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宣布任命冀朝铸为联合国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5.
冀朝铸,新中国外交舞台上的知名外交家,山西汾阳人。1929年7月,冀朝铸出生在山西太原上马街。1938年年仅9岁的冀朝铸跟随父母去了美国,先后在纽约城乡学校、霍莱斯·曼一林肯中学读书,在那里接受了西方的文化教育。1948年,冀朝铸进入哈佛大学就读,就在他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6.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在北京逝世。胡耀邦生前对福建的改革开放、落实地下党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等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今天,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本刊发表福建省委办公厅退休干部陈金添撰写的亲历胡耀邦对福建的几次批示的一些情况,既是对他的缅怀,也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7.
《当代贵州》2011,(34):57-57
韩念龙,贵州仁怀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原副部长(1964.4—1982.4),1935年春参加革命,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曾领导6万多人参加反目大罢工,参加过孟良崮、淮海等战役,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任俘管团团长。1949年12月入外交部,历任驻巴基斯坦大使、驻瑞典大使、外交部部长助理兼办公厅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8.
丁明 《党史文汇》2010,(8):10-13
紧急降落之后 1957年7月的一天。中国外交部信使队的赵梁、吕志清乘坐荷兰航空公司的慧星式飞机到中东地区出差,第一个目的地是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第二天,他们换乘飞机前往埃及首都开罗。  相似文献   

9.
10.
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有这么一段叙述:  相似文献   

11.
漂泊异国十二载由于过度劳累,陈昌浩终于病倒了。首先是胃病复发,久治不愈。当时延安缺医少药,无法根本医治。1939年7月10日,周恩来骑马时造成右臂粉碎性骨折,中共中央于8月20日作出决定,送周恩来去苏联医治。同时毛泽东也批准陈昌浩可以携陈祖涛一同去苏联治病。8月27日,周恩来在邓颖超的陪同下,在延安机场登上飞机。同行的还有陈昌浩、李德以及周恩来养女孙维世、陈昌浩次子陈祖涛、高岗之子高毅与陈伯达之子陈小达。张琴秋也到机场为陈昌浩送行,两人依依惜别。飞机于当天飞抵兰州。一周后飞抵新疆首府迪化。在这里…  相似文献   

12.
梁兴民  王焯 《党史纵横》2009,(10):50-53
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被免去了国防部长的职务。这对于像他这样有着赫赫战功的开国元勋来说。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打击。罢官之后。彭德怀曾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信,具体谈了他今后的打算:“准备读点马列主义的书,作些社会调查,自食其力地参加一些生产劳动。”也就在这一年,彭德怀举家落户到北京西郊挂甲屯吴家花园。传说《杨家将》中的杨六郎在北征辽国时,曾在这里解甲休息过。所以这个地方从此得名“挂甲屯”。  相似文献   

13.
高峰 《党史纵横》2003,(2):8-11
新中国的诞生及执政后的第一部党章 1949年10月1日,这是全球为之瞩目的日子.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万众欢呼声中,由毛泽东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共和国的上空.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霞飞 《党史纵横》2004,(3):12-14
三、毛泽东第四次接见红卫兵时,发生了“拦车事件”,使毛泽东对红卫兵的行为产生了怀疑,同时,毛泽东也从要打倒刘少奇、邓小平转向要“保”刘、邓“过关”1966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纪念日。这时,外地来北京串联的红卫兵越来越多,他们仍然要见毛主席。考虑到这一情况,毛泽东决定把庆祝建国17周年大会和接见红卫兵合并进行,因此这次被接见的红卫兵比以前要多,有150万人。这一天,天安门广场一早就被装扮一新,警卫工作也做得格外细致,关于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标语十分醒目。许多红卫兵半夜就守候在天安门广场等待毛泽东接见。…  相似文献   

15.
霞飞 《党史纵横》2004,(4):18-19
四、到1966年11月中旬,毛泽东已经不高兴接见红卫兵了,但红卫兵不走,他又不得不最后两次接见红卫兵。这两次接见实际上已是走形式了。此时围绕“文化大革命”的斗争也展开了。到1966年11月中旬,在北京的红卫兵更多了,要求毛泽东接见的呼声更高了。无奈,毛泽东决定当月的11日接见红卫兵。这是毛泽东第七次接见红卫兵了。接见时,整个仪式与上次大体相同。被接见的红卫兵有200万人。当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时,广场上立即欢腾起来,一片“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一片“红宝书”的海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首先对在检阅台上的一些中央负责人说:…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真正用意之二但是,毛泽东评曹操的用意,并非仅此而止。他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对此,也必须结合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问题来分析。斯大林生前支持过中国革命,“对中国革命有过功劳”,(周恩来1956年7月8日接见南斯拉夫驻华大使的谈话,见《周恩来外交活动大事记》第153页)也为发展中苏两党两国的友好关系作出过贡献。但斯大林对中国革命“也有过损害”。(同上)“斯大林很不相信”中国人,(《毛泽东外交文选》第23页)“中国人被看作是第二个铁托,是个落后的民族。”(同上)斯大林与中国共产党之间有一些旧账,主要是:“斯大林支持王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